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科峰
(翁源縣龍仙第二中學 廣東翁源 512600)
目前體育技術教學與學生成績考核,大多是以學期為單位進行的終端評價,也就是說,經過一個學期的教學后,在期末對學生進行學習效果進行評價性考核,這種考核方式在有意無意中帶有“一棒子打死”的意味,而忽略了進行學習的態度、進步程度及平時成績和運動能力的評價和掌握,也就是說忽略了過程評價。故而,我們在日常教學和考核中,經常會發現學生不考不會,考前搞突擊的現象,無疑在對學生的體育意識和學習態度造成不良影響。
讓體育教學、過程考評和終端評價三者實現融合,改變以往學習教學、期末考核相分離的教學與考評方式,以便激勵學生積極參與過程學習和過程評價,而不再一味的緊盯最后期末的一棒子。
體育教學的重要任務和目的之一就是培訓學生參與體育的意思和習慣,因為通過每個學期簡單幾次課的教學就想把學生的身體素質鍛煉好,那是不現實也是違背科學常理的事情,我們只有把體育健身的技術方法、健身的理論知識,尤其把體育健身的理念傳授給學生更為重要。因為體育健身是終身的事情,而不是眼前短期的體育課堂行為。所以,突破傳統的終身體育課堂訓練模式,加強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理念的引導應放在首要位置。
體育考核分值的評定以定性和定量兩種方式進行的,量化自評與互評在考核中的分值比重能夠起到一個指揮棒的作用,同時能使考核變為學生能夠自我支配自我把握的事情,以便調動其積極性。例如,在傳統的“三部分”教學結構模式中,把過程考評融入到體育課教學,使自評與互評在體育課教學的內容中具有可量化的依據。
終端評價的弊端之一,對學習過程缺乏有效的動力刺激,學生往往平時不學習考前搞突擊,不考不會的現象很明顯,這對學生健身鍛煉以及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很是不利;終端一次性評價難免出現評價成績與學生實際水平存在較大偏差,學生往往對考試存在僥幸心理或對評價成績產生不滿。
對學習目標與學習成果的肯定是過程評價的最重要的一步也是第一步。學習成果應該和計劃目標密不可分。為學生的體育終身化服務是我國目前學校體育教育的目的,學校體育教育是不是真的把學生的終身體育作為一項服務,決定于學校體育教育系統中的課程內容設置、教學管理、教學方法與教學評價。
在教中考、在考中學,使教和考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也就是說,在日常常規教學過程中,把考核內容作為一項課堂上課內容貫通到課堂上,教師和學生可以不失時機的選擇必要的時間進行學習效果的評價,這樣不但可以對學生起到督促學習的作用,也可以及時對學生的學習效果給予必要的評價,以利于幫助學生及時發現問題與不足,同時也可以盡早知道自己所習練的技術要領是對是錯。對的話,是優點要提醒他們繼續保持;錯的話,也可以提醒他們及時克服缺點和不足,免得錯誤動作定型給后期的糾正帶來更大的困難。操作內容如下:(1)確定學期學習和考核內容:技術1、技術2、技術3……;(2)在學完“技術1”后,學生根據自己的掌握情況,如果認為掌握的可以了,就可以自愿接受一次“技術1”過程考核;(3)學生根據自己“技術1”考核的理想程度,可以選者再練習再考核或選學新內容“技術2”;(4)學期結束,教師組織所有項目的期末統一考評;(5)考核最終成績不以學期結束統一考評成績為標準,而以所有考核中最優的成績為終端評價成績。
目前過程評價方式分為教師評價和學生評價,而學生評價又分為學生自我評價和學生相互評價。在過程評價中,教師對學生進行過程評價固不可少,因為教師對學生評價的過程也是對學生糾錯和指導過程,以便學生更科學合理的掌握知識及技術要領,而學生評價也相當重要,因為學生自我評價也是對其自身起到自我認識和自我約束的過程,以便于及時糾正自身的缺陷和不足,至于學生間互評的效果和作用,這里不再一一累述,因為這種啟發式的教學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對別人評價的本身也是鍛煉自身判斷是非能力尤其也是自我學習和自我修正的過程,它的優點應該得到了師生的普遍認可。所以,我們對公共體育課教學教學結構、組織形式、教學內容、課時分配和方法等方面的內容進行了改變,在新的體育課教學結構模式,來進行體育課教學。新模分成4個組成部分:5%~10%(自評、互評);15%(準備);70%(基本);5%~10%(結束)。其中自評與互評部分可以根據上課的具體情況,穿插在課的準備部分、基本部分或結束部分。
(1)明確評價的目的。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也就是說,一旦確定了明確的目標,辦事才具有針對性,才不至于走彎路或在操作過程中猶豫不決影響效率。所以,要讓學生清楚的知道我們為什么這么評價,這么評價的優缺點是什么等。以加深學生對課堂教學、學習及評價內容的更多把握,有助于學生對學習、評價等活動的自我期待。(2)明確評價的內容、技術環節和標準。要讓學生明確評價的內容和方法,因為只有對評價內容、評價環節和標準有了清楚的認識和了解,才具有評價權和發言權,否則對自我或對別人的評價都是妄下斷言,尤其風馬牛不相及的評價結果,不但對學生自身不能起到教育作用,還會適得其反。(3)恰當的選擇評價的時機。評價時機的選擇也是相當重要,例如就像一個人在發言,我們對其進行演講提問一樣,別人正入主題滔滔不絕的講,你突然來個打斷提問,是很不科學也很不禮貌的行為,這樣會嚴重影響演講人的演講思路。所以,我們在對學生進行隨堂評價的時候,見縫插針雖然很可行,但恰當時機的選擇關系到全盤效果。所以,過程評價一般應安排在課的中后部分,也可以利用課間休息或組間調整的時間進行。(4)合理安排評價時間量。評價時間太長,耽誤正常課堂教學時間太短,起不到評價效果。課堂評價時間一般以占一堂課總時間的5%~10%為宜。(5)評價要有代表性。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過程評價的時候,由于學生較多,所以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內且不可一次性的大批量的對多個學生進行評價,所以要選擇技術動作有代表性或普遍性的學生進行評價,對其他同學可起到提示的效果。(6)學生自評。讓學生自己對照評價內容、技術環節和標準做一個簡要的自評,對自己做一個主觀性的定位和評價,檢查自己的優點和不足。(7)學生互評。就是讓全體同學對該同學進行評價。學生互評是幫助被評者正確“認識自我”的過程,讓被評者在這面“鏡子”面前“醒悟”,以使學生清醒地認識自我的長處和短處,在今后的學習活動中不斷完善自我。(8)教師評價。教師綜合各方面情況對被評者作一個評價。相對客觀地給出學生一個“運動處方”,使學生沿著正確的軌跡發展。
無論體育教學過程還是各種形式的評價,其目的無外乎是為了引導和刺激學生參與體育的積極性,培養他們良好的體育意識和健身習慣。所以,采用這種教學和過程評價相結合的方式,目的在于讓學生充分了解自身的學習效果,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并在各方面的督促下及時進行更正,利用學生間及師生間信息的溝通,而不是終端評價式的“一棒子”。
[1] 杜忠良.體育課如何有效地開展自評與互評[J].中國體育教師網,2007.
[2] 王振興.關于體育教學評價的思考[J].現代教育科學,2004(3):56-57.
[3] 宋清華.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如何量化融入德育內容的構建與實踐[J].湖北體育科技,2008(4):76-79.
[4] 邱裕良.新體育課程教學評價中的自評與互評[J].體育師友,2003(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