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晨曦 胡盟盟
(1.蘇州大學體育學院 江蘇蘇州 215021; 2.杭州余杭中學 浙江杭州 311100)
武術融文化教育和身體教育為一體,能夠很好地促進小學生的身體健康成長。在學習武術的過程中,能夠使他們潛移默化的接受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熏陶,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對中國傳統武術文化的發展和傳承也具有重要意義。因此,無論從戰略角度還是文化角度,加強小學武術教育,意義深遠。本文對蘇州地區小學武術運動的發展進行思考,找出推廣過程中面臨的困境并進行分析,探討蘇州地區小學武術運動今后的發展道路。
在小學中進行“武術推廣”活動,既是繼承和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的需要,也符合小學生的生理與心理特點,有助于實現“全面發展素質教育”的目標。
武術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子系統,其“天人合一”、“尚武崇德”的思想,經過漫長的發展與提煉,逐漸成為民族文化的精髓。在學校體育教學中加入武術教學,加大傳統文化教育,特別是傳統美德及武德的教育,能夠讓小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在潛移默化中完成文化傳承的任務。中華武術中傳統的武德和武禮,更是武術教育中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切入點與核心,貫穿于武術教育始終。學生在校學習階段,借助武術運動進而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對一個國家未來發展之意義是不可言喻的。
作為中華傳統文化與國粹,武術以其獨特的發展模式突破了西方體育的局限,具有傳統文化的特色。因此,在外來文化入侵的大浪潮下,在全國普遍開展武術教育既能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又能有效的抵制外來文化,進而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中國傳統武術文化具有自身的民族特點,即具有其民族性。無論從文化角度、戰略角度還是教育的角度,在小學開展和推廣武術教育任重而道遠。
武德是中國武術理論觀的核心,以尊師重道、重義守信、立身正直、謙和仁愛為基本內容。它用善和惡、正義和非正義、公正和偏私、誠實和虛偽等道德觀念來評價學習武術者的種種行為。武德從淺層上看是對習武者的道德規范,從深層上它體現了傳統文化中的“以德為本”,顯現了儒家文化中以“仁”為核心的道德內涵。由“仁”為基本思想所衍生出“智、勇、忠、孝、溫、讓”等武術道德標準一直是武術倫理思想的核心,使習武者在這些道德思想下強身健體,同時精神得到修養、人格凈化。
小學武術運動的普及與推廣,符合小學生生理、心理特點,對我國實現“全面發展、素質教育”的目標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在小學階段推廣武術教育,有利于小學生下肢肌肉的增長,便于提高其穩定性、鍛煉其毅力與耐力,能使學生形體勻稱,動作協調、姿態優美。武術教育能開發學生大腦的潛力,保持充沛的精力,提高學習效率。學習武術不僅可以通過系統的技擊理論完整地鍛煉人、培養人,其健身和攻防效果又能培養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傳統體育運動人口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傳統體育運動發展狀況的重要指標,它反應了人們對我國傳統體育運動的親和程度。學校是我國傳統體育的搖籃,是傳統體育運動可持續發展的助力器,要擴大武術人口數量,就必須走進小學校園,提倡武德、呼喚人文,從基層抓起。現如今我國參加武術鍛煉的中老年人多、青少年少,這對我國傳統體育運動項目的可持續發展極為不利。讓中華武術走進小學校園,以其特有魅力讓更多的學生喜愛武術,能夠使武術得到廣泛的傳承與普及,能夠對我國傳統體育人口數量產生重大影響。
為了解目前小學開設武術課可能存在的問題與困難,對蘇州地區小學體育教師進行調查。結合對目前蘇州地區小學武術現狀的調查,認為目前武術運動進入小學體育課堂主要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通過調查了解到,蘇州地區部分小學的領導對武術教學重視程度不夠,大部分小學在武術課時的保障上存在困難。學校武術開展得順利與否,與學校領導的重視程度有著密切的關系。經過走訪調查發現,目前蘇州地區小學教育教學的重心仍是學生的文化課水平,對體育課的教學,僅限于體育教師完成教學任務,學生得到活動和調整,對武術課的教學缺乏足夠的重視。由于武術文化宣傳力度不夠,學校領導對武術運動的內涵沒有深刻的認識,因此對武術教學也不夠重視。
小學體育教師普遍認為小學開設武術課,內容的選擇是難點,其次是教學方法與組織。目前小學武術教學內容主要是基本功及少年拳、五步拳等基本動作,忽略了武術運動的技擊性,加上基本功和徒手操的練習枯燥乏味,小學生很容易產生疲勞和厭學的情緒。如此一來,不僅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學目標,對武術教學質量以及武術課在小學的開展也產生影響。現今的小學武術教學多采用傳統教學模式,忽視了武術課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然而武術動作豐富多變,傳統的教學方法難以使學生對武術動作建立深刻的概念,不利于教學內容的掌握。
