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穎杰
(沈陽理工大學 遼寧沈陽 110159)
當代中國文化呈現出多元性,這是當代中國文化呈現形態的一種定性,也是當代中國文化發展客觀過程。當代中國文化的多元性在表層、中層和深層分別表現為文化形式的多元性、文化內容的多元性和價值觀念的多元性。在多元文化的性態中,我們必須把握好主流文化意識使之成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精神動力。黨的十八大指出,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加強先進文化建設,就要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引導性和主導性作用。作為高校的青年教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未來建設者的培養者,他們是先進文化的重要承載者之一,他們的文化價值取向對當代大學生人生價值觀的形成和取向產生重要的影響,所以青年教師必須要樹立正確的文化觀念,特別是要以先進文化來武裝頭腦,成為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當代中國先進文化的實質是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文化。從中國的民主革命歷程和社會主義建設過程可以清晰地看到當代中國先進文化形成和發展的歷史軌跡。以1919年的五四運動為標志,中國的文化開始決裂,新文化運動取代了舊文化的主導地位。清朝末期的救亡圖存的運動風起云涌,在文化思想界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思想解放運動。中國傳統的文化價值觀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人們清醒地看到,在舊有文化的統治下是無法實現民族獨立和國家復興的,轉而尋求新的思想文化。在各種思潮的斗爭中,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共產黨人的選擇,確立了以馬克思主義來改造中國社會的理想,這是一個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抉擇,至此中國的文化進入了嶄新的階段。
在社會主建設中,我們黨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當代文化的任務和目標,這是基于文化在社會實踐中的先導作用的認識深化結果。我們黨越來越認識到,社會發展的最終尺度是人與文化的進步,文化作為人的主體精神世界的表征,其對人的社會生活提供著一種恒久性支持。
高校的青年教師為社會發展提供著人文精神動力支持。在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歷史時期,高校青年教師一方面承擔著文化的創造,另一方面又承擔著文化的傳播職能,擔負著為社會培養合格人才的重任,因此,對高校青年教師需要不斷進行先進文化思想教育的探索和創新。
在社會主義建設進程中,特別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青年教師也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在各種利益誘惑面前,能否堅持正確的立場,對高等教育的事業發展來說至關重要。近一個時期以來,不同的文化價值取向也對高校青年教師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不正確的文化價值取向不僅對青年教師本人會有很深遠的影響,同時也會影響到青年大學生的文化價值取向。教師的言行會對學生產生重要的導向作用,特別是青年教師與青年學生距離感比較近,相互交流頻繁,要使青年學生文化價值取向正確,首先青年教師文化價值取向必須正確。因此,高校青年教師先進文化思想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青年教師的思想,在意識形態的多樣文化的存在和發展中,將其納入到青年教師主流意識形態的培養中,能夠更好地反映高等教育發展的客觀要求。
當前,在廣大的青年教師隊伍中間,在對當代中國先進文化的認識上還存在著很大誤區,進而導致他們在教育過程中會表達出不正確價值觀念,從而對教育對象的思想產生直接的影響。
當今世界,全球化引起世界各種思想文化,歷史的和現實的,外來的和本土的,進步的和落后的,積極的和頹廢的,展開了相互激蕩,有吸納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爭,有滲透又有抵御。當前我們正面臨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和十分艱巨的國內改革攻堅。面對國際上的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和國內思想文化、價值觀念的多元并存。我們正處在一個思想大活躍、觀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時代。伴隨著全球化、網絡化、數字化、信息化、市場經濟、商業社會、消費社會、資訊社會,人們思想活動和價值判斷的獨立性、選擇性、差異性和多樣性進一步增強,這一切都對高校青年教師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影響到了他們的文化價值取向,特別是在學術道德方面,學術道德失范、急功近利。
經調查發現,一些青年教師的文化價值取向同一些青年學生一樣,也表現出兩種極端的取向:一是追求文化復古;二是追求西化、歐化文化。這是兩個極端危險的傾向。
在追求文化復古方面,一些青年教師對我國的傳統文化非常感興趣,這本來是一件好事情,如果加以正確引導和甄別,有利于形成正確的文化觀。所謂文化觀,就是對我國文化本質的根本看法和觀點。眾所周知,我國古代文化中既有瑰寶也有糟粕,舍取其誰,這是一個價值判斷的過程。傳統文化是一個復雜的矛盾體,它的現代性問題需要具體分析和仔細剝離。而一些青年教師在此方面還存在著文化知識上的缺失,未能正確區分文化中存在的問題,在授課中時有不當言論,這既是對傳統文化的認知缺乏正確的認識,也是對當代中國國情的不正確認知。
青年教師不正確的文化價值取向,必定會導致行動的錯位,造成高校文化環境的復雜化和不健康發展,進而也會影響到校園的不穩定因素的增長,進而破壞良好的高等學校教育環境。這是教育工作者不希望看到的,所以要給予青年教師以正確的文化觀引導,確保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觀在他們頭腦中樹立,為高等教育的發展提供合格的生力軍。
構建正確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觀,需要把握青年教師的心態和人性需求,通過心理疏導和人文關懷,化解他們的心理矛盾,理順人際關系。通過人文關懷,關心他們、尊重他們、理解他們,才能建立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情感基礎,使廣大青年教師從心底里熱愛教育事業,能夠專心于學術和教學工作。具體來講,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來加強青年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是通過各種教學安排來加強青年教師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讓青年教師了解當代中國先進文化的演進歷程,也就是馬克思主義文化在當代中國的確立和發展。從文化形態上看,馬克思主義是西方文明土壤上產生出來的思想成果,其思維模式、理論樣式都具有西方文化的特點,這些形式和特點與中國文化及中國人固有的思維模式和特點是有差異的。因此,從中國共產黨成立之日起,就始終面臨著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的國情和具體的社會實際相結合,同中國的民族文化相融合的重大問題,也就是如何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曲折發展過程中,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國的民族文化相融合,從而使作為一種外來思想文化的馬克思主義融入了中國民族文化的生命和血脈之中,形成了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必須讓青年教師清醒地認識到,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決定我國文化建設的社會主義性質和發展方向,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靈魂,必須旗幟鮮明地堅持馬克思主義文化的指導地位,在指導思想上絕不能搞多元化。
二是通過專題講座,向青年教師進行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關系的教育。使得青年教師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積極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價值引導,在文化價值取向上,大力倡導和發展主旋律文化,擯棄那些腐朽的、落后的、低級庸俗的文化,保持積極健康向上的趨勢。堅持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一切優秀文化傳統,立足當代中國的現實,對歷史文化傳統“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并使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成為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
三是發揮老教師的先鋒模范作用,幫助青年教師正確認識本職工作。使得青年教師認識到,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是人民的選擇,各國在繼承和發展本民族文明的基礎上吸取其他文明的精華,按照自己的意志創造并享受美好的生活,是世界發展的重要動力。青年教師面對對外開放條件下西方資產階級的思想文化、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的挑戰和影響,保持清醒的頭腦,采取有力的措施和對策,把握文化建設的前進方向。
總之,只有加強青年教師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才能在世界各種文化相互激蕩的形勢下,在錯綜復雜的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中,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牢固地堅守社會主義的思想文化陣地,從而成為合格社會主義教育者。
[1]周中之.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當代中國文化發展中的引領作用[J], 馬克思主義與現實(雙月刊),2008(5)
[2]郭建寧. 關于當代中國文化建設的思考[J],學術探索2008(8)
[3]俞思念,雷 忠. 科學發展觀與當代中國文化建設[J], 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08(3)
[4]單 樺. 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文化建設[J], 山東社會科學,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