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將達到699萬,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大學應屆畢業生最多的一年。春節前后,是應屆生找工作的黃金時節。對企業來說,招聘就是對未來的預期。縮減還是擴招,都是企業對未來一年甚至更長時間段內經濟形勢與自身狀況的判斷。
2012年12月18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在一次論壇上表示,城鎮化將帶來對生產和生活服務業的巨大需求,進而使商業地產面臨新一輪的宏觀機遇。據恒大地產公布的銷售業績顯示,2012年1月至11月份,恒大地產累計實現合約銷售額846.3億元,提前一個月完成全年800億元合約銷售計劃。同樣在11月就提前完成年銷售任務的還有萬科地產。據公開資料顯示,保利地產、中海地產、綠城集團等10家房企均已完成全年銷售目標。
房地產調控政策顯然也沒有影響到大型住宅地產開發商的招聘熱情。保利地產2012年校園招聘計劃是200人,2013年增加到了230人。恒大地產則強勢保持著每年1300人左右的招聘規模。每年為應屆生們津津樂道的恒大董事局秘書團也已經塵埃落定,他們將由來自全國頂尖高校的5女3男組成,每月起薪就高達14000元。
央企、國企的招聘需求保持了迅猛增長的勢頭。不過,要想應聘成功,也并不容易。
即將從英國萊斯特大學畢業的鄧欣選擇回家鄉山西發展,母親所在的一家煤炭運銷公司是她的首選。盡管她是公司子弟,還有海歸背景,但因為“競爭”激烈,她被分到下面的分公司。
不久前,招商銀行濟南分行流出一份面試名單,網友們發現,多位考生的備注一欄被標注了“行長、銀監局領導、省政府朋友”等字樣。事后證實,名單屬實,為招行“內部資料”。
其實,在這種風氣面前,招聘的企業也很害怕。山西的一些設計院,一般只在外省招人,因為本省的關系戶實在是太多了。“招了這一個,就得招另一個,我一個不招,你再有關系,你也進不來。”
屬于新能源產業之一的天然氣行業,延續了之前快速發展的狀態。三年前,大央企華潤集團下屬的華潤燃氣集團江門分公司只招了4個人,到2013年就翻了一倍。據該分公司中層吳健輝透露,其之所以能保持擴張狀態,是因為各地面臨節能減排壓力,天然氣代替煤,成為一些企業的首選。
但是,同樣是新能源,風力發電則沒那么幸運,整個行業招聘只能用“凄慘”二字形容。中國規模最大的風機制造商——華銳風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5月份解聘了數百名2012屆畢業生,更別提招新人了。另一家風機制造商遠景能源,2012年招了100多人,但是2013年的招聘計劃縮減了60%。遠景能源員工劉暢告訴記者,幾年前,在節能減排的呼聲之下,風電行業受一系列利好政策影響得以井噴式發展。但是從2011年開始,風電產能過剩,地方審批權也回歸中央,導致整個行業進入了“寒冬”。
美國“財政懸崖”、歐債危機和新興經濟體增長放緩共同威脅著全球經濟復蘇,外企自然首當其沖。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就業指導中心主任趙燁透露,2012年6月份,一些外企在和學校商談的時候,給的招聘計劃還挺多的,但到了9月份,人數就少了很多。一些外企甚至連招聘會也沒有參加。
而2011年發展迅速的航空業,2012年也冷清起來。南方航空2012年的地面招聘為630人,2013年縮減為580人。海航下屬一家做航空食品公司的負責人透露,海航2012年的應屆生還沒有消化完,所以,2013年其旗下的許多項目都沒有設立招聘計劃。東方航空的一位飛行員認為,航空發展之所以減速,主要是因為“這兩年國際經濟形勢不好,尤其是今年。大家錢少了,坐飛機出游的、談生意的人,自然就少了”。他介紹說,以前一個月中,他要飛90多個小時,但從2012年下半年開始,每個月只需飛70個小時,甚至60個小時。
金融業也受到了宏觀經濟的直接沖擊。2010年,暨南大學的金融專場招聘會上,提供的崗位是4000多個,2012年則只有2500多個。全球金融環境的惡化還帶來一個明顯的變化,就是一些海歸紛紛回國尋找機會。在招商證券一份筆試名單上,前兩頁幾乎都是國外金融專業的畢業生,其中不乏斯坦福、麻省理工和哥倫比亞大學等國際一流高校的學生。這讓國內高校的畢業生們面臨的壓力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