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章冬
(安徽省繁昌縣孫村鎮農業綜合服務站,安徽 繁昌241200)
城市森林可以直接吸收城市中釋放的碳,同時城市森林通過減緩熱島效應,調節城市氣候,減少我們使用空調的次數,可以間接減少碳的排放,仿佛人們就生活在“天然氧吧”里的“森林城市”中,最終目的是為了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還我們城市一個清潔、健康的“肺”,讓我們生活在一個可持續生存和發展的生活空間。
低碳城市建設也呼喚著城市森林,因為城市森林可以直接吸收城市中釋放的碳,可以間接減少碳的排放,城市森林不單只停留在美化城市的功能,還能夠帶來帶有泥土和青草氣味的新鮮空氣。仰望天空,天高云淡;遠處眺望,滿目綠色;張口呼吸,沁人心脾。
城市森林的內涵豐富。從國內外對城市森林概念的界定來看,它已不僅僅指一般意義上的樹林。狹義上講,城市地域內以林木為主的各種片林、林帶、散生樹木等綠地構成了城市森林主體;而廣義上看,城市森林作為一種生態系統,是以各種林地為主體,同時也包括城市水域、果園、草地、苗圃等多種成分,與城市景觀建設、公園管理、城市規劃息息相關。因此,城市森林的建設既要重視傳統意義上的具有一定面積的樹木群體的森林涵義,又不能忽視單株樹木的作用。有關專家指出,我國的城市綠化建設應抓好3個轉變:從注重視覺效果向視覺與生態功能兼顧的轉變;從注重綠化建設用地面積的增加向提高土地空間利用效率的轉變;從集中在建成區的內部綠化美化向建立城鄉一體的城市森林生態系統的轉變。
繁昌縣位于皖南北部,長江南岸,隸屬蕪湖市,屬于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地處北緯30°37′~31°17′,東經117°58′~118°22′。全縣總面積590km2。南倚皖南山系,北望江淮平原。浩浩長江,自縣域西南向東北川流不息,峨溪河由南向北穿城而過,匯入長江。繁昌縣城區面積14.24km2,其中建城區面積10.80km2,縣城區人口6.82萬人。城市道路總長44.8km,人行道面積36萬m2。
(1)資源豐富,具有建設城市森林的后發優勢。小城鎮處于城市的郊區或廣大農村地區,與大城市相比有著相對豐富的生物資源作為城市森林建設的基礎材料。
(2)自然條件優越,具有再創造的良好基礎。依托于廣大農村,使得繁昌縣城市森林建設有著良好的大環境和進行再創作的基礎。
(3)外部條件不成熟,限制了城市森林的建設。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資金投入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城市森林建設的發展。二是管理工作不到位,多為粗放型管理,普遍存在缺乏專業人才,各部門分工不明確,缺乏統一協調合作的問題;另外,城區外圍的城市森林,只栽不管或基本不管現象突出[2]。
繁昌縣城市森林的建設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在其建設過程中存在一些不足,概括起來主要存在以下兩方面的問題。
(1)缺乏統一規劃,總體功能下降。在繁昌縣,城市森林建設規劃相對滯后,往往因道路拓寬改造和市政建設使之前功盡棄,沒有形成部署協調一致的工作格局,常常是各部門單邊行動,造成綠化成果無法鞏固。
2.2 不同BMI范圍的PCOS患者的PTX3、瘦素、性激素及HOMA-IR水平比較 肥胖組PCOS患者的瘦素、HOMA-IR均高于非肥胖組(P<0.05),肥胖組PCOS組患者的PTX3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植物配置不合理,生態功能弱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綠化植物種類較少,大多數綠化點的喬、灌木樹種只有五六種,且各綠化點之間的植物種類基本相同,有的綠化點甚至只有一種,這嚴重影響了城市森林生態功能的發揮。二是群落結構簡單,許多建成區城市森林存在“重園林、輕森林”的問題。常見的典型森林原有的喬木層、灌木層、草本層、層間植物等多種層次結構,被單一的草坪上種植很少的喬木和灌木外加一些草本花卉所代替,雖然這種綠化模式具有早期景觀好、見效快、綠化投資少等特點,但在凈化空氣、吸附灰塵、制造氧氣、減少“熱島效應”、降低噪聲等方面的生態效應大打折扣。據分析,由喬、灌、草結合組成的生物群落,其綜合生態效益,為單一草坪的4~5倍。同時,城市森林利用其樹木及豐富的伴生植物在根際微生物作用下,可以發揮更大的生物修復效能,促進城市土壤資源的生態修復和可持續利用[3]。
