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佳玲
歌唱是人類抒發情、表達心情的一種方式,那么歌唱者的聲音如何豐滿,運用自由,讓聽者感覺到美呢?我覺得歌唱中呼吸的運用尤為關鍵,在歌唱中如何運用好呼吸呢?呼吸對聲音又起到怎樣的作用呢?
呼吸器官包括口、鼻、咽喉、氣管、支氣管、肺、胸部、橫隔膜及腹部等。
呼吸是人們與生俱來的生理本能,我們日常生活中說話的呼吸是平靜的、自然的。呼吸的產生是空氣通過口、鼻、咽喉、氣管等通道進入肺泡之后,在肺內進行氣體交換,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提供人體氧份,起到維持生命的重要作用,是人無意識的運動狀態。
呼吸是歌唱發聲的動力,也是歌唱必備的前提條件。歌唱中的呼吸是生活中呼吸的延伸,是靠人本身的能力控制和操縱的。歌唱中的呼吸根據演唱歌曲的需要及表現的內容有高低、強弱、快慢之分。根據歌曲抒發感情的需要,有歡樂也有悲哀等不同的情緒變化,氣息也隨之變化。我國戲曲中的呼吸常強調“氣沉丹田”,氣隨聲發,聲靠氣傳。氣息的運用對歌唱起到的是動力作用,沒有好的氣息就不會有好的聲音。歌唱中的呼吸是用胸腔、橫隔膜和腹肌相互配合通過人為的控制提供給歌唱者有力的氣息支持。
呼吸的運動像我們常說的物理大氣壓作用,空氣通過呼吸器官吸入人體內,感覺像一個充滿氣的氣球,兩肋擴張、橫隔膜收縮下降,這樣才會覺得腹部脹滿,氣就吸進來了。有的初學者在剛練習歌唱時吸氣很急,聳肩,吸氣的聲音很大,臉紅脖子粗,胸部高高隆起,這樣吸進去的氣很少,而且會造成發聲器官的緊張,氣息不能長久地保持。歌唱時聲音蒼白,沒有表現力。那么怎樣呼吸才是正確的呢?首先,歌唱者要有一個良好心態,不要著急,要心平氣和,情緒比較興奮,要有歌唱的欲望。歌唱姿勢要做到:
1、兩腳自然張開,也可一前一后,重心要穩;2、身體挺拔地站立;3、肩、頸等各器官要放松;4、表情自然;5、精神飽滿;6、歌唱時各器官配合自如。
有了良好的姿勢,吸氣和呼氣就會很穩。歌唱的呼吸有以下幾種:
1、胸式呼吸:主要靠胸腔控制氣息。肩上抬胸部擴張和收縮動作進行呼吸。氣息的流量比較少。
2、腹式呼吸:主要靠下降橫膈膜,用腹部肌肉控制氣息,歌唱時胸部不抬起只用鼓肚子和收肚子的方法呼吸。這種方法比較笨拙。
3、胸腹聯合呼吸:即吸氣時,橫隔膜下降,放松下腹部,吸進的氣息很深很滿,像我們平躺在床上睡覺時的狀態。胸腔也隨之擴張,整個胸腔、腹腔都充滿了氣息。后腰和腹部肌肉會有酸脹的感覺,因為吸氣時,氣息的量比較大,那么當氣息呼出時這種感覺就稱之為氣息的支點。現在歌唱時常用這種呼吸。有的老師常講“在哪吸就在哪唱”。
吸氣練習像聞花香,像熟睡時的吸氣、呼氣時狀態,像一個充滿氣的氣球,氣息要慢慢放出,不是撒氣,也不要一下都放出來。歌唱中保持呼氣的作用。我們吸氣時是沒有聲音的,聲帶不振動,沒有發出聲音。呼氣時聲帶才通過氣流的作用使其振動而發出聲音。所以呼氣的控制決定著聲音的音量及長短。如何使呼出的氣息保持長久呢?要使氣息能松能緊、有張有弛,運用自如,可以通過以下幾個練習進行訓練:
1、吹蠟燭練習。點燃一支蠟燭吸進氣息,慢慢呼出使火苗向一方傾斜,盡量保持火苗不滅,呼的時間越長越好;2、發“S”的音,保持時間越長越好;3、學習喘氣。像“狗”一樣,也稱為“蛤蟆氣”,肚子一鼓一松,這個練習,氣會吸得深,呼得急;4、數數練習,深呼吸然后一口氣從 1、2、3、4、5……一直數到沒有氣息為止,越練保持氣息的時間越長;5、振唇練習。即用呼吸吹動雙唇振動,發出“撲撲”的聲音,保持的時間越長越好。初學者呼吸比較急,氣吸得淺,呼得快,使雙辱振動的幅度小,嘴唇及兩腮肌肉緊張,保持的時間短。這個練習對于鍛煉橫膈膜的控制力特別有好處;6、振舌練習。用呼吸使舌頭振動發出持續的“得得”的聲音,學俄語的人也常做這個練習。這個練習對于體會橫隔膜的位置也很有好處。
歌唱的呼吸是用來演唱時發聲及增加共鳴的,發聲時,呼吸應隨所演唱曲目的高低、強弱變化而變化,在歌唱的情感表達上必須根據情緒變化的要求或沉穩、或活潑,樂句之間呼吸一定要事先有所準備,想好。氣息在樂句之間的轉換無痕跡,可以在演唱訓練中形成有規律、有控制的呼吸,也可以通過以下練習進行訓練:
1、緩吸緩呼法:緩緩吸氣保持住,緩緩呼氣。吸氣時要吸得深,呼氣時要均勻,有控制地慢慢呼出,氣息一定不要僵硬,使氣流動起來;2、緩吸急呼法:緩緩吸氣,保持住急速呼氣。呼氣時腹肌和橫膈膜急縮而有彈性;3、急吸緩呼法:急速吸氣,稍保持后緩緩呼氣;4、急吸急呼法:急速吸氣,急速呼氣。
通過以上這些練習,一定會使你的演唱水平有所提高。
呼吸的好壞直接影響演唱者表現歌曲的好壞,呼出淺,沒有氣息支持,會使演唱表現力差,歌唱者在演唱中聲帶閉合松弛、發出虛聲,聲音蒼白,聲嘶力竭,沒有表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