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強
(泰山職業技術學院 山東泰安 271000)
目前我國體育教學改革已進入了新的歷史階段,新世紀將是經濟和科技激烈競爭的時代,競爭的核心是人才。合格人才“三大要素”之一的體魄是前兩者實現的保證。作為體育教學中相對重要的范疇,體育教學方法對于體育教學最終的教學質量有著重要的影響。隨著時代與社會的進步與發展,體育教學方法必須在這個過程中與時俱進,進一步適應時代對于體育教學提出的要求。總體而言,深化體育教學改革不僅對于我國當前體育基礎教學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更對于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以及科教興國戰略有著全局性的戰略意義。
在我國現行教學體制下,大部分學校都重智育而輕體育,學校并沒有把增強學生體質放在應有的高度。一些學校的場地、器材落后,體育教學時數少,體育課一直是學校教育中的副課。學校體育工作,幾乎全都由體育教師承擔,在教學管理上存在許多漏洞。我國現行體育教材,教學模式幾乎都是以競技運動項目為主,從小學到大學,項目和發展目標均一樣。有些內容如鉛球、跨欄、標槍、鐵餅等技術復雜、難度大,短時間內學生不易掌握,學生練習也沒有興趣。在教學組織形式上,現行教學大綱內容不夠靈活,對于體能和體質不同的學生,沒有做到因人施教。
傳統體育教學方法特點:首先,教師居于課堂的核心和主體地位。傳統的體育教學完全以教師為主導,這種刻意強調和維護教師權威的教學模式必然會降低學生對于體育課程學習的積極性;其次,以傳授運動技能為主。傳統教學方法強調“運動技術技能要素”的傳授,忽略了對學生運動意識和能力培養,事實上,體育技能和體育意識作為體育教學目標的兩個重要方面,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與發展,對于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和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對于體育教學教學現代化改革的趨勢也越來越明顯,體育教學方法也迎來了新的發展階段。體育教學未來的發展趨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教學過程整體化的發展趨勢。傳統的體育教學以教師為導向,將體育教學作為一種提升體育技能的途徑,這使得體育教學的內涵狹隘化,未來的體育教學必然將朝著整體優化的方向發展,即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生、外部環境等因素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對體育教學整體中的各個因素有機的配合和優化以發揮其整體性的功能將成為未來體育教學發展的一個趨勢;(2)學生導向的發展趨勢。傳統的體育教學以教師為主導,這導致了體育課堂對于學生缺乏吸引力,無法及時了解學生的需求,因而降低了體育課堂的生動性和有效性,因此未來的體育教師勢必建立在以學生的興趣以及訴求為導向的基礎之上;(3)多學科配合的體育教學發展趨勢;將心理學以及其他現代化的技術手段融入到體育教學中以提升體育教學的效率;(4)教學理念的轉變。全新的教學理念應激發學生接受終身體育的興趣,懂得體育的價值,形成體育的意識,使其朝著生活化、終身化方向發展。
總之,體育教學方法改革創新有以下幾個目標:(1)通過體育教學促進學生學習能力、創新能力等全方面的提升;(2)由強制性的教學方法逐漸向啟發式的模式轉換;(3)強化體育教學對于學生興趣的培養,提升體育教學方法的多樣性;(4)促進現代化的教學技術的普及與推廣,推動體育教學的變革與發展;(5)促進體育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提升體育教學的科學性。
為了解決當前我國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體育教學的改革創新成為一種必然趨勢,因此便產生了體魄教學這一理念。體魄教學理念是體育教學中創新教育的形式之一,它以強健學生的體魄,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為目標,積極運用各種科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強健體魄意識和健康個性,培養出一大批“合格”人才的一種新型教學方法。
現代體育教學中體魄教學理念貫徹的宗旨是“注重體魄鑄造,凝煉精神之美”。“身體只是人的生命工具,精神才是人的生命本質、主宰和價值體現”。體育作為一種強筋骨、健體魄的運動,勃發著人的精神生命之美。奧林匹克作“更高、更快、更強”的格言表達了全人類生命的精神追求,蘊含著體育對人自身的審美需要,有限的強健肌體孕育無限的精神力量。因此有專家呼吁:“從教育的本來面目出發,教育的本質只能是價值性或精神性的實踐活動,體育作為教育的組成部分其實質也不在于純粹的體質和體能的培育,而是以此為基礎的體魄教育、體育精神的培育。”
對身體審美的追求是體育課程的內在精華,身體形態的美能夠通過體育運動這個平臺充分地得以塑造與展露。從某種程度上說,體育運動將人的身體美發揮到了極致。通過體育運動透露出來的身體美不僅僅是一種形態的藝術美,更包含著一種人類的智慧,是一種永恒的美。因此在體育教學中,要充分發揮體育課程身體審美的內在特點,注重將學生對美的追求與挖掘,使他們通過體育課程對體育運動中的美感不斷地予以發現和欣賞,從而培養與形成良好的審美標準與審美激情。
