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成武 高瑩 洛桑澤仁
(1.西藏大學農牧學院公共教學部 西藏林芝 860000; 2.西藏大學體育系 西藏拉薩 850000)
課外體育活動是學校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體育課的延伸和補充,對學生身心全面發展有重要的影響。2007年,針對學生體質呈現下降的趨勢,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了7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以下簡稱7號文件),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共青團中央發布了《關于全面啟動全國億萬青少年陽光體育運動的通知》,文件和通知中明確了高等學校要加強體育課程管理,把課外體育活動納入學校日常教學計劃,使每個學生每周至少參加三次課外體育鍛煉,力爭用3年時間,使85%以上的學生能做到每天鍛煉一小時[1]。基于此要求,通過對西藏大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的調查發現,隨著各校招生規模的擴大,體育設施和條件難以滿足學生體育活動保證,而且有些學校只重視體育課,忽略課外體育活動,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的現狀不容樂觀,男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積極性較高,女生不喜歡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現象還存在。
以西藏全日制在校大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為研究對象。
1.2.1 文獻資料法
根據需要,通過中國期刊網、萬方數據庫等等查閱了相關的期刊雜志及學術論文。

表1 參加課外體育活動動機
1.2.2 問卷調查法
問卷調查結合課題研究的需要,制定前查閱相關研究文獻,并請教相關專家,分析概括出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主要問題,確保問卷構成的合理性。運用整群抽樣法,在每個年級中抽取了100名學生,共發放400份問卷,填寫前安排專人講解,然后學生以無記名方式填完問卷后當場收回,回收有效問卷400份,回收有效率100%,其中男生200份,女生200份。
1.2.3 數理統計法
對調查的各項數據進行整理,運用Excel和百分數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處理。
調查發現,98%的學生認同體育鍛煉對身體健康有作用,但在這些學生中有16.25%的學生認為只有一點作用;2%的學生認為體育鍛煉對身體健康沒有什么作用,這是對體育鍛煉的重要性缺乏足夠的認識的表現。
由表1調查數據可以看出,有26.75%的學生認為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動機是運動娛樂,這一選項上性別差異不大,28%的男生和25.5%的女生持相同的觀點;由于應付體育考試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男、女生的比例分別為13.5%和22%,總人數中的比例占17.75%;有52.5%的男生、40.5%的女生是為了強身健體,有9%的學生是因為增進社交和其他原因。從中不難看出,運動娛樂和強身健體已成為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主流,這與學校體育樹立的“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基本吻合,遺憾的是,男、女生由于體育考試不得已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現象還存在,尤其是女生。

表2 參加課外體育活動項目
調查結果表明(見表2),項目的選擇與學校的體育設施、師資力量和課程的設置有密切的關系。學生課外體育鍛煉項目與體育課的主要教學內容基本一致[2],男生選擇的體育鍛煉項目比較集中,有75.5%的學生課外體育鍛煉選擇球類,尤其喜愛籃球、足球,這些項目開展時間長,群眾基礎好,有身體對抗,運動量比較大,符合男生的需求。女生鍛煉項目選擇上呈現多元化,多以柔和、對抗程度低、運動強度小的有氧運動項目為主(如慢跑、健美操等)[2]。
表3可以明顯看出,絕大多數學生不同程度地參加了課外體育活動。但每周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次數在性別上存在很大差異,有28.75%的學生每周參加3次以上的課外體育活動,男生為43.0%,女生僅為14.5%,值得注意的是一半以上的女生僅偶爾參加課外體育活動,每周參加1~2次的學生比例也達到了29.0%,有47%的男生和85.5%的女生沒有達到學生“陽光體育運動”每周參加3次以上課外體育鍛煉的標準,應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

