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鵬 李國強 周國兵
(68303部隊 甘肅武威 710068 68341部隊 陜西西安 710089)
推動國防和軍隊建設科學發展、加快轉變戰斗力生成模式,必須更加注重從思想上政治上建設部隊,這既是我們黨建軍治軍的光榮傳統,又是自覺抵制意識形態領域內“軍隊國家化”、“軍隊非黨化、非政治化”錯誤思潮的現實要求。
我軍是黨一手締造和領導的人民軍隊,85年的發展演變,軍隊的裝備更先進、服裝更漂亮,作戰思想也從小米加步槍的單一步兵作戰發展到空天電磁多維度一體化聯合作戰的高級階段,唯一沒有變化的是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這個核心。變化的是外在形式,不變的才是內在本質。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我軍永遠不變的“軍魂”,雖時光荏苒,歷史發展而堅定不移。永葆“軍魂”本色不變質,必須首先正確解讀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內涵與外延。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科學含義是指中國共產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從領導地位看,黨對軍隊的領導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性”。即在黨軍關系上,軍隊要堅決服從黨的領導;在部隊黨委與首長的關系上,首長要自覺服從黨委,行政領導要服從黨委領導。從領導與指揮權看,黨對軍隊的領導具有高度的“集中性”。軍隊的最高領導權和指揮權集中于黨中央和中央軍委。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就是要時刻在思想上政治上與黨中央、中央軍委保持高度一致,做到一切行動聽指揮,不逾矩、不越位,做到黨指揮槍,并且堅決杜絕和防止槍指揮黨。從領導原則看,黨對軍隊的領導具有“集體性”。民主集中制是黨在軍隊中的根本領導制度,按照黨委集體領導下的首長分工負責制,行使黨對軍隊的領導權。在每一個團以上及相當于團級以上單位成立部隊黨委,在營及相當于營一級單位成為基層黨的委員會,在連及相當于連級單位建立黨支部,以制度保證黨對軍隊的牢牢掌控和堅強領導。
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既是我軍區別于西方國家軍隊的顯著特點,又是我軍的政治優勢。恪守“軍魂”,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既是軍隊加強自身建設的根本保證,又是軍隊自身建設的尺度、標準。正是在黨的領導下,這些根本方針和根本制度才得以貫徹落實,保證了軍隊的高度穩定和集中統一,保證軍隊在政治上永遠合格,使我軍的革命化、現代化和正規化建設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經歷革命戰爭年代血與火的洗禮,以及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艱辛探索,人民軍隊在毛澤東軍事思想、鄧小平軍隊建設思想和江澤民國防和軍隊建設思想的正確引領下,我軍走出了一條不平凡的發展道路。從小米加步槍單一兵種作戰的初級階段到具備陸海空天電磁全域多維諸軍兵種聯合作戰的高級階段,我軍由弱到強,不斷發展壯大。
新的歷史時期,圍繞國防和軍隊建設主題主線,我軍緊盯世界新軍事變革前沿,拓展和深化軍事斗爭準備,部隊信息化建設水平、打贏未來一體化聯合作戰能力都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戰斗力生成模式轉到以信息為主導、以新型作戰力量建設為增長點、提高基于信息系統的體系作戰能力上來,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官兵素質提高、管理創新上來,轉到走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上來,部隊戰斗力顯著提高。科學統籌核心軍事能力和非戰爭軍事行動能力建設,部隊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能力不斷提高,經受住了各種急難險重任務的考驗。2008-2011年,全軍遂行非戰爭軍事行動任務共出動兵力244.4萬人次,組織民兵預備役782萬人次,派出飛機6700多架次,圓滿完成了各項任務,贏得了黨和人民的高度贊譽。回顧我軍近十年發展,既有軍事硬實力的突飛猛進,又有軍事文化軟實力的循序建構,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這一政治優勢。可以說,守住“軍魂”,就守住了了我軍不斷發展壯大的“源動力”。
催生黨的創新理論的過程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我們黨創立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三大理論成果。這些成果與時代同步發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能夠很好地指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科學理論。在三大理論的指引下,20世紀的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先后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一次又一次輝煌。科學發展觀是黨的創新理論的最新成果,是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寶貴經驗的總結和升華,是新世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是當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指導思想與時俱進的重要發展。[1]新時期,廣大官兵學習黨的創新理論就是學習科學發展觀,自覺用科學發展觀武裝頭腦,能夠提升個人思想認識水平,增強政治大局觀念,加深對人民軍隊本質屬性的認識,對于正確理解和把握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本質,進一步鑄牢“軍魂”意識,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在新的歷史時期,伴隨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步伐的加快,國防和軍隊建設正經歷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但同時我軍思想政治建設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在文化日益多元化的今天,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也更加激烈,一些錯誤思潮對人民軍隊的建軍原則和根本制度帶來很大沖擊。西方敵對勢力從來不愿看到中國的崛起,對我國進行“西化”、“分化”的政治圖謀從未改變,企圖破壞我黨同軍隊的關系,并大肆鼓吹“軍隊非黨化”、“軍隊非政治化”、“軍隊國家化”,妄圖改變我軍的性質,達到“和平演變”、“不戰而勝”的目的。學習黨的創新理論,自覺用科學發展觀武裝頭腦,用堅強的理論武裝構筑官兵抵御各種錯誤思潮的“防火墻”,使廣大官兵更加清醒地認識到我軍與黨血濃于水的密切關系。鑄牢“軍魂”,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從而保住人民軍隊的性質、本質和作風,保持我軍建設的正確方向,從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建設一支有著崇高政治信念的強大軍隊。
革命軍人不僅需要過硬的軍事素質,更要有過硬的思想素質。一支軍隊沒有文化是可悲的,有文化卻沒有立場的軍隊更是可怕的。[2]我軍是人民的軍隊,有著明確的政治立場,始終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時刻準備履行黨和人民賦予的新世紀新階段歷史使命。學習黨的創新理論,特別是在當前繼續深入學習領會科學發展觀的精神要義,有助于統一官兵思想、凝聚戰斗意志,增強大局觀念,提高政治敏銳性;有助于加深對 “軍魂”的認識,鑄牢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思想基礎;有助于理解和貫徹黨在新時期的基本路線、基本方針和基本政策,提高行動上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有助于提升官兵高舉旗幟、聽黨指揮、履行使命的思想素質,提高官兵的政治覺悟。發揮黨的創新理論在提升官兵思想素質上的助推器作用,時刻鑄牢“軍魂”意識,特別是在大是大非面前,守住思想主陣地,永遠保持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
[1] 扈樹生主編.黨的創新理論與實踐專題研究.空軍指揮學院,2006.9
[2] 范愛華著.通過思想政治建設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