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江濤,卓仁發
(湖北省宣恩縣林業局,湖北 宣恩 445500)
野生動物在維護生態平衡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野生動物保護是一項生態性、公益性、社會性很強的事業,日益成為社會所重視和關注的熱點和敏感問題,甚至關系到一個國家、地方的形象和文明程度。宣恩縣位于鄂西南邊陲,北緯30°,境內野生動物資源豐富,由于傳統觀念的影響和經濟利益的驅使,亂捕濫獵現象時有發生,嚴重影響到野生動物的棲息和繁衍。為加強宣恩野生動物資源的保護,筆者對該縣野生動物資源的保護進行了一定的研究。
宣恩縣地處鄂西南邊陲,位于東經109°11′~109°55′,北緯29°33~30′12′,南北長73.9km,東西寬71.5km,屬北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濕潤山地氣候,四季分明,冬暖夏涼,境內山巒起伏、溝壑縱橫,全縣林業用地1870km2,占國土面積的68.5%,森林覆蓋率68.38%,良好的生態環境保障了野生動物的棲息與繁衍,使得該縣野生動物資源十分豐富,僅境內的七姊妹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就有野生動物146種,其中有國家保護的珍稀動物白冠長尾雉、紅腹錦雞、大鯢(娃娃魚)、水獺、大靈貓、小靈貓、獐、林麝、蘇門羚等,還有經濟價值較高的果子貍、穿山甲、狗獾、黑熊、黃麂等。
由于利用野生動物有著悠久的歷史,長期以來“野生無主,誰獵誰有”的習慣思想比較嚴重,加之受經濟利益的驅使,對蛇類、濕地鳥類和冬季獸類的亂捕濫獵情況尤為突出,嚴重破壞了該地陸生野生動物的生息環境。如:2004年底,湖南龍山縣的向某伙同其兄、其叔與宣恩縣珠山鎮的郭某、李某5人,在天井堡采取挖坑、埋網、誘騙的方式非法獵捕了11只獼猴。2009年9月,龔某在椿木營鄉非法獵捕了6只飛狐(棕足鼯鼠),準備運往湖南販賣,被該鄉派出所民警查獲。
宣恩縣現有的野生動物資源雖然豐富,但可利用資源不多。近幾年來,隨著野生動物藥用、食用、保健、工業用等方面的價值被不斷地發掘和利用,越來越多的保健食品和藥物需以野生動物作原料,賓館酒樓野生動物的菜肴也越來越受到顧客的青睞,社會消耗對野生動物需求量的猛增,對資源的壓力越來越大。在群眾的保護意識沒有達到應有的高度和保護管理力度不足夠強大的情況下,其結果往往是野生動物遭到過量的獵捕,導致資源本底的持續下降。
宣恩縣對野生動物棲息地產生較大干擾的人為活動是森林植被破壞,大型水利工程、城市化和集鎮化建設等,使許多野生動物失去了棲息地或將棲息地人為割離。各種地質災害對棲息地的破壞也十分嚴重,引起一些動物當場死亡或失去棲息地后被迫遷徙。
例如爬行動物繁殖周期長,人工養殖技術尚未得到解決,蛇類養殖技術不成熟,利用水平粗放,綜合利用和深度開發水平較低,大多數通過直接食用被消耗掉,資源的綜合利用率一直較低,不管是取膽棄蛇或取肉棄膽,都存在著嚴重的浪費,如此勢必造成資源的大量消耗和浪費。
在鄉鎮一級,至今沒有設置保護管理機構,有的連專職保護工作人員都沒有;在許多鄉鎮林業工作站,保護管理職責常常被忽視。此外,在一些極度瀕危野生動物和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分布區、自然保護區,至今沒有設立專門的保護機構,在不少野生動植物繁育利用較集中的地方,以及野生動植物產品的集散地,沒有執法監管隊伍,有的雖然成立了機構,卻是無編制、無專職人員、無經費的空架子,資源保護和執法監管工作根本就開展不起來。同時,由于保護管理工作專業性、政策性強,基層保護管理人員總體素質不適應現階段保護工作的要求,導致對法律法規和政策的理解出現偏差,很多政策貫徹到基層時,就走了形變了樣。
許多亟待開展的工作沒有法律法規依據,也得不到法律法規的保障。例如,現行的《自然保護區條例》在管理機構設置、經費保障等方面的有些規定跟不上保護形勢的發展;《野生植物保護條例》對許多管理環節沒有做出規定,難以實施有效的執法監管;對野生動物損害補償問題,大部分地方沒有制定補償辦法和標準。
野生動物資源的保護要正確處理好保護與合理利用的關系,要以項目為載體爭取資金投入,在機構和編制問題上實施上下聯動,將生態補償范圍擴大到地方級自然保護區,調整審批權限、集體林改革與保護等,從制度、監管、問責、懲處、宣傳五方面著手,破解野生動物保護難題。
一方面隨著時代發展,健全和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如對野生動物捕、售行為的事實認定、保護范圍等都當有所完善和加強;另一方面,著手啟動宣恩縣野生動物資源調查,掌握資源本底數據,研究編制好《林業“十二五”規劃》的野生動植物保護總體規劃,爭取發布《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拯救保護實施方案》、《極度瀕危野生動物拯救保護規劃》和《宣恩縣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體系建設規劃》,推進野生動物損害補償試點,積累經驗,研究和發布規范化管理政策,逐步實現野生動物損害補償工作的制度化;依法制定補償辦法、補償標準,盡快出臺地方配套法規,爭取早日納入中央財政補助的試點范圍。