總而言之,對于真實的追求、善良的渴望、美的欣賞是體育課程內在的追求,即體育課程是對于真善美尺度和標準的一種探求。研究的意義也在于通過體育教學方法與理念的改善和提高,使得體育教學能夠永遠的保持其對真善美的不懈追求與渴望。
現代體育教學中體魄教學理念具有以下幾個特點:(1)體魄教學理念將開發智力作為重點。在體魄教學理念中利用圖解觀察練習中因勢利導,啟發學生的思維,教師重視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開發學生的智力,使學生從要我學到我要學轉變,從而激發出高漲的學習熱情,始終處于主動學習的最佳狀態。(2)體魄教學是多樣化的教學。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教學模式的多樣化和實用化。這些模式有的取向于各種模式的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模式都有其特定的適用范圍。強調多種教學方法有機結合和運用,實現教學手段的現代化和多樣化。教學內容的多樣性與可接受性。課程設置應由單一的普通教學課向選項課、專項提高課保健體育課等多樣化的方向發展,突出健身性娛樂性終身性實用性,以利于吸引學生主動地參加體育學習和鍛煉。(3)體魄教學是自主性教學。體魄教學理念倡導鼓勵學生求異創新,強調培養學生掌握獨立地解決問題的能力,獨立地獲取解決問題的多種新途徑和方法。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講究方法的靈活性和實用性。(4)體魄教學理念是對本體感受理念和盡可應承理念的繼承和發展。本體感受理念,它學習運動技術的基本途徑是反復操練從而進行體育教學,不僅對學生的運動學習至關重要,而且對教師的技術水平也是一個重要的衡量標準。這是在直觀性基礎上進一步發掘的更為符合體育教學的內容形式方法等特點的基本要求。盡可應承理念是重在分辨個體差異性并激發主觀能動性。它要求體育教學按能力級別進行分組,盡量順應先進分子,適度激勵落后成員,由此可望打破眾人齊步走的傳統格局,迅速有效地提高每一個學生的運動技術水平。總之,體魄教學理念是對以上兩種體育教學理念的繼承和發展,它既具有這兩種理念的基本特點,又在它們的基礎之上發展出一些新的特點,比如開放性、優效性、穩定性等[6]。
(1)綜合使用各種教學方法。傳統體育教學方法與現代體育教學方法各有可取之處,體育教學應結合教學對象和教師自身的特點,根據教學任務和目的,靈活選擇、綜合使用這些方法。
(2)體育教學方法的選擇與運用,要突出運動實踐環節的教學。無論是采用哪種教學方法,體育教學的重點應始終放在運動實踐環節上,結合體育的實用性和操作性要求,以學生為中心,不斷提高學生的體育能力和強健體魄的意識。
(3)培養學生體育與健康的文化意識。促進學生真正認知、理解體育教學方法要從功能上注意傳授體育與健康的文化知識和技能,并使這些知識與體育運動實踐和運動技能有機地融合,使學生在學習體育的同時,又養成科學的健康意識,多角度深層次地認知體育,這不僅符合體育終身化的發展趨勢,也將是學校體育課程改革和發展的必然趨勢。
(1)觀看羽毛球比賽,注重理論學習,培養羽毛球意識,強化體魄教學理念。通過觀看優秀羽毛球運動員的比賽,能夠學習優秀羽毛球運動員的特長,學習優秀羽毛球運動員的良好羽毛球意識。羽毛球意識即運動員在羽毛球訓練和比賽中的一種具有明確目的性和方向性的自覺的心理活動。其內容由發球、判斷、移步、擊球、搶攻、控防反、兇穩結合和創新八方面意識構成。通過學習文化知識學習的強化,提高專業理論水平,強化身體素質,注重專業技術訓練,總結積累實踐經驗來培養羽毛球意識。
(2)強化身體素質、注重專項技術訓練是培養和提高羽毛球意識的基礎,處處體現著體魄教學的理念。羽毛球意識的形成和發展不是憑空產生的,它必須建立在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嫻熟的專業技術基礎之上。羽毛球意識只有在動作技能熟練掌握后,才能表現出來。因此在培養學生羽毛球意識之前應將身體素質訓練和專業技術訓練作為重要問題來解決[5]。
現代體育教學中體魄教學理念的提出為更好地解決當前我國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了絕佳的機會,也是體育教學中創新教育的形式之一,即理念創新。作為現代體育教學方法的元素,其各自的實施效果對于整體教學質量的提高也是舉足輕重的。只有始終堅持以辯證唯物主義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來認識和探索教學方法的改革,才能處理好不同時期、不同范疇下教學方法之間的關系,這也是體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的關鍵所在。
[1]張新起.學校體育教學改革初探[J].洛陽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
[2]朱建國.傳統體育教學方法與現代體育教學方法的比較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
[3]董超.現代體育教學方法的改革趨勢和發展趨勢探討[J].教學研究,2012.
[4]孫建華,張志成,何勁鵬,等.基礎教育體育課程的本體論危機與哲學應答[J].體育學刊,2010.
[5]汪明旗.淺談羽毛球教學中羽毛球意識的培養[J].上饒師專學報,2010.
[6]徐麗.體育課融入有氧搏擊操教學的實踐[J].徐州工學學院學報,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