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是情感的藝術,情感教育是音樂教學的題中應有之義。而中學生又處在情感不穩定的青春期,因此情感教育在中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便成為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
然而,情感教育在中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又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進行全方位、系列化、深層次的系統化研究。本文結合筆者個人情感教育在中學音樂教學中應用的實踐與理性思考,對這一重要課題發表幾點拙見,以期引起關注與討論。
具體而言,情感教育在中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可以分解為以下三大理論層面來進行系統化解讀。
要很好地在中學音樂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首先就必須充分地認識到情感教育在中學音樂教學中應用的重要性,因為思想認識對于行動,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所謂“心動決定行動,思路決定道路”,說得非常有道理。
情感教育在中學音樂教學中應用的重要性,又表現在兩個層面上。一個層面是情感教育在音樂活動中的重要性。情感是音樂藝術最為重要的美學特征,是音樂藝術的生命與靈魂。德國著名美學家黑格爾說:“音樂所特有的因素是單純的內心方面的因素,即本身無形的情感。”[1]匈牙利作曲家兼鋼琴家李斯特也說:“……音樂是不假任何外力,直接沁人心脾的最純的感情的火焰;它是從口吸入的空氣,它是生命的血管中流通著的血液。感情在音樂中獨立存在,放射光芒。”[2]事實上的確如此,《義勇軍進行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大刀進行曲》,鼓舞著許多熱血青年奔向抗日戰場。《解放區的天》、《咱們工人有力量》,鼓舞著全國人民取得解放戰爭和經濟建設的勝利……如此等等,不勝枚舉。在音樂表演(演唱、演奏)、音樂欣賞、音樂創作、音樂教學、音樂研究、音樂評論等各種音樂活動中,都始終以情感活動為中心和貫穿線,這是不爭的事實。另一個層面是情感教育在中學音樂教學中的重要性。眾所周知,人的青春期是情感最為活躍而又最為不穩定的時期,而中學生又處在青春期。因此,對中學生進行及時的情感教育,刻不容緩、勢在必行。又因為音樂活動中以情感活動為中心,所以情感教育在中學音樂教學中應用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勿庸置疑了。
情感教育在中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必須落實到具體的各個教學環節之中,必須凸顯具體性。如果說,重要性是思想認識的話,那么具體性就是具體的教學活動。
這種具體性,又表現在以下幾個層面:其一,是教學環節的具體性,包括音樂講授、音樂欣賞、音樂表演(演唱、演奏)等各個教學環節,都必須以音樂作品的情感為中心。其二,音樂活動的具體性,包括學生的“以情帶聲,聲情并茂”的表演(演唱、演唱),教師的“以情帶聲,聲情并茂”的示范表演(演唱、演唱),都必須在情感傳遞中加強師生的情感互動與情感溝通。其三,在整個音樂教學活動中,學生由對音樂作品的情感體驗到情感表現,最終以情感感動觀眾,收到“以情動情”的音樂教學效果,無一不以情感作為生命與靈魂。
情感教育在中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還必須遵循其本身的特殊規律,這些規律有以下幾點:
其一是以學生的情感培養為目的。情感作為人的一種心理因素,是人對客觀現實的一種特殊的反應形式,是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的一種復雜的心理反應,也是主體對待客體的一種態度。中學音樂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應以培養學生正確、健康、真實、和諧的情感為主。
其二是以愛國愛民情為重點。人的情感是豐富復雜的,包括愛國情、愛民情、父子情、父母情、母子情、母女情、兄弟情、姊妹情、夫妻情、戀人情、同學情、同志情、朋友情、戰友情、鄰里情……等等,音樂作品表現這些情感的,也不可勝數。但對于中學生而言,則要以培養愛國情與愛民情為重點。
其三是以“寓教于樂”為原則。音樂是快樂的藝術,漢語中音樂的“樂”與快樂的“樂”是多音多義字,但二者又有必然的聯系。尤其是對中學生的情感教育,就更要充分發揮音樂的娛樂作用,以“寓教于樂”為教學原則。
[1]轉引自汪流等編.藝術特征論[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84.P336.
[2]同上.P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