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偉
(四川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體育教研室 四川廣元 628017)
新課程改革以來,對高職體育教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體育教學要更加重視學生的身心理健康和社會能力。然而,由于長期受傳統體育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影響。目前高職院校籃球課教學仍然存在一系列問題。首先,籃球課堂教學仍然延續傳統體育教學方式,“填鴨式”的教學形式屢見不鮮。其次,籃球課堂教學目標不明確,多數學校并沒有對籃球課內容、教學評價等進行相應的調整。再次,籃球課堂教學的職業特征不明顯。除此之外,教師與學生缺乏自主選擇教學內容的主動性。同時,傳統的教學評價造成學生認為只要達到及格標準就行的尷尬局面。這些問題需要及時得以解決和遏制,否者將直接影響到高職院校素質教育的實施。同時,也與主體性教學改革方向不相適應。對此,本文對高職院校籃球體育課堂主體性教學進行了探討和研究,以力求為高職院校今后體育教學改革提供有益參考。
早在20世紀70年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就呼吁把學生視為教育活動和學生自我教育的主體。隨即教育界開展了各種教育實踐活動,如快樂教育、挫折教育等。體育教學開始關注學生的需求和主體地位,將學生的全面發展放在首位。新一輪體育課程改革強調,在注意發揮教學活動中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體育學習能力。
作為高職院校體育教學,尤其是籃球課教學對實施素質教育具有獨特的功能。籃球運動具有項目特點,如強調人與人的配合,強調團隊精神,培養人的頑強品質和創新意識和能力等。這些特征實現,需要學生主體作用和能動作用的發揮。因此,在高職院校籃球課教學中開展主體性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1)實施主體性教學適應學生發展的需要。高職院校籃球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主體,籃球教學過程中各種外因是通過學生內在因素在起作用,以促進學生身心發展。(2)在籃球課中實施主體性教學是適應現代體育教學改革的需要。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對學生主體意識培育不強,而現行籃球課要求學生進行實踐和創新,要求通過課程教學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3)在籃球課中實施主體性教學符合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精神。籃球運動是集思想品德、生活與體育于身體活動的教育過程,因此實施主體教學完全符合這些指導精神。除此之外,在籃球課中實施主體性教學符合學生的主觀愿望,對職業學生掌握健身方法、增強運動素質和身體養護能力、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等有積極地促進作用。
主體性教育將學生看作學習的主體,激發學生內在動機、重視學生身體鍛煉習慣的養成。主體性體育教學認為,體育活動是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和鍛煉之中,學生作為一個獨立個體,需要被培養學生成為具有主體性體育素養的人。由此可見,主體性體育的核心思想是注重學生的主體體驗、主動參與和主體創新,讓學生在運動中體驗生命的價值,進而提高運動技能水平。同時,在體育教學中,主體性教學強調的學生觀具有以下特點:(1)自主性。在體育學習過程中,自主性是指學生自己能夠根據自身情況來選擇和參與體育活動。并能在參與過程中進行自我調節和控制。(2)能動性。能動性主要是指學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極主動地認識和改造體育,能根據自身的需要和已有的運動經驗,去形成新的需求和運動認知。(3)主體性教學注重學生學習的自主選擇,具有選擇性。體育課教學強調“三自主”。同時,學生的選擇要符合自身的能力,這樣才能使得選擇促進學生發展。除此之外,主體性教學強調學生的創造性。學生的創造性要求學生用自己的頭腦親自去獲得新知識,強調學生的自我實現和品質。這要求體育教師在實踐教學中,要樹立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思想,實行開放式教學,以滿足學生創造性的需求。
教學目標是任何教學實施過程必須遵循的向導,高職院校籃球教學目標是有效開展教學的首要前提,也連接教學內容與教學目環節的重要環節。現階段,健身強體和掌握籃球技戰術,是絕大多數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中的主要教學目標,其次是了解籃球基本知識、比賽方法以及預防運動損傷等有關知識。與以往比較,教師在教學中很重視強身作用,將籃球教學視為促使學生形成良好鍛煉習慣的重要手段。新課程提出的身體健康、運動技能、運動參與和社會適應等四大領域目標逐步在實踐中得到體現和實施。
