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漢偉
(飛來峽水利樞紐管理處,廣東 清遠 511825)
某水電站位于廣東省珠江水系北江流域上,共裝有4臺燈泡貫流式機組,單機容量為35MW,機組主輔設備由奧地利ELIN公司和MCE公司提供。電站#3水輪發電機組于1999年9月并網運行,2007年12月首次A級檢修,2011年12月#3機組操作機構出現活塞缸耳柄斷裂故障,累計A級檢修前#3機組運行了40671小時,至活塞缸耳柄斷裂時又運行了20114小時,即#3機組首次投運至故障發生時累計運行了60785小時,輪葉操作累計約18000次(平均每天約7次)。
2011年12月23日,電站#3機組在帶35MW負荷運行過程中水導軸承處振動異常,同時出現有功與定子電流波動等異常現象,但導葉與輪葉未見異常調節。為查明故障,機組進行開、停機及空載試驗,啟、停過程振動大,現場可監聽到水輪機室撞擊聲音,但仍能平穩停機。此現象說明水輪機操作機構存在故障,導致輪葉失控及有功負荷波動。機組流道排空后,發現轉輪室上半部局部位置存在明顯磨擦過熱痕跡,但機加工車紋清晰;#1輪葉開度異常,葉片邊緣無刮痕;輪葉密封尚好,僅微量滲油。以上現象說明不存在流道內重大撞擊導致故障。隨后拆出輪葉進入輪轂內部檢查,發現#1輪葉活塞缸耳柄從根部斷裂,拐臂連桿及銷軸脫落至輪轂內(斷裂形貌見圖1),致使輪葉操作失控。
從活塞缸耳柄根部斷口形貌可清晰看出起裂點、疲勞輝紋線、二次起裂點和瞬斷區,可見這是一個疲勞破壞所導致故障。在耳柄根部上約1毫米處存在一道淺裂紋,裂紋形成后,交變應力使裂紋的兩側時而張開時而閉合,相互擠壓反復研磨,這樣形成了光滑區。隨著應力的間斷和大小的變化,在光滑區留下多條疲勞輝紋線。至于粗糙的斷裂區,則是最后突然脆性拉裂所形成[1]。

圖1 活塞缸耳柄斷裂形貌圖
進行應力計算是疲勞強度分析的前提,為了準確得到活塞缸耳柄的應力情況,采取有限元法,對活塞缸在各種操作工況下的應力進行詳細計算,然后根據機組輪葉實際操作情況,對其疲勞強度進行計算分析,為活塞缸耳柄斷裂原因分析及制定處理方案提供理論依據。
水輪機型號:燈泡貫流式KR4/700;轉輪直徑:D=7.0m;額定轉速:n=83.33rpm;額定水頭:Hr=8.53m;最大水頭:HMAX=15.00m;最小水頭:HMIN=3.00m;水輪機額定功率:Nr=35.69Mw;水輪機最大出力:NMAX=39.97Mw;正向推力:F1=4500KN;反向推力:F2=5400KN;活塞缸操作最大油壓:6MPa;輪葉操作壓力:5.5MPa 和 4MPa。
活塞缸耳柄材料:GS20Mn5v,其抗拉強度δb=550MPa,屈服極限 δs=360MPa。
由于活塞缸為周期對稱結構,取缸體1/4作為計算模型。計算工況為缸體下行耳柄受拉和缸體上行耳柄受壓兩種工況,活塞缸油壓4MPa時應力計算結果:上行最大應力402MPa,下行最大應力469MPa。
有限元計算表明最大應力出現在活塞缸耳柄根部,該處應力集中最為嚴重,且與裂紋起裂點吻合,以該區域為疲勞強度評估分析區。根據3#機組運行時各工況下輪葉開關腔油壓差變化,轉輪葉片活塞缸正常工作時實際壓力差不超過4MPa,故選取4MPa、3MPa油壓計算耳柄根部的操作應力。
據運行統計數據,機組按服役50年壽命設計,則輪葉操作約7.2×104次,遠小于材料在空氣中的疲勞極限所對應的循環數(N=107次),按輪葉操作近似于N=105得到疲勞極限值δ-1=335.5MPa。活塞缸耳柄疲勞強度計算如下:
尺寸系數:Cd=0.75(構件尺寸對疲勞性能的影響)
表面加工系數:Cs=0.90(構件表面粗糙度對疲勞性能的影響)
有效應力集中系數:Kf=1(計算為局部應力)
疲勞極限取:δ-1=335.5MPa(N=105 次)
交變應力幅值:δa=469MPa(下行,4MPa壓差,見表1)
耳柄的拉壓疲勞安全系數計算公式[2]:


表1 各種結構方案耳柄根部的疲勞安全系數
按上述公式計算得到各種結構方案耳柄根部的疲勞安全系數見表1。通常疲勞安全系數應該大于1.4,由計算結果可以看出,如活塞缸按使用50年壽命計算,長圓筒結構無論操作油壓差是4.0MPa還是3.0MPa,耳柄的強度均不能滿足疲勞性能的要求。活塞缸整體應力水平不高,應力集中是疲勞破壞的主要原因,為了提高耳柄的疲勞強度,應在耳柄根部采用半徑足夠大的過渡圓角,盡可能地消除或減緩應力集中。疲勞強度計算結果表明,活塞缸去除長圓筒后,耳柄增加R10的過渡圓角,能很好改善局部應力,滿足疲勞強度要求。
根據上述計算成果,電站在#3機組活塞缸耳柄根部加工了R10的過渡圓角,并對操作機構連桿銷軸重新制作和調質處理,取得較為理想的效果,恢復了機組發電。轉輪作為水輪發電機組的重要結構部件,應力集中造成此次操作機構活塞缸耳柄斷裂,電站其它機組也存在類似隱患,運行管理單位應加強檢測,適時對轉輪重新進行優化設計和更新改造。
[1]龐立軍,鐘蘇.飛來峽電站轉輪接力器缸疲勞強度評估分析報告[R].黑龍江:哈動國家水力發電設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2012.
[2]劉鴻文.材料力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