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群 石曉旭
(南昌大學信息工程學院信息管理系 江西南昌 330031)
移動學習(Mobile Learning,M-learning)是在數字化學習的基礎上,從電子學習(E-learning)逐步發展而來,借助于移動計算技術帶給學習者隨時隨地學習的全新感受,移動學習被認為是將來終身學習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種學習模式。國內外一些學者對移動學習進行的分析研究,主要集中在內容、技術及相關理論研究方面。美國、英國、日本等國家以及歐盟都開展了移動教育或移動學習的項目研究。我國對移動學習的研究始于2011年,從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及北京師范大學開始逐步在國內各高校和企業開展了移動學習的理論研究與實踐。圖書館在新的移動通信技術的支持下,可以通過整合現有的軟硬件資源,建立移動學習平臺及相關學習資源,對移動學習的開展進行有效的支持。
國內外關于移動學習的定義有多種,其基本核心內容是一致的,即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使用任何設備開展的自由學習過程。與傳統的課堂學習相比,移動學習不僅具有遠程教育的優勢,它還可以使學習者更有效地利用零散分布的時間與學習資源,同時它還具有真實性、靈活性、交互性、個性化、情境智能等新特點,更符合當前學習社會發展的需求。借助3G網絡,移動學習實現了地理位置分離情況下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相互交互的邏輯相連,方便他們隨時進行交流與協作,因此具有交流討論的高效性和及時性。
基于3G的移動終端,如3G智能手機,IPAD等移動通訊設備的興起,以及3G網絡的逐漸普及,為學習者創造了新的學習環境,使得學習的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問題不復存在,3G網絡環境下這一新型的學習方式必將給未來的學習和教育帶來深遠的影響。
3G移動網絡的發展,給圖書館的服務提升提供了契機,對圖書館的發展也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圖書館可以利用移動網絡為使用移動終端的用戶提供各種不受時間、地理位置限制的服務。國內移動圖書館研究始于2004年,隨著用戶對信息利用習慣的變革,越來越多的圖書館構建了移動數字圖書館服務平臺,力圖融入到讀者的日常學習生活中,其服務也從開始單一的依靠短信和1G、2G網絡為主的模式逐漸向WAP網站服務模式轉變,并逐漸開始了對移動學習的支持。3G給圖書館帶來的變化主要有:圖書館對讀者提供的服務更加高效快捷與全面;圖書館可實現多種信息資源的存儲服務;可以為讀者提供貼身服務、手機提醒、個性信息推送;可以支持開通移動博客的服務及實現館藏資源定位、視頻點播和視頻咨詢服務等。特別地,圖書館可以開展對移動學習的支持服務。
在目前知識共享平臺建設尚不完善的情況下,圖書館借助現有的軟硬件資源,完善移動圖書館的功能并實現移動學習平臺的構建,進而對移動學習加以支持,是必要且可行的。
(1)據有關調查,手機作為通信工具,在高校中的普及率很高,有98.9%的學生擁有手機,10.8%的學生有2部手機,3G時代手機QQ、微信、手機上網等應用逐漸成為手機的普遍功能,這為移動學習的開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2)支持移動學習的3G設備不僅包括3G智能手機,還包括支持3G的其它移動設備,如PDA(掌上電腦)、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MP4等,擁有這些設備的大學生占有較大的比例。
(3)大多數圖書館已經擁有大量的數字資源,若能整合各學科學習項目的信息資源,進而建立各學科的學習目錄和學習資源供用戶使用,充分滿足移動用戶的信息檢索要求和個性化需求,則可以較容易構建移動學習平臺,為移動學習者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支持服務。
(4)移動通信技術發展到3G時代,網絡帶寬及移動終端的智能化、系統的靈活性和實時性有了很大的提高,3G網絡的高速性可滿足移動學習教學資源的上傳和下載、還可滿足視頻點播和可視電話的帶寬需求。
