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格
心理健康是指一種良好的、持續的心理狀態與過程,表現為個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積極的內心體驗,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夠有效的發揮個人的身心潛力以及作為社會一員的積極的社會功能[1]。要成為一名優秀兒科護士,除具有扎實全面的醫學理論基礎,精湛的臨床操作技術外,還須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然而,由于兒科護士職業的特點,特殊的工作環境壓力,長期超負荷工作,許多護士在工作中承受著很大的工作壓力,比一般人群有更高的緊張體驗。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8年3月至2012年12月在本院兒科工作護士共60名,年齡22~46歲,平均年齡(35.1±2.31)年,文化程度:中專3名,大專48名,本科學歷9名,主管護師13名,護師24名,護士23名,婚姻狀況:未婚15名,已婚45名。
1.2 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法,對60名兒科護士使用癥狀自證評量表(SCL-90)以無記名方式獨立完成問卷調查填寫,SCL-90按5級評分,內容包括軀體化等9個因子共90個項目,流量表能夠較準確地評估自覺癥狀特點,從不同側面反映3名職業個體心理健康的影響,將SCL-90測評結果與全國常模進行比較。
1.3 統計學方法 全部數據采用SPSS 11.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兒科護士SCL-90測評結果與國內常模比較見表1。
表1 兒科60名護士SCL-90測評結果與國內常模比較(分,x±s)
組別 敵對 陽性數目兒科護士<0.01 <0.05 1.73±0.46 37.8±21.3國內常模 1.48±0.56 24.9±18.4 T值 2.65 3.91 P值
結果顯示,兒科護士在軀體化、強迫、抑郁、焦慮、敵對等因子與國內常模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兒科護士心理健康狀況較一般正常人差。
在臨床工作中,兒科患兒因年齡關系,各項護理操作不配合,由于患兒生理和心理的特殊性,使護理工作難度較大。當家屬對求醫過程、治療結果、治療費用及各種護理操作不滿時,容易將怨氣發泄在當班護士身上,包括身體攻擊和語言攻擊,危害護士的身心健康。面對各種各樣的患兒及家屬,護士不可能滿足其所有要求,可一旦發生護理糾紛,即使責任不在護士,來自社會、上級和患者的壓力都會使護士困惑[3]。如果這些不良情緒未能及時得到疏導就會影響護士的心理健康,造成緊張、焦慮、甚至孤獨自卑。
由于兒科護士夜班倒班頻繁,加上夜班用藥治療多,人體正常的生物鐘被打亂,使護士長期處于睡眠不足的狀態,而睡眠不足對人的認況能力和神經行為影響是嚴重的,主要表理為注意力下降,反應速度減慢,睡眠型態致變,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疲乏無力,以及情緒低落,興趣變淡等癥狀,嚴重影響護士的生活質量。
兒科護士勞動強變、技術難度大,搶救任務重,同樣的護理和治療工作,兒科護士付出的勞動量往往比成人病房護士高出2掊甚至更多;但結果往往事與愿違,得不到患兒家屬的公平認可,加上報酬比其他科室低,使護士產生一種心理失衡,認為做更多的工作也得不到領導的認可,嚴重影響護士的工作積極性和心理健康[4]。
綜上所述,兒護護士群體的健康不容樂觀,應引起護士自身及護理管理者的關注,首先應重視解決兒科護士群體的疲勞問題,其次應特別關注兒科護士的心理健康。積極采取措施,減輕其工作和生活的壓力,緩解身心疲勞狀態,從而提高她們的生活質量和心理健康水平。
[1]張大均.教育心理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244.
[2]金華,吳文源,張明園.正常人SCL-90評運結果的初步分析.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1986,12(3):260.
[3]何貴蓉,李小妹,顧煒,等.護理工作壓力源及壓力程度的研究現狀,護理學雜志,2001,16(11):700-701.
[4]馮桂英,郭蘊儀,等.兒科病房護士壓力的調查研究.當代護士,2003,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