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林
今天的中國正處在改革發展的關鍵階段。在這樣的歷史關頭,執政黨能否保持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能否喚起改革攻堅的巨大勇氣,關系到一個民族的未來,關系到13億人的幸福。防止“精神懈怠”,就必須克服“改革疲勞癥”。民眾殷切期待每一個執政者、決策者、掌權者都意識到中央一再強調的必須克服改革疲勞癥,長期執政安于現狀終將積重難返。更關鍵的是,在改革的實踐中,執政黨將攻艱克難,拒絕做“改革標題黨”。
“標題黨”在新聞界向來被人詬病,他們為了吸引眼球,不惜夸大和扭曲,要么文不對題,要么歪曲文意,要么刻意渲染,嘩眾取寵,忽悠讀者。不負責任的編輯和記者會當標題黨,某些地方不負責任的領導干部,也會將這種“標題黨”思維帶到改革中。
一些領導干部在改革中的標題黨思維,在現實中有很多表現,和網絡標題黨如出一轍。比如,有的地方領導只知道喊口號,而不知道落實。改革的口號喊得驚天動地,可就是沒有多少實際行動。他們言必稱改革,卻在行動中抱殘守缺、固步自封;或是護著既得利益不越雷池一步;或是擔心改革帶來的風險影響自己的烏紗帽。改革的言辭不過是掩飾其不改革的一種語言煙幕。
有的地方領導也常常以“改革”之名出臺各種措施,但完全名不副實。名為“改善民生”,實際上是為自身謀福利,以改革的名義損公肥私;在改革的旗號下,冠冕堂皇地推行強拆,化公為私,打造政績工程,官商勾結損害民眾利益。這些改革,純粹只是一個旗號,完全“文不對題”。此類案例層出不窮,比如借公車改革的名義發補貼、加工資,借國企改革把公家企業變成私人企業,人民群眾對這類偽改革深惡痛絕。
還有一類標題黨式的改革,就是作秀,雷聲大雨點小。如經濟學家張維迎所言:只加油不掛擋,聽起來轟轟響,就是不往前走。比如一些地方,官員財產申報制喊了這么多年了,一開始動靜很多,可不久就停滯了,退回到“內部申報”;公車改革也是進一步退一步,難見實質性的進展。作秀的人可能因此而升遷,可其所主導的改革并沒有前行。
中國的改革,最不缺的是各種口號,最缺的是落實和執行。警惕改革的疲勞癥和精神懈怠癥,最應該警惕的就是長期喊口號,使自身的行動精神懈怠了,并且形成一種坐等靜觀的局面:這,個地方不改,那個地方也不改,缺乏壓力,大家都假裝在摸石頭,假裝踩油門。結果是,一邊打著哈欠喊“精神不要懈怠”,一邊昏沉沉地睡去。
旗幟鮮明的“改革”標題下,需要雷厲風行的行動。你想安于現狀,就會丟烏紗帽;你想偷懶或打瞌睡,就會有充滿進取精神的改革者取代你;你想守護既得利益維護現狀,就會被民眾唾棄。民意的鞭子會逼當政者意識到“長期執政安于現狀終將積重難返”。回避風險,止步不前,溫水煮青蛙,暮氣沉沉,只會遭遇更多更大的麻煩。改革必須解放思想,永葆不懼風險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