目前國內外圖書館支持移動學習應用的理論主要包括:情境認知理論、非正式學習理論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等,這為移動學習的研究與開展提供了充分的理論依據;同時,國內外開展移動學習的實踐也證明了這些理論的正確性。學習理論為移動學習實踐提供了理論基礎,移動學習又為這些學習理論在實踐中的應用提供了技術手段與方法。
非正式學習重視的是學習的泛在性,這也說明非正式學習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到處都在發生,據統計,我們學習的所有知識中大約75%~80%是通過非課堂的非正式學習獲得的,在任何空閑的時間,學生可以利用手機等移動設備上網,通信過程的本質就是不斷接受新的信息的過程,也即是一個非正式學習的過程。移動學習就是一種典型的非正式學習,它不受空間和時間的限制,在傳統教室外開展學習活動,可以讓學習者以任何可能的方式進行學習或者與別人交流討論,以達到獲取知識的目的。
情境認知理論強調學習的外部環境對學習的重要作用,情境是移動學習的核心結構,它包含兩方面的內容,即所處的環境和在交流中創設的環境。人們在進行移動學習的時候,不再是按照單一課程進行學習,而是從一個主題直接跳到另外一個主題,也即是從一個情境到另外一個情境,這樣就和原先的課堂教室教學的那種情境固定的形式有了本質的區別;同時,課堂也不再僅指傳統意義上的學習者所在的教室,我們可以采用QQ、移動博客等通信軟件為其建立更廣闊的學習情境;同時,我們還可以為我們接受的信息標記上相應的鏈接。這樣,我們可以通過3G移動通信技術為課堂創造出更復雜、更廣泛、也更分散的學習情境。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提出學習是學習者主動建構已有知識的過程,并通過建構相互之間交流的模式,提出新的想法或概念,進行新的知識的學習。3G網絡環境及移動終端設備為我們構建了這樣一種移動的學習環境,借助移動學習的優勢,學習者可以進行真正意義上的自主性學習。在移動學習的過程中,以學習者為中心,教師的作用是幫助學生構建起自主學習的學習情境。學習者可以選擇在適合自己的學習環境中接受知識并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這充分體現出了建構主義的理論特點。
支持移動學習的理論有很多,基于對以上三種理論的分析,圖書館可以將其應用到基于現有的WAP標準并適合手機等移動設備瀏覽和查詢的移動學習平臺的構建中,為移動學習提供全面而有效的支持服務。
傳統移動學習是移動計算和數字化學習的結合,需要移動通信技術的支持,但由于通信網絡帶寬有限,所以僅僅是基于短消息的模式,通信數據少,文字描述簡單,教師和學生通過短消息交互非常不便。在3G技術興起以前,移動學習主要有基于短信服務和基于信息瀏覽兩種模式。
2.1.1 基于SMS短信服務的移動學習模式
短信的發展包括兩種模式:SMS短消息業務和MMS簡單多媒體消息業務。這兩種模式適用范圍廣,只要有短信收發功能的移動終設備均可實現,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具有隨時隨地便捷使用且可操作性強等實用特點,實現了一定的移動學習功能。
2.1.2 基于信息瀏覽的移動學習模式
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無線應用協議,是一個全球性的移動通信協議。3G技術成熟以前,傳統的2G手機上網跟使用電腦上網存在一定差別。由于一些WAP手機內存小、屏幕小及2G數據業務基本上以窄帶字符型業務為主,使得傳統的WAP手機上顯示的網頁內容主要是文字和一些較簡單的圖片。用戶可接收發送電子郵件、瀏覽網頁;但是更復雜的網絡服務,如在線觀看視頻和接收音頻,傳統2G網絡的帶寬就不能達到要求了,因此該學習模式受到信息通道狹窄,移動設備自身缺陷等問題的制約。不過隨著3G技術的普及,這些問題將逐步得到改善。
3G時代移動通信網和互聯網可以更好地結合,使互聯網中的學習資源得以優化,從廣度和深度上增加了基于短信的移動學習的信息量,通過視音頻提高交互效果,提高了基于WAP連接瀏覽的移動學習的訪問速度。3G技術使得實現和推廣基于視頻點播、基于多媒體郵件和基于微信、二維碼等的移動學習模式成為可能,大大提高了移動學習的效率和質量。
2.2.1 基于3G移動多媒體郵件的移動學習
3G移動多媒體郵件業務的主要作用是可以改變移動學習主要依靠短信通信的現狀。學習者可以使用手機與其它手機或者電子郵件服務器之間進行互相傳遞郵件,而傳播的內容除了文字外,還支持聲音、圖象等多媒體信息。
利用3G網絡支持的移動多媒體郵件業務,學習者開展的移動學習方式相比以前以文本為主要內容的短信息方式,優勢是明顯的,主要體現在:和現有互聯網的電子郵件系統兼容,使用方便;適于移動學習者之間大容量學習資源的傳遞;重要的一點,多媒體信息可以在傳遞中使用協議對文件(包括圖片、聲音和視頻)的格式自動進行轉換,使之適合在不同終端設備上播放和顯示。
