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霞
(西柏坡紀念館 河北石家莊 050411)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比魏问聵I的成功離不開艱苦奮斗。艱苦奮斗是我們黨在長期革命、建設過程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也是我們黨的政治本色。堅持和發揚艱苦奮斗是我們黨一個永恒的主題。西柏坡時期,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艱苦奮斗、廉潔自律,和人民群眾同甘共苦,中國革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輝煌成就。歲月漸行漸遠,黨的領袖身影在新世紀曙光下依舊昂然矗立在人們的記憶中。領袖在人民心中的永恒和不朽,不僅因為他們為國為民建樹的偉業和貢獻,還有他們的精神和情懷,浸潤著今天的事業,滋養著人們的心田。他們為國為民艱苦奮斗、不搞特權廉潔奉公的崇高精神和偉大風范成為一筆歷久彌新、不斷煥發現實生命力的精神財富,吸引著人們去聆聽、去體味、去感悟。
艱苦奮斗是一種節儉的作風。毛澤東要求別人的他自己身體力行,率先垂范。在西柏坡時,作為黨的領導人,盡管毛澤東完全有條件生活得好一些,但他依舊堅持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作風,時時處處以艱苦奮斗、廉潔奉公的模范行為教育和影響全黨。
西柏坡的十個月是毛澤東革命生涯中最繁忙的時期之一。他借住的是當地老鄉家的土坯壘就、灰沙砸頂的民房。因為工作繁忙,吃飯不定時、不定頓,總要多次催促提醒才吃,經常一天只吃一頓飯。而且飲食簡單,從不挑揀,最喜歡吃二米飯(大米和小米),常常是一盤地瓜或煮一茶缸麥片粥便充當一頓飯。飯菜撒到桌子上,隨手拾起便送入嘴里,直到進城十幾年后他還是這樣。他一生粗茶淡飯,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極為簡樸,擦臉擦腳用一條毛巾,是全民艱苦奮斗的楷模,全黨廉潔自律的學習典范。
西柏坡的生活比在延安時雖有改善,但還是很艱苦。因為物資匱乏,由后勤部門按規定發放的衣服鞋襪常常不能保障供給。從中央領導到普通戰士,衣服破了,就打上補丁繼續穿,“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周恩來在西柏坡穿的布鞋,還是警衛員王還壽在轉戰陜北時做的。磨得前面都露出了腳趾頭,他就請身邊手巧的工作人員給補了兩個包頭,一直穿著進了北平城。進京以后他也舍不得扔,在晚上辦公時又把它當成便鞋穿。
偉人在節儉方面為國人做出了表率。小到一個人、一個家庭,大到一個國家、整個人類,要想生存,要想發展,都離不開勤儉節約??梢哉f修身、齊家、治國都離不開勤儉節約??墒请S著我國綜合國力的迅速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改善,有多少人還記得這一優良傳統,有多少人還在勤儉節約?面對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奢侈、浪費現象,又有多少人在反思、在行動?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勤儉不是吃苦,是對有限資源的珍視;節約不是受累,是對艱辛勞動的尊重。即使現在物質條件再優越,我們依然要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
艱苦奮斗是一種奮斗的精神,是始終抱定信念,不畏艱險和困苦,朝著既定目標前進的精神動力。從一定意義上說,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艱苦奮斗的歷史。為了偉大的共產主義事業,成千上萬的共產黨人在極其艱苦的環境中英勇奮斗,不少人犧牲了寶貴的生命,譜寫了艱苦奮斗的壯麗篇章。遼沈戰役期間,為配合戰役的順利進行,楊成武兵團面臨“準備餓四天肚子,吃三天草”的困難,硬是拖住了綏遠傅作義集團。東北野戰軍幾乎在無險可守的塔山,堅守了七天七夜,頑強地阻擊了敵人的援軍,保證了攻克錦州任務的順利完成?;春鹨壑校嗣窠夥跑?0萬對國民黨80萬,以壓倒一切敵人的氣勢,經過66天艱苦卓絕的英勇奮戰,取得了勝利。在西柏坡,正是憑借艱苦創業的奮斗精神,黨帶領中國人民取得了三大戰役的輝煌勝利,推翻了統治中國22年之久的蔣家王朝,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后勝利。
為了新中國的建立,為了全體勞苦大眾的幸福,前線的戰士前赴后繼浴血奮戰,西柏坡的五位書記土坯屋內的燈光徹夜不息,經常是通宵達旦的工作。被譽為“黨和人民的駱駝” 的任弼時,國民黨統治時期曾兩次被捕入獄,身體受到嚴重摧殘。在西柏坡時除了血壓高,還有心臟病和糖尿病,按病情早該脫離工作專門休養了,可他仍堅持夜以繼日地工作。醫生規定他每天工作不超過四個小時,毛主席勸他注意休息,甚至批評他,可他從未休息過一天,還對身邊的醫護警衛人員說“能堅持一百步,就不走九十九?!?/p>
