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初,中國紅十字會成立社會監督委員會,由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擔任社監委主任,中央編譯局副局長俞可平擔任副主任,王振耀、白巖松等15名各界知名人士擔任委員。在公眾對加強紅會的外部監督呼聲日益高漲的情況下,這次紅會成立社會監督委員會,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得到大家肯定。
網民“徐娟”:這次中國紅十字會成立社會監督委員會,主動接受社會監督,是重塑紅會匯聚愛心、扶危濟困社會形象的重大舉措,進步意義值得肯定。
網民“龍敏飛”:即便紅十字會努力了、前進了,其依然難以讓公眾滿意,因為其機制設置落后公眾期待甚遠。一則,透明機制雖已設立,但仍然漏洞百出,這更加劇了公眾的質疑;二則,此次監督委員會雖然是名人了,但名人并不等于強有力的監督,更何況,這背后尚有諸多不明之處,如,為何選擇這些名人?這是如何邀請的?有沒有經過選拔過程?如果沒有,那算不算“內定”?如果是“內定”的人選,又如何代表社會監督?
網民“王傳濤”:對于紅十字會而言,擺脫信任危機最好方法無非以下兩個:一是讓紅十字會完全運行在陽光之下。概括地說,就是要讓所有的賬目都變得有據可查,讓捐款人的每一份愛心,無論數額是大是小,都能到達需要的地方;二是加快紅十字會改革步伐,去行政化,讓之成為一個真正的民間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