2.2.2 基于3G視頻服務的移動學習模式
基于3G視頻服務的移動學習包括視頻通話、視頻點播和視頻下載三種。依靠3G網絡的高速數據傳輸,學習者可以通過移動終端設備點播教學視頻來達到學習的目的,輕松地完成從傳統的文字、圖片點播向音頻、視頻點播的跨越。
為了增加學習者視頻音頻移動學習的體驗,基于此種學習模式,圖書館的移動學習平臺中應當優化和建設一些高質量的適合移動學習者的點片狀教學資源,并多開發適合各種智能手機客戶端的應用程序,充分利用3G高速傳輸、高帶寬的優勢支持移動學習的自由開展。
3G網絡的普及使得視頻學習擺脫了有線網絡的限制,通過3G網絡可以隨時隨地觀看或下載視頻,與傳統的電視教育節目和基于有線網絡的網上教育節目相比,具有更強的靈動性,便捷性,更適合于想要隨時上網、隨意學習的學習人群。這種移動學習方式同時還有一定的交互性,不僅可以應用于課堂教學,更多的是可以幫助學習者在更多自由的時間豐富自我,培養獨立學習的能力。
2.2.3 基于微信的移動學習模式
微信,是騰訊公司在2011年為3G智能手機推出的通過網絡可以迅速發送文本、圖片、語音通話留言、視頻,同時支持多人群聊的一款即時通訊軟件。截至2011年11月底,微信注冊用戶數已超過5000萬,微信已經逐漸成為當代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同時,微信還推動了人們溝通和學習方式的變革,借助于微信,人們不再局限于網絡環境下PC計算機上網,不局限于電話、QQ、飛信等及時通訊工具,也不局限于人人、微博等社交信息發布平臺。
微信突破了傳統時空的限制,用戶只需通過3G或WiFi即可與好友及時交流與溝通。它的出現和普及給在3G網絡環境下的移動學習提供了一個嶄新的模式。通過微信,學習者可以隨時隨地學習,有了突發的問題和對某觀點的看法,學習者就可以及時地發出信息。同時,借助微信點到點和點到多點通信方式的支持,圖書館可以在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間構建一個有效溝通的橋梁,老師和同學都可以通過微信圈子發布和解答問題,還可以分享學習資源和發布學習體會,進而提高移動學習的效果。隨著通訊技術的迅猛發展,基于微信的移動學習將因其隨時隨地的特性和個性化的優勢,得到更廣泛的普及(基于微信的移動學習模式見圖1)。

圖1 基于微信的移動學習模式圖
2.2.4 基于Twitter的移動學習模式
Twitter是微博客和網絡社交平臺結合較成功的產物,是即時通信軟件的一種。通過Twitter用戶可以便捷地發布和接受消息,同時還可以將自己的想法和當前狀態通過短信傳至無線終端或者Twitter平臺支持的IM工具等。相比其他移動學習模式,基于Twitter的移動學習有很多自己獨特的優勢:
(1)Twitter擁有豐富的信息發布渠道和學習資源,它把社交網絡平臺、實時查找和分享鏈接組合在一起,圖書館和師生可以通過它發布信息和學習資源,同時學習者通過twitter可以及時地瀏覽信息、下載資源,這種及時性使得學習者可以隨時隨地進行移動學習。
(2)Twitter為使用者提供更加便捷的信息交流平臺,師生可以通過twitter及時互動交流,在課堂下營造一種虛擬課堂的氛圍,更好地提高移動學習的效率。
(3)Twitter提供開源的代碼給有需要的學習者,這不僅方便了技術研究者,也為自己的技術更新和再次開發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使得基于Twitter的移動學習有更廣泛和靈活的應用前景。
2.2.5 基于手機二維碼掃描的移動學習模式
手機二維碼技術是指以二維碼標準為核心,將手機作為載體展開的編碼、譯碼、識別、被識別相結合的綜合性技術。用戶通過手機攝像頭掃描二維碼可實現快速手機上網,快速便捷地瀏覽網頁、下載圖文、音樂、視頻、資料交換,省去了在手機上輸入URL網址的繁瑣過程。當前3G網絡環境下,將大量的學習資源有效地制作成可以通過手機直接掃描識別的二維碼鏈接,不僅可以方便讀者自由地開展移動學習,同時還可以提高電子信息資源的組織、存儲與檢索效率,手機掃描二維碼即可開展移動學習還將大大提升學習者移動學習的樂趣和效率。
圖書館將以原有大量的數字資源為基礎,通過構建移動學習平臺更好地支持3G網絡環境下的各種移動學習模式,更好地提供多媒體傳播服務,通過圖書館移動微博、微信、二維碼、Twitter等信息服務方式,縮短用戶獲取文獻資料的時間,提高移動學習平臺的服務質量和效率,吸引更多的用戶使用圖書館的移動資源并進行自由方便的學習。3G時代圖書館要繼續發揮其基本職能,更好地支持移動學習,更好地服務廣大有需求的各類學習者。