城市森林建設目標:全面加快縣城綠化工程建設,完善城區綠地系統結構與布局,提升園林綠化管理水平,改善城區居民的生產生活環境。到2014年底城區新增綠地面積220.9hm2,其中新增公園廣場面積77.92hm2,縣城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38%以上,綠地率達33%以上,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2m2以上,城區周邊環境得到有效的保護與改善,實現創建安徽省森林縣城、安徽省園林縣城的目標,力爭2016年創建國家園林縣城[4]。主要措施有以下方面。
(1)實施城區沿河景觀綠地建設工程。結合城市防洪、河道整治全面推進沿河綠化景觀工程建設,建成中心城區峨溪河、南門河、西門河、安定河、牛口山河、前沖山河、城北長興圩主河道。規劃區內河流綠化率達100%,大部分河段林帶寬度達到50m以上,全面實現河清、岸綠、景美的目標。
(2)實施以縣城三大出口為重點的道路景觀與防護林建設工程。完成S321、S216、馬仁山路等重點道路景觀軸建設,提升新建市政道路的綠化標準與質量,建成較為完善的道路綠化網絡。城區道路綠化率達100%,三大出入口林帶寬度達50m以上。
(3)實施鐵路、高壓供電、供氣走廊防護林建設工程。兩年內完成縣城規劃區內蕪銅鐵路、寧安城際鐵路,500kV、220kV高壓走廊,蕪—銅天然氣高壓管道沿線防護綠地建設任務。防護綠地可與苗木花卉生產相結合,部分人流較為集中,條件適宜的地塊規劃建設小微型景觀游園。
(4)實施老城區綠化升級改造工程。對迎春路、峨溪路、渡江大道、馬仁山路等老城區主要道路及中心花園、柯沖廣場等街頭綠地進行升級改造,結合舊城改造提高老城區的綠化面積,完善綠地布局,實現多數居民出門500m有一座1000m2以上公園或街頭綠地的要求。
(5)實施園林單位創建工程。加強小區綠化、單位庭院綠化、企業廠區綠化工作,實施拆墻透綠工程,開展園林小區、園林庭院、園林廠區創建工作。新建的商品房開發小區、安置小區綠地率必須達30%以上,鼓勵企業在滿足節約用地要求的前提下增加廠區綠地面積。
(6)實施綠道建設工程。按照省市綠道網絡的總體規劃要求,結合繁昌城區實際編制縣域綠道總體規劃,啟動縣城綠道示范段建設。
(7)實施城郊生態保護與建設工程。啟動峨溪河濕地公園建設和繁昌窯遺址文化公園保護與利用工作,對城區上游河道及水源地進行疏浚整治和綠化,縣城周邊的山體植被進行保護和綠化,形成城市森林生態保護屏障。
(8)實施綠化管理提升工程。健全城市園林綠化管理機構,增加專業技術人員,加強管理制度建設,使園林綠化管理工作盡快走上制度化、常態化、規范化。嚴格實施綠線管理,及時查處侵占、破壞園林綠化設施的行為。強化日常維護,全面實施園林綠化精細化管理,有效提高管護水平。
(9)實行多管齊下,協同投資建設。除城郊的峨溪濕地公園和繁昌窯遺址文化公園外,縣城規劃區內30個項目規劃建設面積220.79hm2。其中,公園綠地6個項目77.92hm2,道路綠化4個項目29條道路26.75hm2,老城區綠化改造5個項目2.91hm2,由政府投資建設;防護綠地8個項目64.12hm2,2/3涉及城市景觀由政府投資建設,1/3可引進社會資金投資建設;單位小區綠化(7個項目,49.10hm2,3928萬元)由建設單位、開發企業投資建設。
(10)提早計劃,分步實施。2013年建設項目中,公共園林綠化工程啟動征地拆遷工作,6月底前完成規劃設計和工程招投標,盡快開工建設,確保年底前完成建設任務;小區、機關單位附屬綠化工程根據總的目標任務要求和主體工程進展情況,提前安排規劃設計和招標工作,確保按期完成年度計劃。2014年建設項目,縣規劃局和建設單位在2013年8月底前完成規劃建設方案的編制,盡早安排征地拆遷工作,2013年10月底前完成招標工作,積極創造條件盡早開工建設,主要建設項目2014年5月底前完成建設任務,為年底前完成工程驗收和創建工作總體驗收創造條件。
[1]孟德鋒.河南省繁昌縣發展研究[D].鄭州:河南農業大學,2006:6~11.
[2]朱 珊.安徽省繁昌縣發展差異研究[D].杭州:安徽大學,2005:1.
[3]張慶費.城市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及其在園林綠化中的應用[J].大自然探索,1997,16(62):98~100.
[4]繁昌縣政府.繁昌縣創建森林(園林)縣城工作方案(繁政辦秘[2013]53號)[R].繁昌:繁昌縣政府,20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