高職院校學生面臨多方面的壓力,如學習、考試、人際關系、就業等。因此,這給高職體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籃球教學而言,教師要指導學生通過參與籃球活動來調節心理狀態,讓學生在籃球運動中體驗成功與樂趣。目前,有調查顯示,高職院校學生對籃球學習目的認識主要集中于增強體質、學習籃球技戰術、調節心理等幾個方面。實際上,這種認識還遠遠不夠,沒有達到新課改的目標與要求。從根本上講,籃球教學中倡導的主體性模式就把的學生主體性和完整性作為籃球教學的終極目標。高職院校主體性籃球教學目標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文化教育目標。籃球運動是人類文明財富組成部分,已成為人的教育、培養、發展相融合的一種形式。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應提高學生了解籃球文化和功能。(2)價值目標。籃球運動實際上是以培養學生養成鍛煉習慣作為教學中心,通過籃球知識學習,使學生將籃球知識學習、素質培養與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等有機結合在一起,以促進學生成長。(3)認知目標。在籃球教學中,應注意開發學生已有的籃球運動經驗,引導學生由知識向能力轉化,使籃球知識學習符合學生認知結構的需求。除此之外,個性發展目標。主體性籃球教學目標還應培養學生百折不撓、團結協作的精神、發展學生個性等。
受傳統體育教育模式和競技運動思想的影響,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籃球教學內容仍以競技籃球技戰術為主要內容,這違背了主體性教學的宗旨。有調查表明,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學生對籃球課教學內容感到不滿意,總體上感覺籃球教學內容枯燥,缺乏趣味性。同時,大多數學生希望有較長的時間進行籃球比賽,少一些講解等等。這些都反映了籃球教學內容需要調整。對此高職院校籃球課應選擇合理科學的籃球教學內容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1)開展籃球實踐課的競技性。通過籃球競賽能夠展示學生的能力,促進人體機能發展等。教師在教學中要營造和諧友善的氛圍,通過教學比賽、游戲等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和,增強其自尊和自信心。因此,在對籃球實踐教學內容改革時,也要注意對競技籃球的揚棄,教師把握好競賽的度。(2)加強籃球實踐課的娛樂性。籃球教學內容包含著娛樂性,娛樂性表現在學習過程中的競爭、協同、表現等心理過程中,體現在學生的進步感和成就感等方面。因此,高職院校籃球實踐教學內容選擇一定要包含其運動的樂趣。(3)教學要以人為本,以人為中心,將人的全面和諧發展視為教育的終極價值取向。在內容層面上,籃球教學內容設置應更多地考慮學生主體,對不同專業、不同學生進行彈性設計,因材施教。除此之外,在選擇籃球教學內容原則方面,高職院校籃球教學內容選擇應遵循如下原則教學目標統一性原則、科學性原則、可行性原則、趣味性原則以及與職業教育相結合原則。通過這些原則增加籃球教學的實效性。
教學評價是依據教學目標,檢驗教學效果的手段。目前,高職教師對學生成績評價時大多數依然采用百分制的綜合考核方法,評價主要集中在身體素質、達標和考勤方面,而忽視了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過程等領域的評價。這種評價模式沿襲了傳統的體育教學評價模式,與主體性教學模式要求的評價模式相差甚遠。因此,有必要對目前高職院校籃球體育教學評價體系進行改革。
籃球教學活動的目的和發展對象是學生,教師在教學中要把學生的學習變化狀態及時地反饋給學生,通過這種反饋去指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高職院校籃球主體性教學模式體現以學生主體的學習評價為主,這種主體性模式下的評價模式主要包括幾大方面:(1)教師對籃球學生學習評價,這種評價包括教學過程中的激勵評價和作為學習結果的體育成績評定兩種。(2)學生自我評價。評價的目的是參與教學評價,了解自己存在的不足及原因。這種自我評價可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3)學生對間相互評價。相互評價可以起到同行激勵的特殊作用,可以促進學生間交往并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除此之外,學生對教學的評價。這種評價包括對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兩方面,屬于學生評教活動,有利于教學的改進。總之,高職院校籃球教學評價要促使課堂教學能更有效的增進學生身心健康,評價要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地位,讓學生加入到教學評價的隊伍中去。
[1]曲宗湖.學校體育教學探索[M].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
[2]崔曉霞.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體育教育專業田徑理論教學[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2,6.
[3]張家平.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J].中國學校體育學報,2002.
[4]倪依克.主體性教學與體育教學方法改革[J].體育學刊,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