圖書館移動學習平臺是指圖書館在無線通信網絡環境下支持用戶移動學習的軟硬件系統。在進行移動學習平臺的建設時,應該充分考慮移動接入設備的性能、學習用戶時間分散及地理位置變動等特點,采用如下建設原則:
(1)信息資源的建設要適合移動學習的需要,要對學習資源按知識點進行有效組織;
(2)要建立各種形式的移動學習資源。如文本、圖像、聲音和視頻及動畫等多種形式,提供給學習者在不同的學習環境中選用;
(3)建設的移動學習平臺要支持前面討論的各種移動學習的應用模式;
(4)平臺建設要求硬件系統穩定,軟件界面良好,適合用戶及時接入和使用,同時用戶界面要簡潔,方便用戶操作。要充分考慮系統的安全性,實用性和可擴展性,與其它系統的通信接口及與4G網絡相兼容。
圖書館基于3G網絡環境,在現有網絡及數字化信息資源的基礎上進行移動學習平臺的建設以支持移動學習,移動學習平臺的建設要充分體現高速網絡技術與移動教學相結合的優勢,作為教學雙方的必要補充。
3G通信技術的發展給圖書館建立移動學習平臺提供了良好的契機。通過移動學習平臺的建立,可以為移動學習者提供全方位的移動學習支持服務并開展分布式學習的實踐等。
為此,筆者提出一個B/S結構的適用圖書館建設的基于3G網絡的移動學習支持系統架構圖(見圖2),該系統與原有的網絡教育平臺相結合,實現上述提出的七種移動學習模式,共同為移動學習者提供隨時隨地的移動學習支持服務。

圖2 移動學習平臺的系統架構圖
圖書館建立的移動學習平臺的系統功能模塊主要包括:服務系統包括用戶管理模塊、學習支持服務模塊、數據庫管理模塊、知識管理模塊、系統維護模塊等(見圖3)。它們是移動學習平臺軟件系統的重要構成。

圖3 移動平臺系統功能
圖書館進行移動學習平臺建設的相關技術主要包括:WAP2.0、.net+IIS+MSSQL、3G 移動通信、WML 語言、云存儲、虛擬化技術等等。
圖書館在移動學習平臺的建設中,要合理和綜合利用以上各類技術,保證系統建設的有效性、先進性、安全性和可擴充性,為移動學習設計一個適合的學習平臺并為其提供資源、技術等方面的支持。
移動學習是移動通信技術、多媒體技術與當代教育科技相融合的產物,是教育技術發展的主流方向。目前,3G已經廣泛應用于社會的各個領域,3G視頻、移動微博、微信、Twitter等應用的傳播速度和價值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圖書館將3G技術應用到自己的學習資源建設中,并通過數字圖書館、移動圖書館為學習者提供文獻、視頻、即時信息等移動學習的支持服務,是社會發展和技術發展的需求。
在將來,圖書館需要進一步研究3G網絡環境下的各種移動模式學習,更好地提供資源、傳播資源,縮短用戶獲取文獻資料的時間,提高移動學習平臺的服務質量和效率,吸引更多的用戶使用圖書館的各類資源,為學習者創設真正意義的隨時隨地的學習環境,為終身學習、學習社會的建立提供支持,最終使移動學習逐漸發展成為無處不在的泛在學習。
[1]袁輝,楊新涯,王寧,等.移動圖書館的實踐與展望——以重慶大學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建設,2011,(6):66-70.
[2]王偉,鐘紹春,呂森林.大學生移動學習實證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10,(9):81-86.
[3]Jim Hahn.Mobile learning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librarian[J].Reference Services Review,2008,(3):272-288.
[4]葉成林,徐福蔭.移動學習及其理論基礎[J].開放教育研究,2004,(3):23-26.
[5]魏洪偉,邸佳奇,孫惠.移動學習理論研究與實踐[J].計算機工程與科學,2009,(9):135-141.
[6]薛慶吉.基于3G的移動學習在高校中的運用研究[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2011.
[7]傅鋼善,李婷.3G時代基于專家系統的移動學習模式[J].中國電化教育,2010,(4):106-111.
[8]于肆洋.3G技術支持的移動學習模式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0.
[9]孫曉瑜,王榮宗.國外手機二維碼技術在圖書館中的應用及啟示[J].圖書館學研究,2011,(6):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