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薇薇,徐 梅,晏 蘭,王 湞,樊拖迎,王曉萍
(本文編輯:史新中; 英文編輯:王建東)
實兵對抗演習需在野外條件下駐訓,部隊訓練時間長達數月以上,生活條件艱苦,環境惡劣,自身保障困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壓力,而且兵站參演人員身份復雜,有干部、士兵及非現役文職人員。為了解實兵對抗演習中各類參演人群的心理狀況,我們觀察了2011年8-10月聯勤某部派出的200多名參加實兵對抗演習人員的心理健康狀況,現報告如下。
1.1 對象 2011年8-10月聯勤某部派出200多名人員參加實兵對抗演習并組成兵站,隨機抽出121名,其中男100名,女21名;年齡19~48歲,平均20.8歲。干部38人,士兵64人,非現役文職人員19人。既往身體健康,無精神異常史。
1.2 方法 采用癥狀自評量表[1](SCL-90),由涉及情感、感覺、思維、意識、行為、習慣、人際關系、飲食、睡眠等90個反映心理癥狀的項目組成,分9個癥狀因子,用于反映有無各種心理問題及其嚴重程度,另有1個附加因子。每個項目后按從無、輕度、中度、相當度、嚴重等級以1~5分進行5級選擇評分,得分越高癥狀越嚴重[2]。在訓練過程中,結束返程前,由兵站心理醫生現場實施發放問卷,測評前由心理醫生向測評對象進行心理測評常識教育。問卷采用無記名方式,以打消測評對象對心理問卷的疑慮,提高測評結果的可靠性。測評時由心理醫生向測評對象講解說明,并在統一指導語下進行,量表集體發放,要求由測評對象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獨立填寫,不得與他人討論或受他人影響[3],完成后當場交卷,發放121份,收回121份,有效回收率100%。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2.0統計數據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數據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和方差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兵站官兵SCL-90各因子分與中國軍人常模比較 兵站人員的軀體化、抑郁及焦慮因子分值高于軍人常模[4](P <0.05),其余因子無差異(P >0.05)。見表1。
表1 兵站官兵SCL-90因子分與中國軍人常模比較()

表1 兵站官兵SCL-90因子分與中國軍人常模比較()
注:與中國軍人常模比較,*P<0.05
2.2 不同職務的SCL-90因子分的比較 非現役文職人員的癥狀總分焦慮、恐怖及敵對因子分值高于干部、士兵(均P<0.05),其余因子之間無差異(P>0.05),兵站士兵的各項得分與干部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2。
健康的心理不僅維護著機體的健康,而且能夠抵御不良刺激和增強機體適應能力。相關報道提示在軍事應激條件下,官兵心理健康水平比一般人群差[5]。戰爭、訓練易引起官兵心理狀況改變,可影響部隊戰斗力,造成非戰斗減員。因此研究軍事行動中部隊人員心理狀況,減少因心理問題引起并造成非戰斗減員仍是一重大課題。
本研究表明,在野外駐訓條件下進行實兵對抗演習,兵站人員的心理狀況有不同程度的低下,說明野外駐訓條件下進行實兵對抗演習中有部分參演人員心理狀況低下,特別表現為軀體化、抑郁及焦慮,可能與環境改變、訓練因素有關。而非現役文職人員癥狀總分高于兵站干部、士兵(均P<0.05),其中焦慮、恐怖及敵對三個因子分值高于干部、士兵(均P<0.05),說明參演人員中因人員身份不同而心理問題也存在差別。非現役文職人員心理狀況較干部及士兵低,主要表現在焦慮、恐怖及敵對等方面。
