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春雄,傅志真,葉億明
(浙江省遂昌縣林業局,浙江 遂昌 323300)
林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既是一項基礎產業,又是一項關系生態環境建設的公益事業,肩負著優化生態環境和促進經濟發展的雙重使命。遂昌縣對于林業發展非常重視,特別是關系到人民群眾長遠未來的生態建設更是重中之重。因此,有必要深入分析林業生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再根據遂昌縣柘岱口鄉的實際制定出建設措施,從而推動林業生態建設。
柘岱口鄉在生態建設與發展過程中,堅持多措并舉、持之以恒。其在生態建設與發展的做法可概括為“7個結合”:科學規劃,穩步實施,做到近期規劃建設與長遠目標相結合;突出重點,以點帶面,做到重點建設與面上發展相結合;因地制宜,雙管齊下,做到植樹造林與封山育林相結合;借助外力,啟動內功,做到項目造林與社會造林相結合;以效為本,統籌兼顧,做到重視生態效益與注重經濟效益相結合;強化科技,注重實效,做到強調造林數量與重視造林質量相結合;多措并舉,標本兼治,做到生態建設與生態保護相結合。
在過去長期的建設與發展中,通過封山育林來恢復植被和改善生態的這部分林地面積在現有林地面積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但這部分林地多數屬次生林和低價值林,林種多而雜,潛在經濟效益低,對增加林農收入,加快山區脫貧奔小康的貢獻率低下,對山區農村可持續發展難以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即分山到戶時,大部分村組實行細劃細分,一戶林農有多處山林,有的多達10余處,而每處山林面積多則幾十畝,少則二三畝,“一戶多處山,一山多個主”現象十分突出,既不便于管理,更不便于規模化經營和林權流轉,以及產業化建設與發展。
隨著森林植被的有效恢復,森林覆蓋率大幅度提高,活立木蓄積量逐步增加,如何鞏固生態建設成果,實現其效益最大化,已經現實地擺在人們面前,需要認真研究和探討。同時,隨著植被恢復和林分改善,森林防火形勢更加嚴峻,林政資源的管理力度應更加強化。
近幾年對礦產資源的大量開采,破壞了礦區植被,特別是廢渣、棄土等廢棄物大量形成,隨意堆放,已造成嚴重環境污染,如果不及時有效治理,勢必會動搖剛剛恢復不穩定的生態平衡基礎。
在全面達到生態建設標準的基礎上,結合遂昌自身特點,在一些優勢指標上達到更高的標準;在生態創建的機制、體制上不斷創新,一些好的做法可以實現制度化、規范化,確保生態創建工作的連續性。同時,結合生態文明建設,在生態產業和循環經濟、生態人居、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生態文化等方面繼續擴大建設規模,深化內涵,多做探索。
節能減排工作是我們的重點工作,柘岱口鄉作為遂昌的生態屏障和水源地,也要自我加壓,確保節能減排任務逐級分解,責任到位,措施落實。要將環境準入作為經濟調節的重要手段,淘汰落后的生產能力,促進產業升級,實施清潔生產,積極推進循環型企業建設。
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在發展農村經濟、提高農民收入的同時,大力實施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加強土壤污染防治,重點解決好農村生產和生活中的環境問題,不斷改善農村環境面貌。要繼續加強飲用水源保護和生態建設,維護生態安全。
以科技和基礎能力建設為重點,建立和完善高效、穩定、配套的能力保障體系。加強科教興縣能力和科技支撐能力建設,在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等各個層面,努力提高綠色科技的含量,開展生態環境質量評價及安全預警、預報系統,不斷提高生態建設的科技支撐能力。
加強科學發展觀、生態文明、環境保護知識的宣傳和教育,進一步提高全社會環境保護意識。嚴肅查處環境違法案件,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推進生態建設的良好氛圍。繼續保持這樣的良好勢頭,為經濟社會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和諧環境做出貢獻。
在荒山荒地造林已經基本結束的前提下,有計劃地對次生林和低價值林林地實施更新造林。在具體的實施中,必須把握統一規劃、適地適樹、平穩過渡3個原則。
抓住當前正在開展的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這一難得的機遇,采取措施,創造條件,逐步實現集體林地依法有序流轉,逐步走上規模化經營、規范化管理、產業化發展的路子。
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依法、科學、合理地對成熟林、成材林進行有計劃的采伐利用和經營,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在鞏固生態建設的同時,最大限度地利用生態建設新成果。
[1]周生賢.中國可持續發展林業站略研究調研報告[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2:216~224.
[2]張建國.現代林業論[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