武術教師是小學武術課的組織實施者,武術教師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小學生參與武術活動的積極性。武術項目受自身的特點影響,對教師的專項水平要求較高,所以小學武術課專項教師的配備就顯得尤為重要。根據調查顯示,目前蘇州地區小學體育教師的武術技能主要是在大學的武術普修課上學到的,對武術的理解和認識不是很全面。由于專業水平不高,在教授武術動作的過程中,對學生掌握正確的武術動作有一定影響。調查發現,蘇州地區超過1/2的體育教師沒有接受過專業的武術訓練,只會基礎的武術,體育教師之間的武術水平差距較大,教師之間缺乏相互交流、溝通學習的機會。
體育教師在武術教學過程中多以技術動作教學為主,以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武術動作為教學目標,而對相關理論知識講解較少。多數體育教師都將武術作為小學生強身健體的一種手段,練武的過程可以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沒有上升到了解民族傳統文化、弘揚民族精神的高度上來。小學生受網絡影視和武俠小說的影響,對真正意義上的武術產生錯誤認識,對武術練習過于幻想化。
體育場地、器材是開展體育教學活動的基礎,也是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保障。由于學校領導對武術的不重視以及學校辦學經費有限等原因,大部分小學都沒有專門的武術場地,多以田徑場、籃球場代替。器械練習也是武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武術教學過程中適當加入器械的學習,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武術的興趣,還能使他們更深入地了解武術。一方面由于體育經費有限,多數學校沒有購買武術器材;另一方面學校出于安全考慮,為了避免小學生在器械練習中發生教學事故,即使有器材的,也很少投入使用。
(1)加強武術文化的宣傳力度,引起領導及有關部門的重視,真正認識到小學武術不僅是體育課的教學問題,而且關系到中國武術文化能否獲得傳承。武術運動是中華民族五千年來歷史文化的積淀,作為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武術凝聚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因此武術文化的傳承和發揚至關重要。小學是少兒武術的啟蒙階段,在小學體育課堂開設武術項目,不僅有利于增強學生體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而且能夠陶冶情操、促進學生對民族傳統文化的了解、弘揚民族精神、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等。所以要加大武術宣傳力度,引起領導及相關部門認識到小學開設武術課的必要性,把武術作為增強學生體質、弘揚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在廣大青少年中廣泛開展。(2)在體育教學中增加武術課時,加大開課率,同時組織各種形式的武術表演活動,營造良好的氛圍,為學生提供習武環境,提高師生對武術文化的認同。首先,小學武術課的開展應按照教育部對武術課課時的要求,在體育課教學中增加武術課時,加大開課率,滿足學生學習武術的需要;其次,學校相關部門可以定期組織各種武術賽事,利用競賽推動學校武術的發展,促進武術運動的普及與提高;最后,學校領導和體育教師可以在學校組織各種形式的武術活動,例如利用課間進行武術操練習、舉行武術文化展、邀請武術專家表演等,從而營造良好的武術氛圍,為學生提供習武環境,增加師生對武術的認識。(3)小學武術課應結合學生特點,有針對性的選擇教學內容,不斷改進教學方法與手段,調動學生積極性,同時做好教師武術培訓工作,更新教師的專業技能。小學武術在教材內容安排要豐富多樣,除了武術套路以外,可以將技術技擊帶進武術課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武術課堂上,教師要能夠運用各種教學器材,設置情境,引領學生進入武術課堂。在學生掌握基本動作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創編套路,然后教師再進行補充、完善,培養其創新意識。另外學校要做好體育教師的培訓工作,不斷更新教師的專業技能,使學校的武術教學水平得到提高。通過定期開展武術教研活動,發揮老教師的作用,鼓勵他們對青年教師的教學水平進行指導,為武術教學培養新的骨干教師。(4)加強武術場地規劃建設,多渠道籌集武術器材,提高現有場地器材的利用率,根據學校體育場地情況,合理分配生源,廣泛開展校園武術文化活動。
通過改善武術教學設備、增加場地器材的投入等措施,完善學校武術教學的物質條件,為小學生提供較好的學習環境,有利于小學武術教學任務的順利開展。教育部門應依據國家規定,加大小學武術教學的資金投入,加強體育場地、器材設施的監管力度,確保武術器材設備充足、安全可靠。體育教師也應根據學校具體情況,充分發揮現有武術場地、器材的作用,加大設備的開發和利用程度,以保證小學武術教學工作能夠順利、安全的進行。
[1] 陳青.武術推廣策略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09,8:154.
[2] 程志理.武術的文化推廣[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2,5.
[3] 尹海立,惠艷.從武術自身特性視角思考武術的推廣模式[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5,2:120-121.
[4] 武冬.傳統武術評價、整合和推廣發展戰略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8,8:1051.
[5] 周玉芳,孟少華,申國卿,等.對中國武術運動普及與推廣的思考[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