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光明
堅決抵制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對全黨干部的鄭重告誡。
奢靡與享樂主義是“孿生兄弟”。或者說,享樂主義是“思想根源”與“思想動力”,奢靡則是這種思想下的“行為”。對于共產黨員來講,之所以會滋生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關鍵在于忘記了黨的性質與宗旨,忘記了自己的信仰,追求享樂與奢靡帶來的物質上的享受,并且沉迷于此,不能自拔。貪圖享樂奢靡之風盛行,一方面會嚴重損害黨群干群關系,為人民群眾所深惡痛絕;另一方面不可能正確行使職權、履行職責,嚴重危害黨和人民的利益。
古人說的“暴殄天物”、“害虐丞民”,就是講的奢靡之風。奢靡同正常消費和享受的區別在于,一是大大超越當時普通社會成員的生活水平,二是無度地揮霍社會財物而不能物盡其用。歷史上因奢靡而亡國喪身或被趕下臺的統治者不勝枚舉:堯的兒子丹朱,是有記載的奢靡第一人;秦始皇有統一之功,但也是腐敗的集大成者;晉武帝統一全國后,大臣們把奢侈當做體面事,比富斗富,王愷、石崇斗富就是奢靡的典型……詩云:“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
古今中外,靠貪圖享樂、奢侈腐化而成就大業者聞所未聞。相反,歷史上因驕而奢、由奢而亡的例子,卻數不勝數。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與享樂主義、奢靡之風作斗爭,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它既要求客觀上的制度完善,也要求黨員干部主觀上必須高度覺悟。但這是一場非打勝不可的仗。我們要充分認識狠剎浪費之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采取有力措施,務求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是互為表里的兩面。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物資的充裕,一些干部在得到比較優越的生活條件之后,放松了對自己的約束,一味地追求更豪華、更高檔的享受,是為享樂主義。當他們的享樂主義心態外化成實際行動,便是金表華服,珍饈佳釀,豪宅別墅,名車美人,是為奢靡之風。官員接待上級的宴席不夠高檔,是“不給面子”;開會時不在五星級酒店,是“沒有重視”;領導出行若不以警車開道,則是“不夠隆重”。那些并不艷羨享樂、奢靡的官員亦被裹挾其中,只能老實遵守“潛規則”。久而久之,這種不正之風更是異化成一種“官場標準”,嚴重腐蝕干部隊伍。
吃苦在前,享受在后。這是共產黨員的義務之一。然而,一部分黨員干部思想與行為中滋生著享樂主義,他們認為吃苦是“前人的事”,自己現在可以享樂,以至于貪圖享樂,甚至千方百計享樂。一旦被享樂主義主宰思想、腐蝕靈魂,就極有可能沖破黨紀國法的界線,走上違規違紀違法犯罪之路。這一點在眾多貪官身上反復驗證,幾乎雷同。不少貪官在“懺悔時”痛哭流泣:由于圖一時之享樂,自己走上不歸路……有觀點一語中的,生活上的腐化導致政治上的退化,貪圖享樂成了他們靈魂扭曲、思想裂變的“催化劑”。
堅決煞住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一場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題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在全國范圍內普遍開展。每一個共產黨員都要著眼于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勇于正視缺點和不足,敢于觸及思想、正視矛盾和問題,從自己做起,從現在改起,端正行為,自覺把黨性修養正一正、黨員義務理一理、黨紀國法緊一緊,以保持共產黨人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