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劉超
(南皮縣檢察院 河北 滄州 061500)
環境是生產力,環境是競爭力。一個地方發展環境的優劣直接影響著區域經濟的興衰和發展的快慢。近年來,南皮縣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在改善發展環境方面下大力氣、大功夫,取得了顯著成效。先后被授予“中國五金機電產品進出口基地”和“中國五金機電產品生產基地”等榮譽稱號。投資11.6億元的中糧集團與機械公司合作項目、投資11.6億元的滄州渤海防爆特種工具項目和投資10.8億元的信和集團物流配送中心項目等幾個投資超10億元的項目在我縣陸續落地生根。
我縣建立健全一系列長效機制,始終把優化發展環境作為一項“永不竣工的工程”來抓。2002年,成立了縣優化發展環境辦公室,把優化發展環境由領導意志變為全民意志,全縣上下以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努力打造一流的發展環境,走出了一條“優化發展環境、振興南皮經濟”的科學發展之路。第一,完善機制。制定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的通知》、《關于對重大新建、在建項目實行無干擾工程的實施意見》等,全面掌握企業生產經營情況,嚴格要求各部門認真落實各項企業保護制度,不斷完善相關政策,為企業發展提供制度保障。第二,精簡提速。圍繞“審批項目最少、程序環節最簡、辦事效率最快”的目標,積極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按照“減權不減責、減章不減責”的原則,對全縣所有審批項目進行了清理核查,廢除各類不符合我縣發展實際的政策規定18個,消減收費項目82項,銷毀審批專用章23枚。第三,嚴格考核。縣考核辦對各鄉鎮項目建設情況進行摸底登記,年底嚴格按照既定任務目標對各單位項目招商工作進行考核獎懲,對完成任務好的鄉鎮、部門,大張旗鼓地進行表彰獎勵;對工作拖拉、進度緩慢的,堅決實行“一票否決”。
為使企業在我縣更好、更快、更健康的成長,對所有企業實行了一系列保護制度。一是實行“寧靜日”制度。全縣所有具有一般納稅人資格的私營企業全部納入“寧靜日”保護范圍,采取分時、分體式管理,全縣分成6個執法區域,每個區域規定5天的執法檢查期,其余時間為企業的“寧靜日”,除公、檢、法、司等部門追捕嫌疑人等情況外,任何機關、單位和個人不得在“寧靜日”期間擅自進入保護企業進行檢查收費。許多老板形象地將“寧靜日”稱為“企業的星期天”。二是推行重點新建、在建項目“無干擾”制度。縣監察局對新建、在建1000萬元以上的項目列入“無干擾”保護范圍,經審核批準掛牌后,除主管部門進行質監、檢測、安監、規劃等正常檢查外,未經優化辦批準,任何部門一律不得進入“無干擾”掛牌企業檢查。三是嚴格執行進企“準查證”制度。各職能部門如遇特殊情況,或依據上級有關文件規定,確需在“寧靜日”期間進企檢查,或需到“無干擾”制度保護范圍內的企業從事檢查、收費等執法行為,需經縣優化辦批準、備案并開具“準查證”后,方可進入企業。四是實行“情節輕微不罰”和“大額收費、罰款備案”制度。除對假冒偽劣商品、涉及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及公共利益的重大違法行為進行重點查處外,對企業初次、一般性輕微的違規行為,以教育警告、限期整改為主,實行“情節輕微不罰”制度。同時,為規范執法自由裁量權,各執法部門凡對企業進行2000元以上的收費、罰款時,需事先向縣優化辦備案,否則,按違規處理。
強化監督,是確保環境優化的有效手段。一是建立優化發展環境聯系點。在全縣聘請了100名社會監督員,覆蓋了全縣9個鄉鎮,充分發揮接觸群眾多、接觸社會面廣的諸多優勢,有效提高了環境監察“網絡”建設。二是開通群眾舉報“綠色通道”。向所有優化發展環境監督員發放綠色信封,監督員可以隨時隨地將發現的問題寫入信封寄出,在全縣境內不論哪一個郵筒,郵政局都會用加急方式24小時內投送到縣優化辦。三是引入網絡舉報受理機制。公開舉報郵箱、QQ信箱,建立網絡留言舉報服務系統,全天候受理投訴;建立優化發展環境QQ群,通過QQ群及時向各監督員發布上級文件及工作精神,及時聽取各監督員的意見、建議及投訴;試行QQ接訪機制,通過QQ視頻聊天系統進行“現場”接訪。四是開通效能監測“110”。為加大對機關效能建設的監察力度,整合、強化監督舉報機制,我縣將優化辦、糾風辦及行政效能監察投訴中心三套人馬合署辦公,成立“效能110監測大隊”,公開統一受理投訴電話,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做到“有訴必接、有案必查、有查必果”。同時,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問題,以明察或暗訪等多種形式,隨時開展效能監測。
2011年7月,我縣工業園區被省政府批準為“省級經濟開發區”。目前,已經形成“一區兩園”的發展新格局,尤其開發區東區(烏馬營工業園區)是在兩年內崛起的一個新區,驚人的發展速度曾被上級領導所嘆指。為增強開發區的承載吸納能力,我縣不斷完善各項機制、基礎設施及配套設施,有效促進了企業向園區集聚,逐步構建起了一個現代化的產城一體發展框架。一方面,不斷完善基礎設施。按照“建設大園區、聚集大產業、實現大發展”的建設思路,不斷加強開發區基礎設施建設,構建了便捷暢通的交通網絡、優質穩定的電力網絡、快速高效的信息網絡,實現了水、電、路、郵、寬帶、天然氣、有線電視等“九通一平”。另一方面,全面改善配套設施。近年來,我縣逐步完善縣城各項配套設施,積極創新城市管理體制,不斷加大綠化、亮化、凈化、美化投入,全面開展城容城貌專項整治,縣城環境明顯改善。同時,漂亮舒適的住宅小區、幽靜高雅的休閑廣場、方面快捷的大型購物中心,大幅提高了我縣的服務配套功能,為投資者打造了一個“舒適、和諧”的人居環境。截止目前,開發區入駐企業已達100多家,成功引進了韓國獨資榮宇制釘、香港五連實業、加拿大佳美澳金屬制品等外資項目,先后承接了南風專用車、龍達電子、畢捷機電、瑞強五金等一大批國內外產業轉移項目。2012年4月28日,投資55億元的15個重點項目集中開工,產業聚集效應更加明顯;機械公司與中糧集團簽署合作協議,標志著我縣企業與世界500強實現了成功對接;益民公司在天交所成功上市,結束了我縣無上市企業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