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憲貴
(冀中能源峰峰集團薛村礦黨委 河北邯鄲 050600)
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必須依靠人才。構建后備人才培養平臺,打造過硬的后備人才隊伍是助推企業安全、和諧、科學發展的動力源泉。近年來,薛村礦黨委始終堅持黨管干部、黨管人才的工作原則,大力加強了后備人才隊伍建設,通過構建選拔平臺、培養平臺,優化了隊伍結構,擴大了總量,提高了質量,盤活了存量,形成了后備人才脫穎而出,各展所長、爭創佳績的良好局面。
----廣開渠道,識才重德,構建后備人才選拔平臺。礦黨委始終堅持以“公開、公平、公正”為選拔工作導向,通過公開選拔、民主推薦、組織考察等方式,選準、選好了后備人才,保證了后備人才隊伍的數量和質量。
一是堅持敞開“門戶”,公開公正選人才。根據人才隊伍現狀和企業發展需要,在后備人才選拔上,注重抓好了三個環節。選拔前。及時將后備人才的選拔資格和條件向職工群眾進行公開,讓大家了解選拔情況,做到心中有數。選拔中。不斷增強后備人才選拔工作的公開性和透明度,全面公開筆試、面試、答辯、政審、公示等各程序選拔結果,廣泛接受職工群眾監督。選拔后。結合后備人才實際,明確培養目標,制定培養計劃,確定培養時限,努力為后備人才成長成才創造條件。
二是注重德才兼備,實績評價選人才。礦黨委堅持從生產條件艱苦的一線班組長,管理經驗豐富的基層單位領導干部,技術水平高、業務能力強的技術人員和黨群干部當中選拔德才兼備的后備人才。著重圍繞政治思想、吃苦耐勞、甘于奉獻、技術水平、工作業績等方面,采取座談了解、一線調研、綜合評定等方式,對初選人員進行全面評價,將評出了優秀人員吸收和納入到后備人才管理中來,確保了后備人才隊伍的整體素質。
三是堅持集體研究,民主推薦選人才。在對各類優秀人員全面摸底和考察了解的基礎上,礦黨委要求基層單位和機關部室每年進行一次后備人才推薦,由組織人事部對所有民主推薦上來的后備人才進行分類、匯總和初審,在此基礎上,提交礦黨政聯席會研究討論,確定后備人才。組織人事部門及時做好了后備人才的備案、建檔工作,并進行追蹤考察,從而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風上過得硬、職工群眾信得過的優秀人員選拔到后備人才隊伍當中。
----健全機制,創新方式,構建后備人才培養平臺。礦黨委始終把后備人才培養作為人才隊伍建設的重中之重,通過創新培養機制、培養方法、管理手段等一系列舉措,構建了后備人才培養平臺,實現了培養過程更加嚴謹,培養方式更加靈活,管理模式更加合理。
一是創新培養機制,為后備人才成長“筑基”。健全學習機制。制定了后備人才學習規劃,通過細化學習內容,確定學習時間,明確學習次數,規范學習記錄,創新培訓方式,實現了后備人才理論培訓和中層管理人員理論培訓相結合;后備人才技術業務培訓和專業技術人員技術業務培訓相結合,增強了后備人才的學習能力,提高了綜合素質。推行了測評機制。通過定期召開座談會、下發測評票等形式,對后備人才的學習情況、現實表現、工作業績、團結協作、創新能力等方面,進行公開、公正的民主測評,切實掌握后備人才培養情況,有針對性提出下一步培養意見和建議。完善了考核機制。堅持對后備人才培養過程中的目標兌現、責任落實、單位培養、能力提升、作用發揮等情況,進行檢查考核和名次評定,考核結果與后備人才資格認定、崗位聘用、培養期限界定等方面聯掛。
二是創新培養方式,為后備人才成長“搭梯”。針對不同類別后備人才,采取了不同的培養方式,為后備人才迅速成長搭建了進步的階梯。創造性地實施了具有該礦特色的“上掛”進入機關、“下掛”走入一線、“互掛”輪崗交流、“外掛”走出家門、“靠掛”嘗試助理、“聯掛”學用結合為主要內容的“六掛”后備人才培養鍛煉法。經過培養和鍛煉,后備人才的視野得到了開闊、知識得到了豐富、才干得到了增長,宏觀思維、大局意識、組織協調能力進一步增強。
為了激勵后備人才成長成才,根據工作需要和崗位缺員情況,礦黨委通過資格審定、理論筆試、現場面試、實踐考核等公開競聘程序,及時從后備人才中把群眾公認、政治堅定、業務精良、表現突出的優秀人才選拔到管理崗位。近年來,先后組織公開競聘16次,有68名優秀后備人才走上了領導崗位或管理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