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曉雪
(濰坊科技學院 山東壽光 262700)
當今社會,隨著學生身體素質的不斷下降和大多數學校依然強調“升學率”的大背景下,我們學校體育教育在認識上有很大改觀,就是以競爭為主要目的和手段的體育項目不斷的在向以藝術性、娛樂性或實踐性等方面靠近,這樣就對我們傳統的球類教學提出了很大的挑戰,如何在現有的條件下提高學生們學習排球的興趣,普及我們的大眾排球運動,早已是擺在我們面前需要急待解決的問題。
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的教為主體的一種教育活動,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的不斷改革創新,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已經由原來的教師主導逐漸的向以學生為主體來過渡,更多的是考慮學生們的興趣愛好,成就感和如何能夠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等方面,而傳統的排球教學往往是注重其技戰術的掌握,過多進行的是技術方面的訓練,而忽視了這些方面。最初的排球運動也只是一種消遣游戲,用于休閑和娛樂,比賽人數的多少、比分的多少都由比賽雙方臨時協商決定。排球本就是為娛樂休閑而創造的,因此排球從誕生之初就被大眾認可為一項娛樂性較強的游戲。世界排球運動的發展主要可分為三個階段:娛樂排球、競技排球和現代排球。現在的排球運動是現代排球階段,包括全攻全守排球,社會化、商業化、職業化排球和“大排球”三個內涵。此階段更加注重了其“競技和職業”方面的特征,忽視了人們的興趣和休閑娛樂、大眾健身這一層級。人們進行排球運動,是以休閑、健身為主要目的。國際排聯的目標并不是將排球變成只有少數人“表演”、多數人“觀賞”的“一條腿”運動項目,排球需要全面的普及和推廣,而學校體育是其普及和推廣的重要陣地,大多數的人了解、學習,掌握并熱愛排球都是從學校開始的,因此在學校體育中如何更好的讓學生們來喜歡這項運動,更好的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就是我們目前所要著力要做好的方面。
交往教學模式是20世紀70年代初在前聯邦德國產生的。基于自己這些年來作為學生的觀察和成為老師后多年的教學實踐,不難發現:一旦某些學生與某門學科的任課教師關系搞僵了或是從心理上不喜歡這位老師,這些學生就會對這門學科失去興趣,甚至產生反感,學習成績也因此而下降。相反倘若某些學生與任課教師關系融洽,并建立了友誼,即使這位教師所教的學科不好理解或是掌握,也會因熱愛教師而遷愛到這門學科上。顯然,緊張的師生關系只能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產生消極的情感,這在開始科目的最初尤為重要。交往教學模式便是在此基礎上產生的。而其恰好主張的是一種價值賦予、形成和創造的過程,并把發展學生的個性作為學習的最高目標,即尊重學生、促使其發展個性、強調個性的自我實現,學生們通過這種模式的學習和鍛煉,不斷發展并達到成熟,使其具有在各方面獨立的能力,養成自我負責,與他人合作的態度,并具有批判的能力。
我們的學校體育長期面對的是體育教學內容一直以傳統的競技項目為主,例如跑步、跳遠、球類運動和武術為主,在現有的教學模式基礎上,學生們對此已經煥發不起更大的興趣,體育場地器材的相對不足,新興體育運動項目缺乏專業教師和場地,促使很多學校在體育教學中依然存在“放羊”的情況,無法真正的激發學生主動進行鍛煉、熱愛鍛煉的積極性,而我們的體育教學最終是為了讓學生們掌握技能并養成“終身”體育的習慣。將交往教學模式應用到排球教學中會更好的提高學生學習鍛煉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很大程度上改觀現有的狀況,提高學生們對待排球課的熱情。
在排球教學的過程中要遵循兩條基本原則:一是合理交往的原則。這就是說在教學中的合理交往是合作式的交往,師生雙方必須要平等,教師在課堂上不僅把自己所教授的知識,而且也應當把糾錯、表揚以及學生做出的反應都視為交往的內容。這些都會對交往產生種種影響,我們不能對任何交往內容掉以輕心。實現合理交往的關鍵是要樹立正確的教師觀和人生觀,教師盡可能減少對學生發號施令的交往,給予學生們討論教學內容的同等機會教師應放棄權威地位,做到真正的民主,師生之間相互傳遞怎樣讓課堂活潑,如何才能樂于學習鍛煉的積極信息。合理交往的結果將會取得一致的認識,符合教育教學的規律性知識。