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建軍
“正衣冠”就要“照”,查擺出問題,找出病癥;“正衣冠”更要“整”,真正改正缺點,解決問題。這是開展好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必須具有的作風和標志。
作為領導干部不論何時何地,只要干工作,就肯定會存在不足,只要做事情,就肯定會有缺陷,這是很正常的事情。問題越明顯,我們就會對真實的社情民意了解得越多,解決的時機和辦法就可能越成熟。
當下,僥幸心理要不得,觀風者應趕快動起來。領導干部敢于把自己“擺進去”,才能“找出”問題來;領導干部勇于主動“亮丑”,黨員群眾才會敢于“揭短”,才能客觀真實地“治治病”;領導干部正心誠意,知錯就改,才能從一個個具體的毛病改起,從一件件具體的事情抓起,持之以恒,必將有成。
馬克思說過:“一步實際行動比一打綱領更重要。”而肯改者,一定要精確地查找問題,客觀地正視問題,準確地分析問題,正確地解決問題,確實增強“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主動性和緊迫性,這樣才能更好地改進工作、推動科學發展。
毋庸置疑,衡量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成效如何,歸根到底要看改了多少問題。問題整改得越多,說明實踐活動的成效越大;問題整改得越徹底,說明實踐活動的效果越明顯。領導干部要敢于觸及思想和靈魂,勇于拿起“掃帚”,來一次徹底的“大掃除”,把問題查透,把問題找準,把問題抓住,掃掉不符合群眾觀點的一切錯誤思想和行為,使群眾觀點深深地融入自己的價值認知和實際行動中,不斷增強服務群眾的自覺性、主動性和堅定性。
“以銅為鑒,可正衣冠;以古為鑒,可知興替;以人為鑒,可明得失。”照鏡子、亮底子,是活動要求,更是思想考驗。對領導干部來說,要防止和克服地方和部門保護主義、本位主義、個人主義,決不允許“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決不允許在貫徹執行中央決策部署上打折扣、做選擇、搞變通。
病癥找到了,就要敢下猛藥;穴位找準了,就要果斷扎針。要找準專項整治的著力點,制定路線圖,明確時間表,一件事一件事地抓,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地解決,防止抓泛了、抓空了、抓虛了、抓偏了;要從現在做起,從領導做起,不漠視、不淡化、不回避、不推卸,真正敢于正視、敢于糾正、敢于擔當;要堅持開門搞活動,查擺問題、剖析問題、解決問題,讓群眾把脈,向群眾公示,廣泛征求群眾意見,接受群眾批評;要該提醒的提醒,該誡勉的誡勉,該查處的查處,既要揚正氣,釋放正能量,又要剎歪風,起到警示作用;要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不等待觀望,不敷衍塞責,不留尾巴,不踢皮球,確保教育實踐活動取得讓群眾看得見、能滿意的效果。要進一步樹立為民務實清廉的良好形象,真正做到取信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