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穆佳桐
作為中國共產黨早期新聞事業的代表性刊物之一,中共滿洲省委機關報《滿洲紅旗》幾停幾復,見證了中共滿洲省委從建立到撤銷所開展的艱苦斗爭和經歷的種種磨難,是中國共產黨領導東北人民革命斗爭的一面旗幟,也是我國抗戰史和現代新聞史上具有深刻歷史意義的黨報典范。
1930年6月11日,中央政治局會議通過了由李立三起草的《目前政治任務的決議》,即《新的革命高潮與一省或幾省的首先勝利》的議案。《決議》對中國革命形勢、性質和任務等方面提出一整套的錯誤主張,制訂了以武漢為中心的全國總暴動和集中紅軍進攻中心城市的冒險計劃。為從組織上落實“左”傾冒險路線,中央于6月30日在上海召開組織工作會議,要求將黨、團、工會、婦女等組織合并為“準備起義的各級行動委員會”。
中共滿洲省委貫徹中央政治局會議和組織工作會議精神,于1930年8月6日召開會議,決定撤銷滿洲省委,成立“滿洲總行動委員會”,陳潭秋被派往沈陽,任滿洲總行動委員會書記。為加強黨的宣傳工作,領導工人、農民、學生反對封建軍閥壓迫,陳潭秋和時任宣傳部長的趙毅敏帶領宣傳部的幾位同事創辦了《滿洲紅旗》,作為準備武裝暴動的中共滿洲總行動委員會的機關刊物。其內容主要是解說革命的策略問題和當時黨的中心口號,以及登載群眾革命斗爭的消息。文章內容帶有充分的指示性和最高限度的具體性。為便于群眾閱讀和了解,大多采用通俗淺近的文字。
1930年9月15日,《滿洲紅旗》第一號在沈陽出版,原件16開大小,封面偽裝成《國民必讀》,署名為“上海大東書局印行”,為油印小報。第二版“發刊辭”三字字體工整秀麗,不比鉛印小報遜色。這期《滿洲紅旗》共有16版。刊尾印有《滿洲紅旗》編輯部的征稿啟事,征集各處工農兵斗爭的消息、工農兵勞苦群眾生活狀況的描寫、短小的評論、有趣而富刺激性的詩歌、曲詞或短篇小說、政治漫畫等。因其為秘密刊物,沒有留下投稿地址,要求稿件由“各赤色工會、互濟分會、共產黨支部及一切革命團體轉本報編輯部”。該號現藏于遼寧省檔案館。
中共滿洲省委作為中國共產黨在東北地區建立的最早的地下黨組織,歷經陳為人、劉少奇、陳潭秋等中共早期14位領導人。從1927年10月建立到1936年初撤銷的八年多時間里,曾遭到四次大破壞。其地址也從今沈陽市和平區皇寺路福安巷3號轉移到哈爾濱市南崗區光芒街40號。中國共產黨地下黨的處境和其內部刊物的性質使《滿洲紅旗》受政治斗爭環境的影響,也是幾停幾復。
《滿洲紅旗》創刊后,不定期出版,到1930年10月10日,已經出版了三期。為了能夠在白色恐怖下順利發行,刊物的封面都進行了偽裝,第一號的封面是《國民必讀》,第三期的封面是《中華民國郵政特準掛號立卷認為新聞紙類——工商周刊》。1930年10月24日,滿洲總行動委員會撤銷,滿洲省委恢復,陳潭秋當選為中共滿洲省委書記,作為滿洲總行動委員會機關報的《滿洲紅旗》隨即停刊。1930年12月7日,陳潭秋在哈爾濱參加北滿特委會議時被捕,1931年2月,滿洲省委改組,趙毅敏繼任宣傳部長,并兼任奉天市委書記,《滿洲紅旗》又被作為滿洲省委機關報重新出版。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后,趙毅敏等同志相繼被捕,《滿洲紅旗》被迫停刊。1931年12月,中共滿洲省委從淪陷的沈陽遷至哈爾濱。羅登閑任改組后的中共滿洲省委書記兼組織部長,何成湘任宣傳部長,積極準備恢復出版《滿洲紅旗》。1932年1月1日,省委在《兩月工作計劃》中提出:“黨報《滿洲紅旗》在十五號以前出版第一期,以后每星期經常出版,真正使它成為省委策略路線指導的報紙,由書記編輯。”
1932年1月30日,《滿洲紅旗》在哈爾濱重新復刊第一期,同時出版《滿洲紅旗副刊》,它是中共滿洲省委遷至哈爾濱后秘密出版的第