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進行合理交往,師生關系將會更加融洽、坦誠、互相包容和互相支持。二是相互依賴原則。在排球教學中,我們遵循的是目標、角色相互依賴的原則,具體到排球比賽中,給他們設定一定的目標,要實現此目標就需要同學們齊心協力,在比賽過程中得到球權的隊員都要轉換位置,例如學生之前在4號位扣球,得到發球權后轉到3號位,在這個位置上此學生的角色就是二傳手,其余的位置順時針方向順延,這樣在一個輪次中每個同學都會至少有四個不同的角色變換,這些角色都是互補相聯的,每個學生都有均等的機會參與交流,這樣就能增強學生的責任感,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
結合我們的實踐教學中,就是讓學生在學習技戰術的過程中設定一定的目標,讓學生們每節課在訓練中都有成就感,肯定自己的價值,這樣就更愿意練習。
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抓住任何機會來讓學生們感受團隊精神對排球的重要性,例如在課堂的開始部分我們經常采取游戲的方式來培養學生們的球性和集體合作性(因為排球是一個團隊項目),在游戲開始前讓同學們自己來組織各小組的戰略或方法,同學們各抒己見,形成一個最好的方案,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和老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就至關重要,也讓他們切身來體會到心理和精神方面的滿足。在排球比賽中,多與學生們交流,加強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依然重要,讓他們感受到隊友之間的鼓勵支持與諒解是比賽中很重要的因素。同時通過交往可以培養與鍛煉學生們良好的心理素質,經常參加排球運動的訓練或比賽,會學到很多控制自己情緒和調節自身心理的手段和方法,培養勤奮、助人、拼搏的優秀品質,這些將會使他們終生受益。
在排球課的教學中,我們常采取的隊形是兩列橫隊或是縱隊,教師位于兩隊中間進行講解、示范,然后分組進行聯系,而交往教學模式的應用中,教師應用馬蹄型、圓型、半圓型的隊列方式來進行講解,能夠讓學生從多角度來觀察、模仿并進行練習或是借助其他球類運動中得到一些培養球性的方法,音樂或是其他一些輔助的設施來進行講解、練習,充分調動學生們各方面的感覺,讓學生們對此次課所要學習東西從多方面進行了解。在練習中主要通過學生之間相互模仿、自我學習、自我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過程來掌握此項技術,既關注學生個體的狀態同時也注意師生群體的互動。在時間上壓縮了教師的講解時間,師生對話和小組內部及小組之間的討論時間增多,讓交往成為課堂的主導,充分發揮學生們的主觀能動性,更好的激發起他們練習和參與的興趣,讓排球真正的成為適合大眾健身和休閑的體育運動。
我國一直在進行教學方面的改革,各種教學模式的出現也在很大程度上豐富了我們的課堂。對于體育教學而言,交往教學模式的應用有效的提高了高校排球課的質量,主要是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參與興趣;提高了排球運動的參與程度;最終使學生養成自覺鍛煉身體的習慣,促進身體健康發展,在推動排球運動的發展方面也將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體育教師要全面認識和理解交往教學模式的理論,把握其教學模式的整體系統,更應根據課堂和教學的需要,不斷進行創新來豐富我們的排球教學。
[1] 辛繼湘.交往教學模式與學生主體性發展[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9(6).
[2] 顧明遠,孟繁華.國際教育新理念[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3] 李靜.合作教學模式在軟式排球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科學大眾,2013(2).
[4] 王保奎.多種教學模式在高校排球教學中優化組合運用研究[J].大家,2012(8).
[5] 周紅律,周海云.體育教學模式及其在排球教學中的選擇與運用[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3(8).
[6] 周海云.當前體育教學思想與體育教學模式的關系[J].體育科研,20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