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千 李瀟
(安陽職業技術學院公共教學部 河南安陽 455008)
關于高職體育教學改革及對學生終生體育意識的培養研究
彭千 李瀟
(安陽職業技術學院公共教學部 河南安陽 455008)
當前,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中出現了“體育職業服務化”的趨勢,體育教學開始逐步進入改革階段。高職學校也在不斷推進以技能人才培養為目標的體育教學改革,本文就高職體育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及取得的成就進行了分析,并就體育教學改革對培養學生終生體育意識方面產生的影響進行了探究。
高職院校 體育教學 改革 終生體育意識
學校的體育課教學在加強青少年身體鍛煉,培養終身體育意識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體育教學不僅可以加強人的身體健康,還有助于學生的心理教育。現階段高職院校也不斷推進體育教學改革,在教學目標與任務的制定、教學課時安排、教學評估體系等方面都做了改進。高職學校體育教學以“健康第一”為主導思想,作為素質教育組成部分的體育教學有助于學生養成鍛煉身體的好習慣,促進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
當前,社會對體育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終身鍛煉的理念也不斷深入。職業教育中關于體育教學出現了一種新趨勢,即“體育服務職業化”,眾多高職院校紛紛順應此趨勢不斷推進體育教學改革,將培養技能型人才作為教學改革的目標。高校體育教學屬于學校體育教學的一部分,也是終身體育意識培養的關鍵環節。高職院校也肩負培養技術人才的重任,其中的體育教學不僅是教學的需要,更是國家未來發展的需要,學校的體育教學培養出身心俱佳的人才是國家的希望所在,關系到國家的現代化建設,更關乎國家的小康社會建設目標的實現,因此高職院校的體育教育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改革屬于現階段的素質教育環節。素質教育的目標在于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包括思想道德素質培養、科學文化知識素質培養等,高職院校的素質教育更是將技能素質的培養置于重要位置。國家一直以來都十分注重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其中就有加強體育教學的要求。因此培養學生的體育能力與意識更是實現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有效的體育教學與鍛煉不僅可以促進身心健康,還能提高學習效率。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與改革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在加強素質教育、落實國家政策方面具有突出的現實意義。
學校的體育教育教學可以在全學校乃至整個社會形成一個良好的體育鍛煉氛圍,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終生體育意識。現階段社會上逐漸形成一股終生體育的潮流,這種意識的培育關鍵在學校教學。學生的在身體發育期間加強體育教育與鍛煉,可以打下良好的身體基礎。同時學校的教學可以為學生提供良好的體育實踐活動。在體育教學中使學生充分認識健康的重要性,并不斷加強自我鍛煉,屬于終身教育的重要一環。
現階段的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中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進行教學改革以不斷適應社會需求,體育教學改革具有緊迫性。
縱觀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實踐,主要問題還是教育觀念落后、教育方法與內容及評價體系不完善,以致體育教學的效果與實際之間存在較大的差距。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的現狀具體說來主要包括以下二個方面。
(1)學校對體育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教學目標片面化。學校領導、教師對體育教學的重視不足,便說明學校與老師對素質教育的理解不到位,偏重學生的職業技能的培養,對體育教學功能及學生的全面發展的內容等理解偏差。
(2)是高職院校部并未配備完善的體育課程體系,教學內容與評價機制的不完善。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內容落后,并不能滿足社會對體育教學的需求。而且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模式單一,并未根據學生的身心需求進行有效調整,還在教學中忽視學生本為的理念,由教師主導課堂,致使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不能發揮。教學考核忽視心理健康教育相關方面,不能達到體育教學的真正目的。
以上問題直接導致了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軟硬件條件的缺失,這些問題切實存在于當前的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中,如不進行徹底的改革不能有效根除這些問題,也就不利于國家、民族、社會的未來發展。
