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荒原中尋找生態良知
荒原正是這樣一種奇異的地方,這里有似乎永恒的時間,有生命最原初的動力,在這里人類唯一能做的就是反省自己的文化參照系。
還記得去香格里拉時的情景,當我走進普達措國家公園,被夢幻般純凈的景色震撼了。大山環抱的湖泊像深邃的明鏡,映著樹木和遠山幽藍的倒影。天空湛藍得有些不真實,空氣清爽得讓人忘乎所以,大朵大朵的白云裝點著這原始的人間仙境。
普達措國家公園是大陸第一個由國家林業局審批的國家公園,在滇西北“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的中心地帶,不僅有高山、湖泊、河流,更有茂盛的森林和草甸。對我來說,這是一趟不同尋常的旅行。普達措震撼我的是一種陌生的價值。這價值不是過去人們常說的審美、旅游價值或經濟、科學價值,而是大自然與生俱來的生命價值。
只有從這片極少有人類涉足的地方,你才能感受到大自然秩序本身是人類應當信奉的最高價值。它的壯美、它的平衡、它的多樣與統一,是任何語言和科學都無法超越的。這里的杉樹櫟樹用優雅的風姿、砂巖和硅質巖用斑駁的色彩、松蘿和杉樹用奇異的共生關系,都在呼喚你重新評價自己對自然和文化的認知。只有置身這絕美的環境中,才會明白人類一路跌跌撞撞地走來,對自然帶著多少謬誤的認知和評價。在近百年中國人的觀念中,一直認為改造自然、統治自然,是人類天經地義的行為。當你面對這片野性的天地時,才會真正明白,這種認知是多么荒唐和短視,充滿了對大自然生命價值本身的漠視。
在中國的土地上,這樣的荒原越來越少。但越來越多的國家,都開始認識到這些荒原的價值。這也是各國國家森林和國家公園的由來,目的就是為了給予這些荒原以自由,讓它們自由地生長和循環,不受人類的利用和干涉。荒原正是這樣一種奇異的地方,這里有似乎永恒的時間,有生命最原初的動力,在這里人類唯一能做的就是反省自己的文化參照系。
只有面對香格里拉這片充滿原始野性的荒原時,你才能真正明白,我們需要的生態良知是一種文化和思維方式的轉變。也就是說要把大自然的生命價值看作人類的最高價值。我們需要的不僅是對大自然的知識、審美,還要從生命的本原來認知自然。理解到生命的本質,首先依賴大自然存在的生命系統。
可以說,只有文化和思維方式的轉變,才可能使每一位民眾都把對自然的文化素養,落實到生活中,帶來社會整體的改變。這種良知的培養,不能只依靠少數精英,而要把它看作所有民眾共同的事業。只有當法律和制度能確保民眾有參與這種新生態文化的有效渠道時,才能真正推動思維方式的轉變。有了這種轉變,民眾才會主動誕生出保護自己環境的意愿,從而對影響自己健康的各種環境損害,提出恢復或補償的正義要求,真正形成一支自主保護生態的大軍。
只有建立一種讓民眾共同參與的生態文化方式,從文化和思維上扭轉當下的社會價值觀,才可能從文明的高度解決中國目前的生態危機。
□ 編輯 羅燕 □ 美編 王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