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國海
(吉林省梨樹縣四臺子林場,吉林 梨樹 136500)
由于過量采伐,我國木材生產水平與生態功能遭到極大影響,進而出現大幅度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現象。從林業經濟波動周期性與經濟發展特點來看,主要包括兩個原因:一方面是林業經濟的內在因素,即內部結構和內部投入對林業經濟發展的影響;一方面是林業發展的外在因素,即國民經濟發展以及和林業相關部門對林業經濟的制約與促成,國家政策對林業正反兩個方面的發展和影響。在林業經濟規律分析中,除了對林業經濟狀態進行仔細分析外,還必須對周期波動進行認真分析。另一方面,還要對發展動因進行研究,通過林業經濟波動分析,從根本上探討林業活動成因。
森工和營林作為林業部門的重要內容,它們之間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影響,都對林業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為了正確分析森工和營林對林業經濟的作用,可以從林業總產值入手,將總產值視為因變量,將森工和營林作為自變量,進而返回分析模式。通過計算結果表明:森工對林業經濟貢獻較大,系數為0.7;營林對林業發展作用相對較小,系數為0.3。如果從更深的層次來看,出現營林產值作用偏小的主要原因是:1978年前生產型營林數量過小,從而對林業總產值作用造成影響;其次是營林產值計算不太合理,也會影響營林產值計算結果;最后是不同的統計口徑,讓營林產值不盡相同。從20個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上述三種原因不同程度的處理和營林事業的快速發展,營林對林業經濟發展的作用逐漸提高。
不管是哪個時代和國家,生產投入都是影響國民經濟產值的主要原因,也就是生產中投入的生產要素。通常,林業生產不包含資金、土地、林業技術與勞力。在林業生產中,最為豐富的要素就是勞動力,投入程度主要受林業規模和生產環境影響,這點在國有林業部門尤為突出。因此,勞動力變動對一定時期的林業經濟發展影響程度不同。土地作為林業生產中重要的生產要素和稀缺要素,在一定的時期和地域中,林地投入規模極其有限,在相對穩定的過程中,對林業經濟發展作用不太明顯。科學技術作為最直接的林業生產力,由于林業產業特征影響,林業,尤其是營林對科學技術的應用率相對較低,科研技術對20個世紀80年代前的經濟發展影響尤小。根據相關研究表明,在林業生產中,對林業經濟影響最大的生產要素是資金。
從林業發展整體局面來看,影響林業發展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經濟環境、政府政策、自然災害以及國民經濟。在林業外部因素中,由于自然因素是不受人操控的因素,具有很強的偶然性,通常對林業發展沒有顯著的作用。通過大量實踐成果來看,國家政策和政治環境對林業發展、變化具有重要影響,從以往研究成果來看,政策變更和政治運動都會直接影響林業經濟發展。在林業發展變動中,由于正處于國家政策變更時期,林業作為政策性很強的單位,在外部環境的影響下,都直接影響林業經濟發展,尤其是政策環境較大時。
在林業外部經濟發展中,國民經濟結構和發展速度對林業經濟影響重大,林業作為影響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行業,它的發展直接影響經濟發展速度和結構變化。綜合現有的研究結果來看:當國民經濟發展穩定時,比例結構相對合理,林業發展穩定、效率較高;當國民經濟對林業發展影響較大時,工業發展變快、比例增大,林業經濟就會加快,而對林業發展的帶動相對較小;近幾年,林業經濟和國民經濟受各方面因素的影響,發展步伐減慢。
林業作為一門公益性很強的部門,是林業經濟周期性變動研究作為新形勢下林業經濟的重要領域,對市場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在以往的林業經濟研究中,受政治因素影響,林業發展腳步相對緩慢。近年來,隨著林業經濟和科學研究力度加大,必須正確分析林業經濟變化規律,從波動具體情況,保障林業基礎性工作。
[1]趙慧剛.淺談我國林業經濟走可持續道路的發展前景[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24).
[2]汪春梅.實現伊春林業可持續發展問題研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7).
[3]羅志平.加強生態林業建設 推動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36).
[4]董宏君.淺談林業的可持續發展[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15).
[5]陳幸剛.林業可持續發展的現狀與對策分析[J].中國林副特產,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