演習中兵站人員出現心理問題主要由個體素質、心理、環境三個方面的因素所致:①個體素質。參演人員中獨生子女多,從校門直接跨入部隊,心理承受力、自控力和適應能力相對較弱,易引發心理障礙[6]。軍人在部隊經歷了長期的訓練,心理素質相對較好,而非現役文職人員未經歷軍事訓練,又長時間在野外訓練在心理上存在“恐高”心理。實兵對抗演習以高科技、高速度、高強度為特點[7],更易導致人員精神緊張和體力消耗過多,使機體產生應激反應,從而引起心理狀態失調。②心理壓力。實兵對抗演習保障任務重,對兵站人員要求也很高,時間長,訓練科目單一重復,雖然很多人員都是第一次執行這樣的任務,但每個人都是全力以赴爭取以最好的態度完成任務,故承受的心理壓力大。另外有部分人員已成家有孩子,離家時間長,牽掛家人,在演習中由于保密要求一度不能與家人聯系,加之疲勞倦怠等生理因素影響,往往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郁情緒。③環境改變。無論是生活環境還是工作環境,對兵站隊員都是挑戰,野外訓練從原駐地進入山林訓練場,住進帳篷和坑道,天熱時溫度達40℃高溫,且日夜溫差大,潮濕悶熱并有蟲蛇叮咬,生活用水、用電不能及時得到保障。在野外條件下為了加強部隊的管理,許多平日的娛樂活動、外界交流減少,休閑和娛樂的內容形式單調、生活乏味,容易產生厭煩情緒,導致軀體化、抑郁、焦慮等應激反應的發生,增加了參演兵站人員的不良心理反應,尤其非現役文職人員心理沖突變化更大,易產生消極訓練情緒[8-10]。
表2 不同職務SCL-90因子分的比較()

表2 不同職務SCL-90因子分的比較()
注:與干部、士兵比較,*P<0.05
項目 非現役文職人員(n=19) 干部(n=38) 士兵(n=64)軀體化152.00±38.59 155.00±45.261.42±0.50 1.38±0.42 1.36±0.47強迫癥狀 1.64±0.48 1.65±0.55 1.67±0.62人際關系敏感 1.55±0.53 1.56±0.60 1.57±0.60抑郁 1.73±0.52 1.51±0.59 1.54±0.56焦慮 1.60±0.51* 1.38±0.44 1.40±0.45敵對 1.58±0.57* 1.45±0.50 1.44±0.58恐怖 1.37±0.44* 1.28±0.45 1.30±0.40偏執 1.45±0.59 1.43±0.49 1.47±0.62精神病性 1.50±0.50 1.46±0.41 1.51±0.52總分 175.00±42.91*
筆者認為,為提高兵站保障能力,減少因心理問題在軍事行動中引起的非戰斗性減員,應制定科學合理的訓練和作息時間,在參演前開展認知和行為的心理干預、適應性心理訓練等[11],加強自我調節、自我適應;加強心理減壓指導,遵循戰斗應激反應干預“及時、就近、期望”的原則[12],心理醫生在訓練過程中實時提供一線心理服務,協助參演人員正確認識和舒緩壓力,增強心理調適能力及應對技巧;注重參演人員尤其非現役文職人員的心理素質培養,及時通過自我暗示、自我放松、自我宣泄、自我鼓勵的方式進行調節,克服不良情緒,提高適應能力,以適應未來高科技戰爭的突發性和殘酷性的需要,保持部隊的戰斗力。
[1]王征宇.癥狀自評量表(SCL-90)[J].上海精神醫學,1984,2(2):68-70.
[2]梁寶勇.臨床心理學[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7:235-136.
[3]楊尚凌,彭國林,鄧蘭等.某部海訓官兵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分析[J].東南國防醫藥,2010,12(1):9-11.
[4]王煥林,孫 劍,余海鷹,等.我國軍人癥狀自評量表常模的建立及其結果分析[J].中華精神科雜志,1999,32(1):38.
[5]張理義,施建安,蘇宗榮,等.某部官兵軍事演習前后心身健康水平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人民軍醫,2010,53(12):914-915.
[6]劉 信,盧建華,楊國平.開展心理衛生服務的實踐[J].解放軍預防醫學雜志,2000,18(6):442.
[7]劉偉志,鄧光輝.抗震救災部隊任務轉換其官兵心理狀態調查[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9,26(8):38-40.
[8]梁曉慧,宋永斌,李志枚,等.維穩武警官兵睡眠質量及心身健康水平調查與分析[J].人民軍醫,2012,55(1):14-16.
[9]江浩瀚,朱榮華,何 林,等.某炮兵部隊心理健康水平調查分析[J].江蘇衛生保健雜志,2011,13(3.):48-49.
[10]李 俠,胡亮平,趙安東,等.高炮部隊官兵心理健康水平調查與分析[J].人民軍醫,2012,55(3):189-191.
[11]張理義,王云征,施建安,等.心理干預對官兵心身及心理健康影響的研究[J].人民軍醫,2007,50(5):249-250.
[12]李衛東,宋 斌,鄭春雨,等.軍人戰時心理健康管理模塊的應用[J].東南國防醫藥,2010,12(4):374-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