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毛勝
1961年10月14日至11月3日,陳云在北京香山主持召開煤炭工業座談會。當時,“大躍進”已經造成工農業生產的混亂,整個國民經濟出現了大滑坡。煤炭工業作為能源生產的主力軍,也陷入十分困難的境地,產量不斷下降,嚴重影響了工農業生產和城鄉人民生活。
為徹底摸清煤炭工業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相應的對策,陳云在座談會一開始,就鼓勵參加會議的同志講真話,如實反映情況。他說:“這是一個調查研究座談會。”“會上可以得出共同的意見,也可以有不同的意見,即使是共同的意見,也不作為決定。”“大家要無所顧忌地隨便地講,要左思右想地考慮問題,不要怕什么右傾機會主義或‘左’傾機會主義。不從各個角度考察問題,就不容易全面。過去工作上有很多的缺點,往往是由于考慮問題有片面性而產生的。”陳云之所以說這番話,目的是為了給大家吃個定心丸,因為“大躍進”期間特別是1959年開展“反右傾”斗爭以來,一些領導干部心存顧慮,不敢講真話、不敢堅持原則,導致很多問題陷入惡性循環之中,越來越嚴重,越來越難以解決。
在陳云的鼓勵和引導下,大家卸下了思想包袱,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對事關煤炭工業發展的規章制度建設、生產指標、工資獎勵、技術人員政策等許多重要方針政策,闡明了自己的看法。聽完大家的匯報后,陳云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歸納出哪些規章是必要的、群眾運動有哪些好處、黨委領導下的廠長負責制的好處和缺點等十八個專題,請大家進一步討論。他強調指出,要認真總結“大躍進”的經驗教訓,問題不妨分細一點,細了討論得深,解決得快,最怕囫圇吞棗。為此,陳云生動地說:“沒有事后諸葛亮就沒有事前諸葛亮,事后諸葛亮是總結經驗。”
根據陳云的安排,座談會對十八個專題進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準確地找出了當時煤炭工業問題的癥結所在,為整個行業貫徹執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八字方針,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之后,在黨中央和國務院的領導下,煤炭行業采取了調整煤炭生產指標、縮短基本建設戰線、精簡人員、“開倉保煤”等果斷的、有針對性的措施,使煤炭工業逐步走上了正軌,為整個國民經濟的好轉作出了重大貢獻。
筆者認為,陳云領導煤炭工業走出困境這件事情,尤其是他總結經驗教訓時所倡導的工作方法,稱得上“其事雖行于一時,其法足以傳后”。俗話說,失敗乃成功之母。“沒有事后諸葛亮就沒有事前諸葛亮”這個論斷,講的正是這個樸素而簡單的道理,甚至不妨將之理解為“事后諸葛亮”乃“事前諸葛亮”之母。結合陳云主持召開煤炭工業座談會的事例,這句話至少有三層涵義:一是當“事后諸葛亮”并不可恥,反而精神可嘉;二是當好“事后諸葛亮”的關鍵是要善于總結經驗教訓,及時糾正工作中的錯誤;三是積累當“事后諸葛亮”過程中的智慧,從而再遇到相同的問題時就可以轉變為“事前諸葛亮”,而不是重蹈覆轍。
敢于當“事后諸葛亮”,是需要一定勇氣的。長期以來,“事后諸葛亮”往往用來比喻那些事后自稱有先見之明的人,諷刺這些人自作聰明、放馬后炮。更有甚者,一些人還認為工作出現問題后,講得再多再好,也于事無補,乃至無端指責講話人是“指手畫腳”“說三道四”“站著說話不腰疼”。然而,我們只要仔細地想一想,就會發現:能當“事前諸葛亮”固然好,但人非圣賢,誰能夠每次都料事如神呢?“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時時處處都做“事前諸葛亮”,連諸葛亮自己也沒做到。用人不當,誤失街亭,最終只得“揮淚斬馬謖”,不正是諸葛亮人生中的一大敗筆嗎?即便是這樣,魯迅在評《三國演義》時還是說:“至于寫人,亦頗有失,以致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
“沒有事后諸葛亮就沒有事前諸葛亮”,因為“事前諸葛亮”的先見之明,往往是“事后諸葛亮”從經驗教訓中總結歸納出來的。也就是說,當不了這次的“事后諸葛亮”,但并不妨礙成為下一次的“事前諸葛亮”。一旦發現問題,及時認真地查找原因,總結一下經驗教訓,并盡可能地把損失降到最低點,比問題發生后還渾渾噩噩,不知所以然要好得多,正所謂“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對于那些與這次錯誤或失敗無關的人來說,如果抱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既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也使自己喪失了一次汲取教訓以避免自己犯同樣錯誤的大好機會。因此,不怕做不了“事前諸葛亮”,就怕不做“事后諸葛亮”。對此,陳云曾說:“有成績是明擺著的,用不著天天講。對于缺點錯誤倒是應該經常注意的。”“一有錯就有人罵,容易改正。如果人家天天喊萬歲,一出錯就是大錯。”
