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時,山西介休侯氏是著名的晉商,據徐珂《清稗類巢》稱,侯氏有資產七八百萬兩,僅次于亢氏。侯氏始祖侯萬瞻,家境原本一般,乾隆年間,他外出到蘇杭一帶經商,經父子兩代人幾十年辛苦打拼,創辦商號“蔚字號”,家業逐漸興旺。侯氏第三代掌門侯興域,繼承了父祖吃苦耐勞的精神和經商才干,生意越做越大,“蔚字號”成為擁有商號數十處和大量房地產的大財主,人稱“侯百萬”。
侯氏第四代掌門侯慶來,少習儒業,為人精明練達,頗有才干。他深知創業艱難,盡心打理家族事業,從不松懈,還教育晚輩永世不忘祖上創業的艱難。他曾親自擬了一幅對聯,刻在侯氏大院的門楣上:
讀書好,經商亦好,學好便好;
創業難,守成亦難,知難不難。
侯慶來順應形勢,改“蔚字號”為票號,在他的打理下,家族事業突飛猛進,成為全國著名的票號。
侯氏第五代掌門人侯蔭昌,繼承父志,將業務拓展到國內各大城市。
侯氏第六代掌門人侯從杰,也是一位經商能手,但創業精神不如先人強烈,奢侈之風在家族中滋生,又逢晚清亂世,太平天國革命,侯氏的家族事業遭受了一定打擊。1908年,侯從杰去世后,其妻王氏代管商事,人稱“侯四太太”。此時,“蔚字號”已呈頹勢,但侯氏家族的奢侈之風日甚一日,僅使侯從杰的葬禮,便花了1萬多兩銀子。侯氏家族還出了一些“敗家子”,最有名的當屬侯蔭昌的侄孫侯奎。侯奎每天跟一班富貴子弟,聲色犬馬,競奢斗富,又仗著財勢,橫行霸道,無人敢惹。一次,侯奎跟闊少賽車時,在路上橫沖直撞,撞傷多人,卻全不當回事。還有一次,他跟一位闊少斗富,用1000文一張的錢票點火抽鴉片,比誰抽得快、燒得多。
家有“敗家子”,加上時局不利,侯氏的家族事業每況愈下。辛亥革命后,侯氏分布各地的商號接連被搶、被燒,紛紛倒閉。但侯家的“敗家子”們仍然過著奢侈腐化的生活,賭博、抽鴉片,尋求可恥的刺激。由于賺錢無方,只能靠出賣祖業過活。到抗戰前夕,侯氏的末代子孫侯崇基已貧困不堪、衣食不繼,后因煙癮發作,在凍餓中死掉了。
一個曾經富甲天下的顯赫家族,不過幾十年時間,便落到這般結局,不由得讓人感慨萬千。侯氏的衰敗,雖然跟時勢有關,但根源還在于內部的腐朽。一群只會裝腔作勢、吃喝玩樂的寄生蟲,如果能世代逍遙,那就沒天理了!
同為著名晉商的平遙毛氏,其衰敗過程幾乎跟侯氏如出一轍。毛氏經毛鴻翙、毛履泰父子兩代人的努力,積累了驚人的財富。但毛履泰去世后,毛氏家族便失去了先人的創業精神,生活奢侈,揮金如土。娶一回親,鞭炮錢便花了2000大洋;辦一個喪事,棺木便花了2萬大洋。而且毛家的男女老少,都有抽鴉片的惡習。當生意不景氣時,毛家人為了維持享樂,大量變賣財產、土地、房屋,到后來但凡能換錢的幾乎全當掉了。到最后,毛履泰的曾孫毛國璽,因為吸鴉片,賣掉了家中僅存的房屋和土地,變成赤貧,最后被國民黨抓了壯丁,不知死到哪里去了。
上述故事,在那些曾經的富貴家庭一次次上演,以此看來,辛苦賺錢,留之子孫,非但于子孫無益,反倒害了他們。美國許多富豪將錢財全部捐給社會而不留給子孫,或許正是看到了這一點。中國人的家庭觀念強,把一個人對家庭的貢獻看做是衡量人生價值的一個重要指標,所以,還有無數人正在拼命為子孫攢錢。但是,假設你的子孫是敗家子,你的貢獻又體現在哪里呢?
留給后人的最寶貴的東西不是財富,而是美好的品德、進取的精神和有益的經驗。
(摘自古吳軒出版社《老人言:讓你受益一生的老話》 作者:胡衛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