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遠飛 張雅聲 周海俊 陰艷龍(中國人民解放軍裝備學院)

印度發射的對地觀測衛星包括“巴斯卡拉”(Bhaskara)系列、“羅希尼”(Rohini)系列、“印度遙感衛星”(IRS)系列、“雷達成像衛星”(RISAT)系列、與法國合作的“熱帶云”(Megha-Tropiques)衛星等。目前,印度在軌的“印度遙感衛星”系列、“雷達成像衛星”系列及其他衛星共有12顆,其中,“印度遙感衛星”系列是世界上最大的民用遙感衛星星座,能夠提供不同空間分辨率和不同光譜的圖像,主要用于農業、水資源、林業、生態學、城市建設和地質勘探等領域。
“印度遙感衛星”由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建造、發射和維護,為印度提供了諸多遙感服務。1988年發射了首顆衛星—印度遙感衛星-1A,現已發展了三代遙感衛星,第一代遙感衛星包括印度遙感衛星-1A、1B、1E/P1 、P2;第二代遙感衛星包括印度遙感衛星-1C、1D、P3、P4,目前這兩代衛星已經全部完成任務退役。第三代遙感衛星以“資源衛星”(RESOURCESAT)系列和“制圖衛星”(CARTOSAT)系列為代表,還包括“海洋衛星”(Oc eanSat)等,現在印度第三代遙感衛星全部在軌工作,共有9顆,分別為“技術實驗衛星”(TES),資源衛星-1、2,制圖衛星-1、2、2A、2B,海洋衛星-2和印度迷你衛星-1(IMS-1)。
資源衛星-1于2003年10月17日由“極軌衛星運載火箭”(PSLV)發射,是“印度遙感衛星”系列的第10顆衛星,不僅延續了由印度遙感衛星-1C、1D衛星提供的遙感數據服務,而且極大地增強了圖像質量。
資源衛星-1攜帶了3臺與印度遙感衛星-1C、1D衛星上相似的相機,但圖像分辨率有了極大的提升,線性成像自掃描遙感器-3(LISS-3)的分辨率為23.5m,線性成像自掃描遙感器-4的分辨率為5.8m,且具備全色和多光譜模式;先進寬視場遙感器(AWiFS)分辨率達到56m。

測試中的印度資源衛星-2

線性成像自掃描遙感器-3、4和先進寬視場遙感器的性能參數

“資源衛星”系列性能參數
資源衛星-2是印度空間研究組織建造的第18顆遙感衛星,于2011年4月20日發射。該衛星主要用于延續資源衛星-1的服務,向全球用戶提供遙感數據,同時提供更強的多譜段和空間覆蓋數據。
與資源衛星-1相比,資源衛星-2的主要變化包括:線性成像自掃描遙感器-4的多光譜圖像的幅寬由23.9km提升到70km,線性成像自掃描遙感器-3、4的輻射測量精度由7bit提升到10bit,先進寬視場遙感器的輻射測量精度由10bit提升到12bit;此外,一些載荷的電力設備更加小型化。資源衛星-2還攜帶了由加拿大COM DEV公司研制的自動識別系統(AIS),能夠在特高頻上根據衛星的位置、速度等信息對其進行監控。
制圖衛星-1又稱印度遙感衛星-P5,于2005年5月5日發射,是印度第一顆有能力在軌提供立體圖像的遙感衛星。制圖衛星-1攜帶了2臺全色相機,可以在可見光區域拍攝黑白立體圖像,其幅寬達到30km,分辨率達到2.5m。
制圖衛星-2于2007年1月10日發射,能夠提供場景特定點的圖像。該衛星攜帶了一臺全色相機,圖像幅寬達到9.6km,空間分辨率優于0.8m。
制圖衛星-2A于2008年4月28日發射,可以提供場景特定點圖像。該衛星攜帶了全色相機,空間分辨率優于0.8m,且幅寬達到9.6km。其獲取的圖像被用于繪圖、城鄉基礎設施開發與管理、土地信息系統(LIS)及地理信息系統(GIS)等。

