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長子縣委書記 張 圣
『陽光』控權促發展
■ 中共長子縣委書記 張 圣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推進權力運行公開化、規范化,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這是我們新形勢下深入推進黨務、政務等各項公開工作的重要指針。近年來,長子縣委把做好公開工作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堅持以群眾滿意為標準,深入推進黨務、政務各項公開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通過認真學習黨的十八大精神,結合工作體會,筆者認為,要深入推進公開工作,確保陽光“控權”,有效促進轉型跨越發展,必須堅持在三個方面下工夫。
無論是黨務、政務公開,還是縣委權力公開透明運行,都必須抓住人民群眾最關心、最關注的熱點、焦點問題去公開。如果“公開什么,群眾看什么”,其結果是群眾想知道的不知道,知道了的沒味道,導致黨組織公信力不強、黨群干群關系緊張。針對這一情況,我們堅持“群眾關注什么,就公開什么”和“能公開的都公開”的原則,重點抓了三個方面的公開。一是抓好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惠民政策的公開。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的每一項政策出臺后,我們都在第一時間通過電視、報紙、網絡、印發宣傳資料等形式進行廣泛宣傳,使群眾對有哪些政策及政策的實施范圍、標準等全面了解,堅決避免了政策截留。比如,在公開農村老黨員、老支書、老模范、老藝人、老年人“五老”生活補貼對象、蔬菜大棚補貼對象、畜禽養殖補貼對象、低保對象等政策扶持對象時,我們就堅持電視、報紙公開和村內張榜公開相結合,充分保障了群眾的知情權和監督權。二是抓好“三重一大”(重大問題決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項目投資決策、大額資金使用)公開。例如在重要干部任免方面,我們創造性地推行了“兩推三考一票決,三個環節都差額”(兩推,即廣泛的群眾推薦和基層組織推薦;三考,即年度考核、綜合考評、組織考察;一票決,即常委會票決。三個環節都差額,即推薦差額、考察差額、票決差額)選人用人制度。在大額資金使用方面,嚴格執行預決算公示制度,預算外資金使用堅持政府常務會或縣委集體決策,并主動向縣人大報告,接受人大監督,保證了大額資金使用優質高效。三是抓好解決群眾利益訴求過程結果公開。長子是長治市第一人口大縣,村大村多村情復雜,由于以前公開不到位、不及時,群眾利益訴求得不到有效解決,一度時期信訪流量居高不下,嚴重影響了全縣的和諧穩定大局,成為制約全縣轉型跨越發展的老大難問題。針對這一難題,我們從解決問題入手,在抓好政策、決策等公開的同時,把解決問題的過程結果也公開,特別是在解決17起多年不埋的停尸案、30起20年以上陳年案等信訪突出案件中,我們把聽證會、調處會開到上訪當事人村里,邀請村民見證調處過程,現場辦公,現場解決問題。由于公開透明到位,大大節約了調解成本,有效杜絕了個別群眾借故漫天要價的問題,在解決確需政府救助或補償的30余起骨頭案、釘子案中,補償費用均控制在最低水平。實踐證明,只有公開群眾最關心、最想知道的,才能贏得群眾最大信任,才能真正拉近干群關系,促進和諧發展。
公開面對的是廣大黨員群眾,要確保公開內容最大限度地與群眾“見面”,就要按照“什么形式方便群眾知道,就采用什么形式公開”的要求,多渠道、多層次創新公開載體、豐富公開形式、暢通公開渠道。實踐中,我們重點運用了三大公開載體。一是媒體公開。對群眾關注的重大事項、熱點焦點問題,我們充分發揮電視、報紙、電臺等各類媒體受眾廣、傳播快的優勢,通過直播、評論、訪談等不同形式,第一時間向社會公開,接受群眾和社會監督。二是網絡公開。對領導信息、各類文件、行政審批、辦事流程、惠民政策等需要長期公開的內容,我們利用政府網站、黨務內網、黨建網、農廉網、長子貼吧、手機短信等形式進行公開,方便了群眾長期查閱與監督。對農村“三務”,我們還在縣社會工作部設立電子觸摸屏,把399個行政村的“三務”情況全部錄入,隨時接受群眾監督。三是街巷公開。對“五老”補貼、種養補貼、低保政策等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我們除通過媒體、網絡公開外,還注重利用高音喇叭、墻報、宣傳欄、流動宣傳車、發放宣傳資料等多種形式,堅持把政策公開到農村、公開到社區、公開到最方便群眾了解的地方,最大限度做到了及時公開、全面公開。我們創新公開載體,豐富公開形式,改善了過去公開形式單一、群眾知情渠道不暢的問題,初步形成了打開電視看公開、打開電臺聽公開、打開網站覽公開、打開報刊閱公開的立體式公開網絡。
公開要真正取得實效,確保群眾長期受益,必須建立長效機制。在這方面,我們堅持“1234”工作思路,積極建立和完善各項公開機制。“1”就是一切工作圍繞“關鍵是解決問題”這一公開工作理念;“2”就是著力抓好黨務公開及縣委權力公開透明運行“兩個公開”,并以此有效帶動縣直各單位、各鄉鎮、農村、廠礦的政務、財務、村務、廠務、企務等的公開,從而實現全面公開;“3”就是把公開同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同保持黨的純潔性活動,同“創先爭優”活動結合起來,以公開促廉潔、保純潔、鼓干勁;“4”就是要通過公開達到“解民憂、護民利、創環境、促發展”的目的。一方面,我們嚴格執行常委會向全委會報告工作制度、重要人事任免票決制度、黨內情況通報制度、民主生活會制度等常規制度,建立起“三欄一網”(黨務、政務、財務公開欄及網絡)公開機制。另一方面,積極嘗試建立各級“一把手”帶頭公開機制、監督考核機制、規范運行機制等公開長效機制,全力推進公開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保障黨務公開和縣委權力公開透明運行真正取得實效。如,從2011年起,我縣每年第四季度組織開展“百家單位評機關、千名群眾評局長”活動,對各鄉鎮(管理中心)、各部門、各單位的公開情況、領導作風、工作業績等進行民主測評,測評滿意度在90%以上的為優秀,70%—90%的為合格,70%以下的為不合格。測評結果要全縣通報,特別是排在全縣后五位的,單位“一把手”要在新聞媒體公開做檢查,紀檢、組織部門要嚴肅問責,以此擴大群眾參與權,確保公開效果怎么樣由群眾說了算。
(責編:許樹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