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楓逸
“車輪上的鋪張”,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超編嚴重,根據規定,部長級和省長級干部才配備專車,但在很多地方各級干部均配有專車,有些地區的主要領導甚至一人配兩臺專車。二是浪費驚人,社會轎車每萬公里運輸成本是0.82萬元,而機關公務轎車則高達3萬元以上。不過,歸根結底,這兩個問題都共同源于“公地悲劇”。
幾十年前,英國經濟學家哈丁在“公地悲劇”理論模型中假設了這樣一個場景,一群牧民在一塊公共草地放牧,每個牧民都不顧草地的承受能力而增加羊群數量,結果導致牧場被過度使用,草場持續退化。如今,公車就好比那塊公共草場,作為理性經濟人,每個公車使用者都希望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不僅自己要多配車、配好車,還要封妻蔭子,從而大大加重了納稅人的負擔。
治理“車輪上的鋪張”須走出公地悲劇。首先,厘清規則堵塞漏洞,公車的配備和使用必須嚴格制定規則,還原其公務用車的本質屬性,避免淪為少數干部的跑馬場和自留地。其次,公開透明強化監督,治理“車輪上的鋪張”,不能關起門來進行,必須引入有力的外部監督,讓公眾參與進來,公布公車配備的詳細信息及需要減少的指標,積極調動民間人士監督公車的熱情。
從長遠來看,打破“公共草地”才是釜底抽薪之舉。2012年國務院出臺的《機關事務管理條例》中,明確要求各級政府“扎實推進機關后勤服務、公務用車和公務接待服務等工作的社會化改革”。只有加快社會化改革步伐,讓公車不再成為領導干部的“公共草地”,才能從根本上遏制鋪張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