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玲
(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水泥廠 河北邢臺 054103)
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要注重促進人的心理和諧,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引導職工正確對待自己、他人和社會,正確對待困難、挫折和榮譽。從某種意義上說,搞好職工的心理和諧就是建設和諧企業的基礎工程。
現代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生活和工作節奏急劇加快。面對巨大的工作和生活壓力,人們難免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和情緒問題,煩躁、焦慮、憂郁和孤獨已成為現代職業群體的心理通病。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緩解和排遣,不僅會直接影響個人身心健康,還會降低工作效率,進而對企業帶來諸多負面效應。可以說,職工的心理和諧關乎到了企業的效益和發展,進行職業心理健康管理非常必要。
通過深入的思想動態分析,職工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和情緒問題,原因大體是兩方面,一方面來自企業,另一方面來自家庭或員工本人。而這其中,來自企業方面的原因似乎更為直接。不少領導只是過分強調業績的重要,而忽視了對于員工工作壓力的疏導和緊張心理的緩解,使得員工們不僅身體處于極度疲憊的亞健康狀態,還要經常承受繁重的工作壓力和領導層的嚴格管理,這直接影響到員工的工作和生活狀態。另一方面,來自員工自身方面的原因也不容忽視。有些員工不愿主動與人交流,不太善于與人交往,包括與同事溝通,與領導交流,與朋友交往,反而總希望是別人主動接近自己,時間一長,領導、同事和朋友也就慢慢疏遠了與他的交流,難免會使得他產生被排擠和孤獨感,工作的心理壓力將會明顯增大。這些不善與人交往的員工往往非常敏感,帶著個人未處理好的情緒工作,希望別人像呵護溫室里的花朵一樣呵護他,但這種期望是不現實的。他們一旦在人際關系上碰壁,就會更加退縮,還會感到別人傷害了他。如此惡性循環,時間長了就沒有人愿意和他交往,這也是讓他感到有“壓力”的原因之一。
因此建立員工心理疏導體系,可以有效杜絕工作隱患,增加安全生產系數,同時還可改善職工的精神面貌,增加從業熱情,提升主觀能動性,使職工自覺、自愿、自動、自發的投入到工作中,創造良好的和諧工作氛圍。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加強教育,努力打造良好心態。良好的心態是心理和諧的重要標志,應大力倡導和弘揚。一是打造自尊自信的心態。通過幫助教育,使職工明確自己的優劣勢,確定適宜的成就目標,做到成就目標既不過高,也不偏低,增強自信心。二是打造積極向上的心態。將職工的思想和力量凝聚到本職工作中去。三是引導職工弘揚文明道德風尚。講道德、真誠守信、團結友愛是構建和諧人際關系、促進心理和諧的重要基礎。
完善制度,著力營造和諧環境。健全各項管理制度是維護單位正常秩序,保障職工身心健康,進而營造和諧環境的重要保障。一是困難職工資助制度,切實幫助職工減輕后顧之憂。二是職工教育制度,通過健康心理知識講座、咨詢等形式,及時發現并解決職工因生活、學習、情感等發生的問題,促使職工心理品質健康、均衡。三是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注意分配差距的過分懸殊和公平體現;四是完善獎懲制度。嚴格執行請假、考勤等制度,充分發揮獎金的激勵作用,懲處方面,要根據有關文件規定,公平執行。
以人為本,努力滿足合理需要。堅持廠長接待日等方式,搭建高層與職工的溝通平臺,對職工提出的合理需求,切實給予解決和滿足,解決職工后顧之憂。同時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地開展一些活動,如職工療養、兄弟單位之間的聯誼等,擴大職工的視野和交際范圍,增進職工間的了解與友誼。
加大力度,切實發揮工會作用。充分發揮基層工會組織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工會作為員工的“貼心人”和“堅強后盾”,要把關心職工心理健康作為工會的一個新的重點,采取積極的人性化的管理措施來緩解員工心理壓力。如除了組織傳統的文體活動之外,對職工進行定期的職業心理體檢,了解職工的職業心理狀態,及時發現問題并加以調節、定期舉行心理健康知識講座、開設職工心理咨詢室、應對工作焦慮和抑郁的放松訓練等,以幫助職工疏導部分心理問題。
總之,和諧企業要有和諧的勞動關系,員工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和諧對構筑和諧勞動關系是必不可少的基礎關節,緩解員工心理壓力,疏導員工負面情緒,建立成熟的職工心理預警和平衡機制,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真正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