不屑于當“事后諸葛亮”的人,要么是不能清醒地認識錯誤和失敗所造成的危害,采取不以為然的態度,要么是處心積慮地找客觀原因,想推卸責任,其結果必然是重蹈覆轍,一錯再錯。在現實工作中,我們常說有些人辦事行為是“事先拍腦袋,事中拍胸脯,事后拍屁股”。其實這些人的典型特征,一是沒有“事前諸葛亮”的本領,卻硬要假冒“事前諸葛亮”,靠一時沖動、心血來潮辦事,這樣焉能不出問題?二是沒有當“事后諸葛亮”的勇氣,出現問題后,只知道逃避責任,這樣又怎能不再犯相似的錯誤呢?
當好“事后諸葛亮”,關鍵是要找出錯誤或失敗的原因,并對癥下藥。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例如,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失敗后,中國革命從高潮進入低潮,中國共產黨開始獨立領導武裝斗爭,黨的工作重點也從城市轉向農村。在這一新形勢下,必須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革命新道路。但是,這個時期黨內盛行把馬克思列寧主義教條化、把共產國際決議和蘇聯革命經驗神圣化的錯誤傾向,認為在城市發動武裝起義是中國革命惟一正確的道路,機械地執行共產國際的錯誤指示,從而導致黨內接連出現了三次“左”傾錯誤,即瞿秋白盲動主義、李立三冒險主義、王明教條主義,給革命帶來了巨大的損失。這三次“左”傾錯誤的表現形式各有不同,而且后一次的“左”傾錯誤是在批判和“糾正”前一次“左”傾錯誤后發生的,但它們在本質上相通的。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關鍵在于批判者和“糾正”者沒有當好“事后諸葛亮”,沒有找到前一次“左”傾錯誤的根源。歸結起來,三次“左”傾錯誤的共同根源就是:不了解中國實際,聽不進去不同意見,一切服從共產國際的指揮。遵義會議后,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逐步糾正了這些錯誤,并領導中國革命取得了最后的勝利,其原因正是抓住了這些問題的要害,堅持了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的原則,而這也正是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就總結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經驗教訓而言,毛澤東稱得上是由“事后諸葛亮”轉變為“事前諸葛亮”的楷模。
與此相仿,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能夠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和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對新中國成立以后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面的經驗總結是密切相關的。這也告訴我們,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成為偉大、光榮、正確的黨,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中國共產黨勇于承認錯誤,善于改正錯誤,而不是說中國共產黨從來不會犯任何錯誤。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如果大家都來當“事后諸葛亮”,該是多少個諸葛亮在總結經驗教訓,并產生多少條錦囊妙計呢?因此,爭當“事后諸葛亮”,當好“事后諸葛亮”,是十分值得提倡的。正如陳云所言:“我們的頭腦必須清醒,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們自己的本領不大。”“應該小心謹慎地前進,并在前進中隨時總結經驗,這是提高自己的重要方法。”當然,有的同志在工作失誤之后,沒有正確的總結經驗教訓的態度,沒有認真、深入地分析問題,感情用事,一味指責、挖苦犯錯誤的人,乃至憑主觀臆測作不負責的議論,是稱不上“事后諸葛亮”的,頂多是個“事后馬大哈”。
若這些人也自詡為“事后諸葛亮”,就壞了“事后諸葛亮”的名聲,因為“事后諸葛亮”多少要有些諸葛亮的風采,不是什么人都可以當得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