一份機關報,繼續“宣傳中國共產黨的主張,發表東北軍民抗擊日寇的消息”。哈爾濱出版的《滿洲紅旗》報,現在僅存有《滿洲紅旗副刊》第一期、第二期和正刊第三期,出刊日分別為1932年1月30日、2月14日和3月14日。兩期副刊各載一篇新聞評論:《哈爾濱二十六日事件的意義》和《二月八日市民大會失敗的經驗和教訓》。《滿洲紅旗》報第三期,共刊載17則消息,以黑龍江和東北地區的抗日斗爭近況為主,同時也刊有一些國內通訊和國際電稿。
1932年“九一八”事變周年,《滿洲紅旗》易名為《東北紅旗》,1933年6月又更名為《東北民眾報》,1935年4月終刊。由于長期秘密發行,使得《滿洲紅旗》留下來的文字記錄和原件都很少,即使在中國新聞史中的記錄也極為罕見。雖然隨著1936年中共滿洲省委的撤銷,《滿洲紅旗》最終停刊,但它作為黨報群眾性和戰斗性的品質,以及抗戰熱情和革命精神仍然被薪火相傳和發揚光大。
《滿洲紅旗》從創辦初始就定下了黨委機關報的性質,同當時在辦的其他兩份黨報《斗爭》和《進攻》相比,影響最大,旗幟最為鮮明。《發刊辭》中的一段話表明了它的辦刊宗旨——旨在沖破敵人對于一切革命消息的封鎖,揭穿反動報紙的欺騙,并將全國各地以及國際的斗爭介紹給滿洲的勞苦群眾。它不僅是滿洲勞苦群眾的喉舌,而且是滿洲勞苦群眾的燈塔。
在1930年9月15日出版的《滿洲紅旗》第一號上,刊登《中國共產黨對時局的宣言》,指出:“整個中國社會已經顯然到了歷史上有大風暴的前夜”,“號召全國工農群眾一致斗爭”并提出了黨對中國革命的總要求。《滿洲紅旗》在同一期發表了題為“擁護中國共產黨對時局的宣言”的社論,指出“這一列寧主義的布爾塞維克文件,無疑問的也必然要在目前整個中國革命中,發生偉大的領導作用,在將來中國革命的歷史上,都要占著非常重要的地位”。編者以激動的口吻介紹說:“這政治宣言的內容非常豐富,非常重要,讀者如能細心閱讀,最好是采用多數人共同討論的方式,必能獲得很大的利處。”
1930年10月10日,《滿洲紅旗》出版了“雙十節”特號,刊登《雙十節與擁護蘇維埃政權運動》《紀念雙十節與消滅軍閥戰爭》《紀念雙十節與建立蘇維埃政權》《雙十節與國民會議》等四篇文章,宣傳共產黨的政治立場及對時局的看法。
1932年1月28日,日軍入侵上海,淞滬保衛戰爆發。《滿洲紅旗》頭版頭條以長篇社論《論上海事變》熱情歌頌“十九路軍士兵的英勇的抵抗”,揭露日本帝國主義的侵華野心和罪行,并批判國民黨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滿洲紅旗》還刊登了一系列東北義勇軍襲擊日本侵略軍、東北人民反對建立“滿洲走狗政府”、《共產國際西歐局/赤色職工國際駐歐秘書處共同宣言》等國際和國內消息,在整個東北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當時,除了《滿洲紅旗》外,還有中共東滿特委機關刊物《兩條戰線》和東北抗聯第二軍黨委機關刊物《戰旗》等報刊,以及南滿地區的《東邊道反日報》《列寧旗》《反日民眾報》《反日青年報》等。這些報刊通過宣傳黨的抗日任務和策略方針,提高了干部和廣大戰士的政治思想和理論水平,增強了領導干部的工作能力,增強了民族凝聚力。
作為中國共產黨在東北地區地下黨組織——中共滿洲省委的機關報,《滿洲紅旗》可以說是中國共產黨早期新聞事業的代表性刊物。它宣傳了中國共產黨的反帝反封建主張、抗日任務及策略方針,在喚醒民眾、組織工人運動和革命戰爭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彰顯了黨報黨刊在引導動員民眾和思想宣傳方面的作用,是地下黨組織在對敵斗爭中一面戰斗的旗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