表3 每周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次數
從表4反映的情況看,男生每次鍛煉的時間和強度遠遠高于女生。從每次鍛煉的時間上看,41%的男生每次鍛煉在60min及以上,36.5%的學生能保持在40min以上,而女生只有32%的學生能保持在40min以上,每次鍛煉60min及以上的僅占13%。在每次活動的強度上,62%的男生達到中等及以上的強度;女生參加鍛煉時強度多集中于一般強度,中等及以上的只有30%多,女生在這樣的鍛煉時間和強度下,顯然很難達到理想的鍛煉效果。
調查結果顯示(圖1):不懂鍛煉方法是影響課外體育鍛煉的第一位因素,近35%男生和女生都選擇了此項,究其原因主要是從小學至大學階段學校體育教育環境影響,體育教學內容、課外體育鍛煉項目對學生掌握鍛煉方法有的直接和間接關系,掌握鍛煉方法又影響到學生對運動興趣和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圖中表明超過13%的男生和20%的女生對課外體育鍛煉沒有興趣。部分學生忙于學習、考試等沒有時間,也是影響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重要因素之一。還有一些學生對健康在觀念上存在誤區,認為沒病即是身體健康,不需要參加課外體育鍛煉。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不良的現代生活方式(網絡等其他原因)對學生課外體育鍛煉也有較大的影響,這些都對學校體育教育環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針對西藏大學生每周參加課外體育活動次數、每次鍛煉時間、強度等調查分析表明,大部分學生對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認識和態度是正確的,但每周課外體育活動的次數不足,每次鍛煉的實際時間和強度不夠,主要原因是學生可以選擇的課外體育鍛煉項目少,不懂鍛煉方法,興趣不夠,課程安排緊沒有時間。

表4 課外體育活動的時間、強度

圖1 影響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因素
每周參加課外體育活動次數、每次鍛煉時間和強度等男生好于女生,由于體育考試被迫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學生還有一定的比重,特別是女生。
體育設施不夠完善,體育鍛煉場所不足,運動器材短缺,缺乏技術指導等客觀因素限制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積極性。
對體育的傳統觀念和不良的現代生活方式影響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
學校應課外體育活動的教育宣傳,利用講座、組織活動正確引導學生認識課外體育活動的重要性。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挖掘和開展一些健身、娛樂的民族體育活動[3],比如開展民族性的健身舞蹈(鍋莊舞)等,培養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興趣和習慣。
加強課程內容設置研究,完善課程體系建設,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教授科學的健身方法,并要著重培養學生的認識能力,使學生真正懂得體育鍛煉的意義,抓好優勢項目、民族傳統特色項目[2],充分激勵學生的學習動機,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的運動興趣,促進學生鍛煉的積極性、自覺性,養成與掌握終身進行體育鍛煉身體的意識、習慣和能力。
積極營造大學校園的體育氛圍,形成崇尚運動的校園文化[4],根據學校的規模和學生在選擇運動項目的多元化現象,加大體育經費投入,完善體育設施,切實加強體育教師隊伍建設,按照開設體育課和開展課外體育活動的需要,配齊配強體育教師,為學生創造良好的體育環境,提高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積極性。
學生根據的興趣愛好、運動技能等自愿選擇體育協會和興趣小組,每周課外體育鍛煉不得少于3次。體育教師課內外相結合,幫助每個學生調整運動強度,從學生興趣出發,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小型課外體育活動,以求達到最佳鍛煉效果,提高學生的體育能力,養成體育鍛煉習慣,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
嚴格執行《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有利于學生科學綜合的評價個體體質健康狀況。改革體育考核評價體系,將學生《標準》測試成績的進步幅度和參加體育活動的出勤率作為參照列入考核內容,促使學生上好體育課并自覺參加課外體育鍛煉。
[1]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Z].北京國家體育總局,2008,5.
[2]崔鳳祥.高職院校大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情況調查[J].湖北三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6(2):51-53.
[3]黃麗芳,姚蕾,黃建團.對我國瑤族中學生體育鍛煉現狀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9,32(8):87-89,95.
[4]張玉霞,魯志文.河南省高校女生課外體育活動現狀調查與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30(6):82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