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麗,何 敏,簡睞明
(1.四川省會理縣鹿廠片區林業站,四川 會理 615100;2.四川省會理縣林業局,四川 會理 615100)
會理縣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涼山彝族自治州正南端。地理位置介于東經101°50′~102°38′,北緯26°2′~27°12′,幅員面積達4527km2。處于攀西資源開發區腹心,西連攀枝花,南與云南省昆明市和楚雄州相鄰,扼川滇要沖,自古以來就是川西南與滇西及南亞商貿往來周轉重地,為古絲綢路必經要塞,素有“川滇鎖鑰”之稱。全縣轄50個鄉鎮,303個行政村,總人口為46萬人,是一個以漢族為主的多民族聚居縣。有林業用地面積31.32萬hm2,其中,有林地面積16.74萬hm2,活立木總蓄積1201.77萬m3,2012年森林覆蓋率為52.1%。全縣自開展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以來,大膽創新,統籌謀劃,精心組織,規范操作,全面完成了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總結出了一套成功經驗。
根據全縣森林分類經營區劃調查統計,會理縣有林業用地面積31.32萬hm2,占幅員面積的69.29%,其中集體林業用地面積為25.24萬hm2,占全縣林業用地面積的80.5%。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涉及49個有林鄉鎮、302個行政村、9.52萬農戶、39.6萬農村人口。至今,全縣集體山林完成確權25.20萬hm2,確權率為99.83%;完成內業圖表、林權證微機錄入及發放88202戶,378.00萬畝,微機錄入率為100%;登記合格率100%;確權到戶的林地承包合同簽訂率100%,檔案管理綜合合格率100%;群眾滿意率100%;共發生林權糾紛236起,調處234起,調處率為99.2%;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工作獲四川省優秀等次。
3.1.1 領導重視、認識到位是推進林改工作的關鍵
林改工作涉及面廣,關系到群眾的切身利益,面臨各種難以預料的矛盾和困難,黨委政府對林改工作的重視和認識程度非常重要,是林改能否有效推進的關鍵。
3.1.2 加強培訓、提高素質是推進林改工作的基礎
林改工作政策性很強,為避免在工作中走彎路,必須強化培訓,提高林改工作人員的業務水平和思想素質,特別是對確權頒證程序、方案制定把關、林權流轉管理辦法、糾紛調處等關鍵環節,要制定統一的工作流程、標準和要求,確保基礎工作扎實有序。
3.1.3 尊重民意、依靠群眾是推進林改工作的根本
林農是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參與主體、受益主體,也是決策主體、監督主體。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是做好農村工作的法寶,也是搞好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法寶。在符合法律政策的前提下,改革采取哪種模式,疑難問題如何解決,全由群眾說了算,體現了民意,順應了民心。
3.1.4 統籌謀劃、配套實施是推進林改工作的保障
林權制度的主體改革是明晰產權,最終目的是建立產權歸屬明晰、監督服務有效的現代林業產權制度。因此,必須完善一系列相應的配套措施來保障改革的順利推進。
3.1.5 公開透明、陽光操作是推進林改工作的保證
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公開內容和程序,公平競爭,公正操作,提高改革的透明度,嚴防暗箱操作、強買強賣,這是推進林改工作的保證。
3.2.1 廣泛宣傳發動,營造改革氛圍
全縣及時召開了林改工作動員大會,各園區、鄉(鎮)、村、組也分別召開了專題動員培訓會、村民大會。通過廣播、有線電視、黑板報、公開欄、入戶動員講解等宣傳方式,廣泛深入地宣傳改革的目的意義、改革內容、政策規定、方法步驟等。累計培訓林農1.6萬余人,書寫宣傳標語0.5萬余條,印發《致全縣林農朋友的公開信》10萬份,《會理縣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政策問答》1萬冊,《會理縣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宣傳日歷畫》3萬份,統一了認識,調動了群眾參與林改的熱情,真正把政策交給了基層和林農。
3.2.2 加強領導,聯動促林改
為確保林改工作的順利進行,縣、區、鄉、村分別成立了林改工作領導小組,各村民小組成立了分山領導小組,并明確了相應的工作職責,形成了縣、區、鄉、村4級行政一把手負責抓好各級林改的工作格局,為林改順利開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3.2.3 確立試點先行,注重示范帶動