目前,高職院校針對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紛紛著手進行教學改革,對體育教學的重視程度體現在教學觀念調整、教學課時重設、課程目標與任務定位等環節。
高職院校推進體育課程目的回歸本為,并樹立科學的體育教學觀念。在體育教學改革中高職院校首先進行社會體育人才需求的相關調查,以了解市場需求。近年來國內的高職院校主要是進行技能性人才的培養,技能性人才最大的特點便是技術條件過硬,同時配以相應的身體狀況。但是實際情況時高職院校不重視學生的體育教學與鍛煉,以致技能性人才的技能發揮首先于身體條件,因此社會對高職院校的教育提出了體育教學改革的要求。身體機能與體能儲備狀況,甚至是與之相關的心理意志品質等都關系到人才的社會適應性,體育教學的目的就在于提高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樹立正確的體育教學觀念,利于學生體能的提升,還有助于鍛煉學生的心志。高職院校根據新的體育教學觀念對體育課程進行了重新定位,以使體育教學將重點置于素質培養方面。
高職院校還進行了體育課程的課時進行了重置。眾多的高職院校在課程設置上將體育課程教學作為公共課程,這就直接導致學校在體育教學中忽視體育基礎設施的更新、忽視課程的教學任務的實現考核,最明顯的表現便是體育課程課時不足。體育教學的課時不足也會影響課程中課外活動的效果,課程質量也無法保證,更影響體育教學中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與落實。
高職院校進行了教學資源的重新配置。一般院校會根據學校的性質等因素課程資源配置,因此高職院校便更多地將教學資源用于技能訓練方面,相應的體育公共課程所占有的資源便十分有限,而僅有的一些體育場地資源也存在浪費現象。教學資源的利用情況也受教學方式的影響,公共課程一般組織性較低,學生活動更是分散化,教學資源不能得到有效利用的情況較常見。現階段,一些高職院校針對此種情況采取資源編號制,根據不同的編號進行不同時間、不同用途的資源分配。
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還進行了教學模式的改革。高職院校常用的教學模式是根據課程性質來劃分的,這樣的教學課程劃分具有一個明顯的弊端,即課程突出重視職業性教學而忽視公共課程的教學意義。體育教學的改革中著重進行了課程任務主導型的教學模式建立,在教學中更加注重學生的興趣傾向,并注重任務的實現與課程考核、評價。
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方面著重突出了教學模式、教學課時的調整,其調整措施歸根結底還是高職院校更加注重體育教學的質量。體育教學的質量水平的衡量應該制定專門的考核評價機制,并對體育課程的身體素質與心理構建的效果進行綜合的評價,以突出體育教學的雙重效用。
當前,高校的體育教學改革已經成為社會與教育發展的趨勢所在,表面看學校的體育教學目的在于加強學生鍛煉,進行學生心理構建,此外體育教學還有助于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
終身體育意識最初源于“終身體育”這一名詞,終身體育是現代教育理論中的一項觀點,20世紀80年代引入中國,受到教育界的廣泛關注。所謂終身體育是指人一生不斷進行體育鍛煉,以保持身心健康,它具體是指人一生進行的體育鍛煉總和;而終身體育意識僅是潛意識中認同終身體育的益處,并按照終身體育理念進行自覺落實。終身體育理念是現代體育教學的內容,而體育教學也要致力于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
推進高職體育教學改革,培養學生的終身意識,需要轉變體育教學與學習的觀念,并增大學生體育興趣的參考與培養。改進體育教學的效果最重要的就是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建立以興趣為主導的體育教學與實踐模式。培養學生的興趣有助于將體育學習轉化為主動的體育參與。
體育教學改革中要注重教授正確的體育鍛煉方法,貫徹“快樂體育”的理念。良好的身心狀況下,學生能提高學習效率,在課程中獲得更多的情感體驗。因此高職院校改革后的體育教學要注重“快樂體育”的理念宣傳,從而推動學生的終身體育的意識建立在“快樂體育”的基礎上,自覺進行體育鍛煉。
高職院校要制定教學改革的效果保障制度,并能堅持落實體育教學改革的成果,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此外還要注意學生體育教學中的心理教育,以促進學生的身心協調。
我們了解了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現狀,分析了高職體育教學的緊迫性及重大意義,認為高職院校進行體育教學改革是社會的必然趨勢。當前的高職院校已經在教學模式、教學資源等方面都進行了改革,對于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培養作用突出。
[1]劉繼宏,張樂紅,梁建瑞.關于高職體育教學改革中的關鍵問題研究——以大同煤炭職業技術學院為個案[J].課題成果,2011(15).
[2]全愛清.論高職體育教學中“健康第一”思想與終身體育意識培養[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0(22).
[3]王建忠.培養技能型人才目標下的高職體育教學改革探討[J].課題成果,2010(9).
G807.01
A
2095-2813(2013)09(a)-009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