我國自然災害頻發,一旦發生在野生動植物集中分布區域或自然保護區,將對資源造成難以預料的損失。在這些區域一旦出現環境污染、亂捕濫獵、亂挖濫采等情況,也將直接威脅到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的安全。此外,野生動物疫源疫病還直接關系到公共衛生安全,責任重大。對上述潛在的隱患,各級林業主管部門一定要未雨綢繆,制定周密的應急預案,做好應對突發事件的人員組織、物資儲備,加強平時應急演練,建立一支訓練有素的應急隊伍,堅持觀測、監測,發現情況及時上報,一旦遭遇突發事件時要在當地政府的領導下,協調相關職能部門,穩妥處置,將突發事件可能導致的危害或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人員素質不適應形勢,是保護法律法規和政策貫徹落實難以到位或者走形變樣的主要因素。要建立制度,為保護管理人員定期提供多種形式的培訓、交流機會,促使他們及時更新保護理念,掌握保護專業知識和最新科技動態,準確理解保護法律法規和政策要求,提高他們保護管理的實際能力;要逐步建立人員考核達標上崗制度,促使保護管理人員自覺學習保護法律法規、政策和專業知識,形成自我學習、自我提高的良好風氣;還要組織編制、完善工作手冊和技術指南,逐步實現巡護、監測等保護管理行為的規范化。
加大執法力度,強化監督檢查,確保各項保護和疫源疫病監測防控措施落到實處。濫捕亂獵濫食野生動物之所以頻繁上演,與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監管部門不作為有直接關系。各級林業主管部門要加大對現有法律、法規的執法力度,使違法者承擔更大的風險和代價,迫使其放棄捕獵野生動物、食用野生動物。
(1)切合實際,采取措施,提高防控職能。根據轄區實際,有針對性地制定防控預案,公布舉報電話、加強巡護和對護林防火隊伍的領導與監督,充分發揮護林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廣大群眾的監督作用,做到防患于未然,大造“嚴打”聲勢,進一步增強森林公安機關的威懾力。
(2)與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協同作戰,對集貿市場及商店進行全面檢查和集中整治。森林公安局與縣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及時取得聯系并密切配合,對全縣的集貿市場和經營野生動物制品的商店進行全面檢查,對無證經營野生動物及其制品的商販依法進行查處,從末端切斷販賣野生動物的流通渠道。
(3)加強對交通要道的車輛檢查,切斷販運野生動物及其制品運輸通道。根據實際情況,宣恩縣森林公安局在209國道及省道對過往車輛進行晝夜檢查,嚴防嚴查,進一步擴大了行動的影響面,保持了嚴厲打擊破壞野生動物資源違法犯罪活動的高壓態勢。
從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的戰略高度,切實提高對野生動物保護和疫源疫病監測防控工作的認識。只有保護好野生動物,人類才具有良好生態環境和生存基礎,才擁有一個鳥語花香、鶯歌燕舞、生機勃勃的美好家園。同時,野生動物的保護狀況直接關系到國民形象和國家聲譽,對社會、經濟、文化、外交的影響越來越廣泛。認真開展保護野生動物資源重要意義以及野生動物保護法律法規的宣傳工作,提高廣大人民群眾法律意識和保護野生動物的積極性。將宣傳材料印發至轄區各村組,做到家喻戶曉,制作宣傳標語并在縣電視臺滾動播出,不定期出動宣傳車,發放宣傳資料,營造全民愛護、保護野生動物的良好社會氛圍。通過宣傳引導,使人們逐漸明白食用野生動物有害無益,是愚蠢和不文明的行為。只有食用野生動物的行為減少,野生動物失去銷路,才有可能遏制非法捕獵野生動物現象的發生。禁止食用野生動物,林業系統干部職工要做出表率,林業系統不得用野生動物菜肴招待客人,林業干部職工不得非法食用野生動物。
[1]張國慶,唐景文.市縣級野生動物保護機構的現狀及發展對策[J].林業勘查設計,2010,156(4):100~101.
[2]段艷紅,文 博.我國野生動物保護問題研究[J].新鄉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25(4):49~51.
[3]張 晉.我國野生動物保護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科技創業家,2011(3):252~253.
[4]鄒潔建.我國野生動物保護工作的幾個熱點問題及解決措施[J].廣東林業科技,2009,25(4):7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