印度制圖衛星-2示意圖

印度制圖衛星-2上的全色相機拍攝的印度班加羅爾

“制圖衛星”系列性能參數
制圖衛星-2B是“印度遙感衛星”系列的第17顆衛星,于2010年7月12日發射。制圖衛星-2B攜帶1臺全色照相機,主要用于地理繪測等,其成像幅寬9.6km,分辨率優于0.8m。該衛星的側視能力達到±26°,能夠獲得立體圖像。制圖衛星-2系列3顆衛星形成了相當強大的對地監視能力。
目前,印度軍方并不滿足于現有的偵察監視能力,下一代遙感衛星制圖衛星-3系列的性能將有進一步提高,制圖衛星-3A將在450km高度的軌道上實現優于0.5m的全色分辨率和約1m的多光譜分辨率。根據2010年印度空間研究組織公布的文件,制圖衛星-3A將在2014年發射。
“海洋衛星”系列包括海洋衛星-1(又名印度遙感衛星-P4)和海洋衛星-2,分別于1999年和2009年發射。目前,海洋衛星-1已完成任務。
海洋衛星-2由極軌衛星運載火箭-C14火箭發射后,進入高度為720km的太陽同步軌道,傾角為98.28°,周期為99.31min。該衛星是一顆可跟蹤海洋生物和鑒別潛在漁區的綜合型衛星,還可協助預報海事趨勢和海岸帶研究,為天氣預報和氣象研究提供支持。該衛星攜帶有3種載荷,即海洋水色監視儀(OCM)、由印度空間研究組織研發的Ku頻段掃描散射儀(SCAT)和由意大利航天局(ASI)研發的大氣無線電掩星探測器(ROSA),設計壽命為5年。
“技術實驗衛星”于2001年10月22日發射,是一顆試驗衛星,用于演示和驗證姿態控制系統、輕型航天器結構、固態記錄器、X頻段相控陣天線等技術。“技術實驗衛星”攜帶的全色相機能獲取1m分辨率的圖像。
印度迷你衛星-1是一顆低成本成像微衛星,2008年4月28日與制圖衛星-2A連同8顆納衛星由極軌衛星運載火箭-C9火箭一同發射。該衛星攜帶了2個光學有效載荷:多光譜相機和高光譜相機,工作在可見光和近紅外譜段上。多光譜相機的分辨率為37m,幅寬為151km;高光譜相機分辨率約為506m,幅寬為129.5km。

印度海洋衛星-2

“技術實驗衛星”性能參數

印度迷你衛星-1性能參數

“雷達成像衛星”系列性能參數

印度對地觀測系統示意圖
雷達成像衛星-2是印度第一顆合成孔徑雷達衛星,于2009年4月20日發射。其主要載荷X頻段合成孔徑雷達由以色列提供,能夠全天候監視印度周邊地區,并有助于繪圖和管理自然災害及開展反滲透和反恐怖分子活動。雖然印度空間研究組織表示該衛星僅用于增強印度的災難管理能力,但是多家印度媒體都曾報道稱這顆衛星可以用于軍事。
雷達成像衛星-1于2012年4月26日發射,是迄今印度發射的質量最大的對地觀測衛星,質量為1858kg,功率為2200W,印度專家稱該衛星主要用于氣象觀測,并未提及其軍事用途。雷達成像衛星-1是印度空間研究組織完全自主研發的首顆C頻段(5.35 GHz)合成孔徑雷達衛星,可穿透云層、日夜不間斷工作,主要用于農業和自然災害監測。

調試中的印度雷達成像衛星-1
雷達成像衛星-1分辨率最高能達到1m。除這一高分辨率成像模式外,它還可以依據成像目標類型在2種較低分辨率的模式下工作。該衛星數據傳輸速率為640Mbit/s。

“熱帶云”性能參數
“熱帶云”衛星是印度與法國合作建造的一顆氣象觀測衛星,用于研究熱帶地區的水循環和能量交換。“熱帶云”衛星攜帶了4種有效載荷:①降雨和大氣結構微波分析探測儀(MADRAS),是由法國和印度共同研發的成像輻射計;②濕度垂直剖面探測器(SAPHIR),由法國研制;③輻射平衡掃描儀(ScaRaB),由法國研制;④大氣無線電掩星探測器(ROSA),由意大利航天局研制。
綜上所述,印度對地觀測衛星不僅數量較多,而且經過30多年的發展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其空間分辨率和光譜分辨率都有實質性的提升,重訪周期逐漸降低,且其衛星壽命也表現得十分出色,一般都遠超設計壽命。雖然印度對地觀測衛星與美國、法國等國家的衛星水平還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從總體上講印度對地觀測衛星已經初見規模,能夠提供功能比較全面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