張義勇
一、過山車運行原理
1.起步
過山車本身沒有動力來源,要走完全程就必須儲備足夠的能量——重力勢能.運行伊始,過山車都要先爬上一段陡坡,隨著過山車高度的不斷增加,其儲備的重力勢能也逐漸增加.
過山車爬坡的動力來源于外部的電動機:首段上升坡道中的鋸齒狀鏈條(圖1)在外部電動機的帶動下持續運轉,它能鉤住過山車的底部,并將其拉到坡道頂端.就這樣,電動機通過鏈條帶動過山車上升并對其做功,將消耗的電能轉化為過山車的機械能.
2.下坡
當過山車越過第一個坡頂后,它將轉而迅速下降(如圖2的AB段,假設過山車向右運行).隨著過山車高度的不斷降低,其運行速度迅速增大,在這個過程中過山車的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
3.上坡
當過山車上坡時(圖2的BC段),隨著過山車高度的逐漸增加,其運行速度逐漸減小,在這個過程中,過山車的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
4.回環
驚險刺激的過山車軌道中往往有一個甚至多個“回環”(圖2中的圓環),在過山車行駛的過程中,它可以迅速地“沖過”圓環的制高點C.車內的乘客在越過C點時可是頭朝下腳朝上的,車內的乘客會掉下來嗎?
要解決這個疑問,我們可以參考一個游戲——水流星(圖3).表演者用繩子系住裝水的水桶,當他拉著繩使水桶在豎直平面內高速轉動時,水桶中的水也不會流出來.這種神奇的現象來源于“向心力”.
要使物體沿著圓弧軌道做圓周運動,它所受的合外力就要指向圓心,這個力叫做向心力.當過山車以合適的速度越過最高點時,人所受重力恰好可以提供使人沿圓周運動的“向心力”,因而人不會掉下來.
5.行程
細心的同學會發現,過山車整個軌道中的最高點往往是第一個坡道的頂端,其后所有的坡道頂端都比第一個坡道的頂端低.這是因為在過山車高速運行的過程中,要克服軌道摩擦力和空氣阻力做功,機械能轉化為內能,過山車的機械能逐漸減少,所能達到的最大高度也依次降低.
6.剎車
將近終點時,通過車輪與軌道間的摩擦使車輛減速,也有一些過山車利用磁力剎車,直至安全停止.
二、乘坐感受的瞬息萬變
1.失重
當過山車在蜿蜒曲折的軌道上急速飛馳,乘坐的感受也瞬息萬變.當過山車加速下降或減速上升時,乘客感到人快要和座位脫離,如同騰空一般,這種情況叫做“失重”.生活中的“失重”現象較多,乘坐電梯加速下降和減速上升時,也會有失重的感覺.
2.超重
當過山車加速上升或減速下降時,乘客感到好像被緊緊地壓在座位上,這種情況叫做“超重”.乘坐電梯加速上升或減速下降時,也會有超重的感覺.
我們可以做一個小實驗來體會失重和超重.如圖4,將一個礦泉水瓶的瓶口處綁上一塊薄膜,底部開口后裝入適量的水,手握瓶身保持靜止,觀察此時薄膜的形變程度.若手持水瓶加速下降,會發現薄膜的形變程度減小,說明水與薄膜間的相互作用力減小,這就是失重狀態;若手持瓶身使其加速上升,發現薄膜的形變程度增大(甚至會被脹破),說明水與薄膜間的相互作用力增大,這就是超重狀態.
3.座位選擇
在乘坐過山車時,如果坐在前排,就可以享受一場視覺盛宴.由于視野寬廣,景象的急速逼近和旋轉會讓人感受到強烈的速度感和危險感.過山車設計者們甚至會刻意地在彎道附近設置障礙物,讓人覺得過山車即將撞上去一般,從而營造出強烈的刺激感.這種視覺沖擊是后排的乘客難以體會到的.
如圖5,在過山車向右行駛并高速越過坡頂時,由于慣性,車內的乘客會有種要被甩出軌道的感覺.當前排乘客A越過坡頂時,整個車輛的重心O仍處在上升過程,這是一個減速過程.因此A沿軌道運行的速度越來越小,導致其感受到“被甩出去”的感覺越來越弱.當后排乘客B越過坡頂時,整個車輛的重心O已處在下降過程,這是一個加速過程.因此B沿軌道運行的速度越來越大,導致其感受到“被甩出去”的感覺越來越強.因此越過同一個坡頂時,坐在后排的乘客感覺最刺激.
三、乘坐過山車的注意事項
由于過山車在軌道上高速運轉,乘客在上車前應將容易脫落的物品取下.
乘坐過山車必須系好保護裝置.國內外都曾發生過相關事故,當過山車被卡在半空時,保護裝置就能為人提供足夠的支撐.另外這些保護裝置也能保證過山車高速過彎時,將人體固定在車內,防止人體被甩出去.
乘坐過山車時需要面向前方,以避免耳部受損.國外有過乘坐過山車導致耳部受損的事件,后來證實是因為其與左邊的同伴講話,強風直接灌入右耳,強大的氣壓導致他耳道腫大、耳膜發炎、短暫失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