辦公室內一個二尺寬、齊膝高的小木桌旁邊,劉少奇帶病起草了改變中國農民命運的《中國土地法大綱》。1947年夏的炎炎烈日下,全國土地會議在西柏坡村西惡石溝西岸召開,舊房基上臨時搭了個布篷、放了兩張長條桌算是主席臺,來自全國各解放區的代表散坐在石頭上、以膝蓋為桌做會議筆記。胃病尚未痊愈懷揣暖水袋的劉少奇在會上作報告,強調:“我們一切政策的制定、修改和執行,都必須有群眾觀點,走群眾路線,測量政策的正確與否,要以最大多數人民的最大利益為標準”。近兩個月的時間,簡樸的會場、艱苦的條件,摧毀了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的根基,實現了中國農民土地回老家的千年夙愿,為勞苦大眾謀得了福祉,贏得了占中國絕大多數農民的民心,獲得了成就偉大事業的偉大力量,才有了最后的勝利。
艱苦奮斗不僅是革命戰爭年代我黨克敵制勝的法寶,新時期艱苦奮斗是黨保持和人民群眾血肉關系、拒腐防變的一個重要法寶。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面臨勝利后全國執政的嚴峻考驗,熟諳中國歷史的毛澤東高瞻遠矚,提出“兩個務必”諄諄告誡全黨,不以功臣自居,不被權力腐蝕,勤政廉潔自律,務必繼續艱苦奮斗創建新中國,敲響了拒腐防變的警鐘。
毛澤東不僅是“兩個務必”的提出者,工作生活中他率先垂范,從不以自己是黨中央主席在生活上稿特殊化,以身作則維護中國共產黨人勤政為民、廉潔自律的政治本色。1948年12月26日是毛澤東55歲生日,淮海戰役激戰正酣,他密切關注前線戰局變化,經常通宵達旦的工作,吃不好也睡不好。中央機關一些同志想做一頓紅燒肉給他祝壽,既補充營養保證連續工作的體力和精力,又讓他放松一下。得到消息后他嚴詞拒絕,并提出要求,“今后不要給黨的領導人過生日祝壽,要定為制度,誰都不能違反。”七屆二中全會上據毛澤東提議通過了“六條規定”,其中“不做壽”作為黨的紀律,永遠寫入了黨的文件中。
偉人不僅嚴于律己、廉潔奉公,對子女高標準嚴要求,不允許搞半點特殊。因劉思齊差幾個月才到結婚年齡,毛澤東不僅堅決不同意26歲的兒子毛岸英結婚的請求,并嚴厲批評教育,要他帶頭遵守制度和紀律,給別人做表率。進京前,仍穿著灰布舊軍裝的朱德總司令把在外下鄉的兒子朱琦叫來,專門和他吃了頓難得的團圓飯,小米粥、窩窩頭、兩盤拌野菜,飯菜還不如兒子常吃的大灶食堂,言傳身教地對兒子進行艱苦奮斗的思想教育。任弼時十分疼愛的小兒子任遠遠,同姐姐一起私自開條讓警衛領了六尺白布給小童車做車衣。任弼時知道后嚴肅地批評教育,并讓姐弟倆把六尺白布退還后勤處。
西柏坡時,日理萬機的毛主席工作之余田間地頭手把手教鄉親先育秧后插秧以提高水稻產量,幫助改善生活;60歲的朱總司令雙腳沾滿泥土、衣服汗濕,和鄉親們一起澆地拔草、拉樓種地;身體消瘦的劉少奇忍著胃痛走遍滹沱河兩岸大小村莊走鄉串戶調查土地改革的情況;周副主席雨夜提著馬燈和大家一起用雙手挖土解救出坍塌窯洞里的年輕戰士……在主席號召下,中央機關同志還牽著牲口熱情幫老百姓夏割麥,秋收稻,搶秋奪夏。一代偉人以深厚的人民情懷,艱苦奮斗、廉潔自律,和人民群眾同甘共苦,贏得了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和愛戴。到了端午節,西柏坡鄉親們成群結隊往大院里送粽子,中秋送月餅,就像相處多年的老鄰居?!白詈蟮囊煌腼堄脕碜鲕娂Z,最后的一尺布用來做軍裝,最后的老棉被蓋在那擔架上,最后的親骨肉含淚送戰場?!边@首流傳至今、感人至深的支前民謠,更反映出軍民一心、黨群同心的魚水深情和人民群眾對黨和人民領袖的熱愛和擁戴。
繼承和發揚艱苦奮斗可以使黨員干部保持清醒的政治頭腦、奮發向上的精神狀態,抵御腐朽思想的侵蝕。淡忘了艱苦奮斗就極可能成為金錢、物欲的俘虜,脫離了群眾,背離了黨的宗旨,甚至以功臣自居,變得不可一世、奢侈無度,讓群眾反感痛恨。失去了民心、失去了群眾的根基,就將一事無成。文強、劉志軍等演變過程告誡黨員干部,越是在形勢好、機遇好的時代,更要牢記艱苦奮斗,用敢吃苦、能吃苦的精神深入群眾,密切聯系群眾,真正踐行群眾路線,才能無愧于人民賦予的權力,更好地擔負起為國為民謀福祉的職責和使命。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黨的各級干部保持艱苦奮斗,就會產生同心同德、凝聚人心的強大感召力,就能夠激發廣大人民群眾為黨和國家的事業共同奮斗。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我們距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越近,就越需要鍥而不舍、馳而不息地艱苦奮斗。惟有艱苦奮斗,開拓前進,才能克服一切困難,走上勝利坦途。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營養劑。當年的兩個“務必”、六條規定,到今天正在力行的中央八項規定、軍委十條,以及正在開展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讓我們聽到了西柏坡的歷史回音。只有把艱苦奮斗植根于思想和自覺行動中,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才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國夢的“趕考”新征程中做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