在深入調查摸底的基礎上,確立試點先行抓。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外北鄉作為全縣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試點鄉,率先啟動,抽調專門力量,駐點培訓指導示范,通過精心組織實施,摸索、總結出了切合會理實際的林改經驗和辦法,為全縣林改工作順利開展提供了依據。
3.2.4 明確目標責任,健全督查機制
全縣各級黨委、政府加強組織領導,落實經費,細化工作措施,順排工序,倒排工期??h人民政府以責任書的形式將林改任務落實到6個工業(農業)生態園區,把林改工作納入對區鄉鎮的年度績效考核內容。各鄉鎮實行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掛片、干部包村的目標管理責任制。林業部門以涼山州林業調查規劃設計院專業技術隊伍為核心,組成22個勘界確權工作組,實行分片包鄉負責制,縣林業局舉全局之力,集全局之智,把71名職工分成督促檢查組、糾紛調解組、宣傳報道組,后勤保障組,明確各組職責,形成了個個身上有重擔、人人肩頭有責任的工作格局,做到“拍出一個巴掌、喊出一個聲音、走出一個步調”,層層簽訂責任書,建立目標管理、獎懲掛鉤,實行問責追究的工作機制。
3.2.5 破解難題,增進和諧穩定
(1)破解林權界定難題。會理縣林改鄉鎮大多分布在二半山、高山偏遠地區,林改涉及農戶多、地勢特殊,林地權屬、面積、四至界限確定難度大,確權任務繁重。為有效破解這一難題,由涼山州林業調查規劃設計院和會理縣林業局業務骨干組成了專門的勘界小組,落實業務精干的技術人員負責勘測處理,大大降低了確權糾紛發生率,促進林權界定工作快速、有序推進。
(2)破解林權糾紛調處難題。全縣成立了縣、區、鄉(鎮)、村4級林權糾紛調處機構,堅持逐級負責、分級調處的原則,正確處理好歷史與現實、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的關系,堅持林農的事情由林農協商解決,農村的事用農村的辦法解決,切實做到林權糾紛“戶與戶不出組,組與組不出村,村與村不出鄉,鄉與鄉不出區,區與區不出縣”,降低了林權糾紛的調處成本,為林改工作的完成創造了有利條件。
3.2.6 強化監督指導,扎實推進林改
由縣林改領導小組領導及工作人員組成督導組,加強對各地林改進度、工作紀律、人員到位情況以及林改過程中問題處理情況的監督和檢查,制定了相應的林改工作紀律和考核制度,絕不允許干部利用職權為親友、家屬、個人在改革中撈取好處,從而扎扎實實地推動了林改工作的深入開展。
(1)個別鄉鎮村組明晰產權落實到戶率有待進一步提高;
(2)新的林權糾紛仍有出現,情況更復雜,必須盡快解決;
(3)進一步完善地方林地承包合同書的簽訂;(4)檔案收集整理留有大量工作要做。
4.2.1 要善始善終抓好主體改革
要堅持主體改革力度不減,目標不變,標準不降低,改革不停滯。主體改革的整改和收尾工作一定要堅持標準、注重質量,不能走過場,更不能吃夾生飯,主體改革越是進入關鍵階段,更要高度重視糾紛調處和信訪工作,絕不能出現“改革一完、糾紛不斷”的現象,主體改革越是接近尾聲,越要做好各環節檔案資料的“查、看、補、審、收”等工作,要堅決防止“糊涂賬”。要及時將林權證頒發到戶,建立完善林權改革數據系統,確保改革經得起歷史檢驗。
4.2.2 要進一步加大林權糾紛的調處力度
要加大力度,進一步對林權糾紛進行再次排查。按照“分級負責、屬地管理”的原則,做到明確責任、限定時間、限時辦理,切實解決,最大限度地把糾紛調處好、把矛盾化解好,爭取群眾的支持和理解。
4.2.3 要及時開展主體改革回頭看
主體改革完成后,要從組織實施、方案制定、實地勘界、承包合同、林權證核發、糾紛調處、檔案管理、群眾滿意度等方面及時組織開展回頭看,查缺補漏,對已錄入的數據要認真校對,發現問題要定時、定人、定責整改。
4.2.4 要進一步完善林改檔案管理
林改檔案是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整個過程的真實記載,其準確性、完整性和規范性反映了林改的成果和質量。要按照系統、完整、準確和安全的要求,進一步規范完善林改檔案,確保改革經得起時間和歷史的檢驗。
4.2.5 要積極探索創新,推進配套改革
隨著主體改革任務的完成,林改重點將逐步轉移到配套改革上來。要按照國家、省、州的要求,積極推進集體林權配套改革,建立健全林木采伐管理、林地林木流轉、林權抵押貸款、生態效益補償、政策性森林保險等配套改革制度。要建立健全林業支持保護制度等配套改革,大力發展林業專合組織,促進林業良性發展,讓廣大林農真正享受到改革帶來的最大實惠,從而真正實現林農把“山當田耕、林當糧種”的林改目標。
[1]簡睞明,何 敏.淺談會理縣連續特大干旱的誘因及對策措施[J].綠色科技,2013(7).
[2]會理縣林業局.會理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實施方案[R].會理:會理縣林業局,2009.
[3]會理縣政府.關于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的情況匯報[R].會理:會理縣政府,2010.
[4]陶萬金.淺析涼山州林權抵押貸款成效及問題[J].四川林業科技,2013(2).
[5]楊 恒,張林學.淺析會理縣外北鄉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試點[J].涼山林業,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