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彤 賈 誠
(中國石化江漢油田分公司 勘探開發研究院,湖北 武漢 430223)
昌圖斷陷是松南斷陷群中一個較大的斷陷。是在古生界淺變質巖和前寒武系變質巖基底上發育起來的白堊世斷陷,斷陷面積2500km2,基底最大埋深可達6500m。斷陷內已鉆探井13口,在錄井和取心過程中多口井在九佛堂組見到了油氣顯示,但試油一直未獲得工業油氣流,九佛堂組是該斷陷重要的勘探層系。
根據該區的沉積充填和構造演化的特征分析,認為昌圖斷陷的構造演化主要分成兩個大的演化階段,分別為斷陷階段和坳陷階段。其中裂陷階段可以分成三幕,即斷陷早期、強烈斷陷期、斷陷萎縮期。
1)巖性組合特征
上部為灰黑、深灰色泥巖、炭質泥巖與灰色粉砂巖、泥質粉砂巖呈略等厚-不等厚互層;下部為深灰色泥巖、灰黑色炭質泥巖與灰白色砂礫巖、淺灰色礫巖,含礫砂巖、細砂巖呈等厚互層
2)地層劃分
根據九佛堂組地層巖性組合特征(圖1)、沉積相及地震反射特征,將九佛堂組劃分為三段,下段為扇三角洲平原相砂礫巖泥巖互層段,中段為扇三角洲前緣粉細砂與泥巖互層段,上段為深湖—半深湖暗色泥巖夾粉細砂段。

圖1 泉1井九佛堂組綜合柱狀圖
1)有機質豐度
九佛堂組85個暗色泥巖樣品均達到烴源巖級別,其中有72個樣品達到好烴源巖級別。暗色泥巖有機碳含量平均值1.16%-2.48%,生油潛量(S1+S2)平均值在1.05-8.50mg/g,按照湖相烴源巖評價標準,達到好烴源巖。
2)有機質類型
從干酪根類型鏡下鑒定結果可以看出,昌圖斷陷兩個生烴中心的有機質類型南部優于北部。九佛堂組泥質烴源巖中部泉1井區以Ⅱ1型干酪根為主,北部昌參3井為Ⅱ2型和Ⅲ型干酪根。
3)有機質成熟度
九佛堂組泥巖鏡質體反射率分布范圍0.63%-0.94%,平均值0.67%-0.88%,表明九佛堂組烴源巖有機質熱演化已進入成熟階段。4)綜合評價
九佛堂組暗色泥巖分布面積廣,厚度一般100-300m,局部地區大于400m;有機質豐度高,有機碳含量平均值在1.16%-2.48%,為好烴源巖;有機質類型南部為Ⅱ1-Ⅱ2型,北部為Ⅱ2-Ⅲ型;區內沉積中心達到成熟以上。
九佛堂組儲層各井平均孔隙度為4.3%-8.8%,平均滲透率為<1-3.33×10-3μm2,昌參2井要優于泉1井。儲層樣品的孔隙度普遍小于10%,滲透率普遍主要集中在小于1×10-3μm2的區間內,其物性條件較差,屬特低孔、特低滲類儲層。
昌圖斷陷為一個斷陷-坳陷疊加型斷陷,斷陷期斷陷的南、北部結構-構造樣式有所差異,斷陷的中、南部中石化礦權區內,平面上東西分帶,為兩凹夾一凸的構造格局。受凹陷邊界斷層的控制,斷陷內存在南北兩個沉降中心。斷陷內沉積相變化受構造演化相關控制,縱向上呈現湖泊相、扇三角洲相及三角洲相的交替變化。九佛堂組暗色泥巖為區內主力烴源巖,其中九佛堂組上段湖相烴源巖生烴能力最強,分布范圍最廣,是斷陷內的主力烴源層。但九佛堂組儲層物性受沉積相帶控制,三角洲平原亞相的主河道和前緣亞相的水下分流河道是儲層物性發育的最好層段。目前,本斷陷勘探應立足于泉1井區有利烴源發育區周緣,尋找有利生儲配套,盡快獲得工業油氣流突破,落實規模儲量。
根據區塊構造、沉積和生儲蓋組合特點,總結本區三個勘探區帶內主要的成藏模式(圖2)。
2.2.1 西部深凹帶
西部深凹帶烴源巖有機質豐度高,普遍進入生油門限,油源條件最為有利,成藏模式最為豐富,首先在深凹帶內,靠近西部主控斷層主要發育斷塊型圈閉,油氣來自深部成熟烴源巖,斷層起到良好的溝通作用;其次在九佛堂組上部遭到抬升剝蝕區域可能發育地層圈閉;再次,在凹陷深部發育的湖底扇或河道砂體,可能形成巖性圈閉。另外在斷陷北部雙9井揭示了義縣組發育有火成巖氣藏。該區帶為昌圖斷陷勘探的重點區帶。

2.2.2 中部凸起帶
中部凸起帶位于兩凹之間,處于油氣運移的有利指向區,主要發育有斷背斜、斷鼻型圈閉,其特點為圈閉可靠程度高,面積大,可能受東部物源影響,儲集條件較有利,資源量較大。目前在該區帶發現、落實了一批有利目標圈閉。該區帶為昌圖斷陷最有利勘探區帶。
2.2.3 東部淺凹帶
東部淺凹帶距離有利生油凹陷較遠,構造圈閉較為不發育,主要發育上傾的巖性圈閉,該類型圈閉在剖面上識別難度較大,該區帶為昌圖斷陷勘探接替區帶。
[1].陳桂珍、郭亞靜等.鐵法-昌圖凹陷地質特征及找煤前景[M].東北煤田地質局,2009.7.
[2].陳孔全、吳金才、唐黎明等.松遼盆地南部斷陷成藏體系[M].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1999.
[3].何家雄南海北大陸架東區臺西南盆地石油地質特征與勘探前景分析天然氣地球科學2006.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