湍水石
對于貪官,老百姓早就深惡痛絕,但庸官懶官同樣可怕。紀曉嵐在《閱微草堂筆記》中寫了這樣一則故事:一個庸官死后去見閻王爺,他洋洋自得地陳述自己生前如何兩袖清風,自以為可以得到贊揚,不料卻遭到了閻王爺的斥責,說他當官幾十年,整日渾渾噩噩,從未給百姓辦過一樁實事,倘“置木偶于堂,不飲不食,豈不遠勝公乎”!由此可見,庸官懶官有時比貪官更可怕。雖然他們不像貪官那樣直接吸食民脂民膏,但他們拿著人民的俸祿,花著納稅人的血汗錢,卻在其位不謀其政,缺乏責任心和使命感,工作上得過且過,事業上不思進取,對人民群眾的疾苦不聞不問,不但辜負了黨和人民的期望,造成一個單位或一個地方發展緩慢,而且損害了黨和政府在群眾中的威信和形象,其危害程度不可小覷。因此,湖南等地用“針
孔攝像頭”整肅庸官懶官,自然容易引起公眾好評。
不過,此種“攝像頭治官”的舉措雖好,但是治理黨政機關不作為,靠攝像頭顯然只是杯水車薪,治庸治懶要想常態化,還需要多重保障——既要從公務人員的內在自省開始,從思想上清除庸懶散的根源,也要拓寬輿論監督渠道,在尊重群眾、聯系群眾、依靠群眾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媒體監督作用,讓庸官懶官無處遁形,還要以嚴格落實組織人事制度為基礎,建立健全相關制度,不斷加大監督和問責力度。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的干部去懶向勤,撲下身子干好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