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珠媛,李軍飛,葉文龍
(浙江省遂昌縣林業局,浙江 遂昌 323300)
遂昌地處錢、甌兩江源頭,是浙江省“生態屏障”的重要組成部分。遂昌擁有天然的溝壑、環抱的森林、清澈的水面,山區秀美的自然環境、濃厚的傳統農耕文化和豐富的人文內涵,為發展特色有機食品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近年來,遂昌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發展有機食品產業,將其作為促進農村經濟結構調整、推動農業轉型升級、幫助農民增收致富、提高農業整體效益的重大舉措。遂昌縣人大通過了《關于加快發展原生態精品農業的決定》,遂昌縣政府先后制定了《遂昌縣原生態精品農業發展規劃》、《遂昌縣農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和相關扶持政策,規范了原生態農產品的生產技術標準,建立了原生態農產品生產基地和生態農產品種養殖模式,開拓生態農產品新型營銷模式,打響了區域生態農產品品牌,生態農業已成為縣域特色優勢產業,為遂昌縣有機食品產業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有機產業基地建設,有利于全面提高遂昌縣有機食品生產、開發、管理和產業化經營水平,提升其農產品質量及其國際國內市場競爭能力,使遂昌縣生態環境建設的成果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并有效地服務于全縣生態文明的建設。通過大范圍的有機食品開發,能加快實現農業經濟結構轉型和優化農業產業布局,有利于促進農產品產業化建設進程和管理水平,減少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實現自然資源的持續利用,更好地為生產力的發展增添后勁;可以推動全縣食品加工、交通運輸、旅游等行業的發展,完善全縣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和農業資源生態環境保護體系的建設,利于放大生態優勢,培植特色產業,增強區域經濟競爭力;借發展有機食品的契機,能夠在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基礎上大力發展綠色文化,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人們生產方式、生活習俗、消費觀念的轉變,增強市民熱愛自然、保護環境、關愛健康的意識,利于建設優美舒適的人居環境,構建和諧社會,促進遂昌縣全面快速實現小康社會的目標。
充分發揮遂昌資源和環境優勢,全面推進有機食品產業發展,通過5年左右的時間,逐步建立起發展有機食品產業的生產、加工、管理、信息、營銷的完備運行體系,形成完整的有機食品開發產業鏈,創立包括茶、竹筍、蜂蜜、林果、蔬菜、畜禽等領域的若干有機食品知名品牌,使有機食品開發逐漸成為全縣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遂昌縣農業循環經濟建設的重要支柱產業,把遂昌縣建設成為全國知名的國家有機產業發展基地縣。
3.2.1 創建階段
初步建立有機食品開發的“八大體系”,包括組織管理、質量控制、生產技術、產業信息、配套服務、市場營銷、政策扶持和宣傳培訓體系;建設國家有機食品生產基地,創建國家有機產業發展基地縣;與國內外有機食品的管理、研究、咨詢、認證、展覽、商貿機構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實現資源共享,互利互助,促進遂昌有機食品產業化進程。
3.2.2 完善階段
有機示范基地形成規模,提升基地的經濟效益,從事有機農業生產的農民收入顯著提高;形成完善的配套產業體系,具有初步深加工能力,配送體系健全,產銷兩旺;有機農業示范村在國內外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3.2.3 提升階段
“高品質、原生態、健康”的遂昌有機食品品牌在國內外打響,全縣形成濃厚的有機食品開發氛圍,有機食品消費深入人心;完善有機食品產業發展能力建設,政府管理機構、企業和生產基地都具備了有機食品的組織管理、生產、加工、營銷的能力;定期參加有機博覽會,定期舉辦“遂昌有機生態旅游節”;國家有機產業發展基地在全省、全國范圍內產生巨大的影響,發揮良好的示范推廣作用。
(1)堅持經濟、生態、社會效益協調與可持續發展原則。發展有機食品產業既要實現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促進生態環境的優化與美化,促進人和自然的和諧發展,又要能夠促進農業產業發展,實現良好的經濟效益,使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同時提高人們的生態道德、社會公正、關愛健康的意識。因此,發展有機食品產業必須以實現“自然-經濟-社會”復合系統的可持續發展為宗旨。
(2)堅持能力建設為基礎,市場開拓為先導原則。有機食品產業牽涉面非常廣,包括生產技術、生產組織、產品加工、市場開拓等方面。產業鏈中既具有一般農業產業的共性,也具有其獨特性,有其特定的標準、操作規則和技術要求,需要政府、企業和生產者共同參與推動。為了發展好有機食品產業,政府、企業和生產基地的角色定位及功能關系要有明確的界定,政府必須首先在組織體系、發展政策、人才培養、信息交流、試點示范、基礎數據等方面進行全面的能力建設,為有機食品產業發展奠定基礎。樹立有機食品產業重點開發而非推廣,有機食品產業發展規劃是全面的產業化發展戰略規劃而不只是生產計劃;市場是牽動有機食品產業發展的龍頭,企業又是開拓市場的龍頭,因此必須走“市場+龍頭企業+科技服務+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道路。
(3)堅持因地制宜、突出重點原則。根據遂昌縣的自然、社會、經濟、文化條件和農林業產業特色,揚長避短,有重點、有步驟地發展有機食品;做到全面規劃、重點突出,以有機茶、林果、蔬菜、竹筍、畜禽等主導的特色產品的帶動下從點到面、從易到難,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地發展。
(4)堅持資源整合與整體優化原則。進行區域有機食品產業開發,要以循環經濟的思想為指導,貫徹“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盡量減少外部物質的投入,實現生產各要素的有效組合和資源的充分有效利用,盡量減少廢物,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和自然環境危害的最小化;在產業鏈上,種植、養殖、有機肥生產上要有機鏈接起來,有機食品生產、加工、貿易等作為一個整體,要通過招商引資等措施有效地整合區域內外的資金、技術、人才資源,服務于遂昌縣有機食品產業發展。
(5)堅持質量效益原則。有機食品之所以能夠為國內外消費者所普遍認可,是因為其具有安全、優質、口味好、健康、環保的特征,是內在品質優良,又具生態環保意義乃至人與自然相和諧的文化內涵的高質量產品。因此,進行有機食品生產不是一味地追求高產量,而是要在生產、加工、包裝、貯藏、運輸等各個環節樹立強烈的質量意識,走“高質量—高價格—高利潤”的路線,實現有機與優質的結合,以質量而非單純的數量獲取高的經濟效益。要引導有機生產企業切實樹立質量和品牌意識,堅決杜絕違背有機食品生產標準的行為,生產的有機食品必須經得起嚴格的檢查、檢測,否則會使有機食品產業整體上喪失信譽,從而失去消費者的信任,最終失去市場。
(6)堅持政府推動,企業主體、公眾參與原則。要發揮縣政府的宏觀引導和推動作用,環保、農業、林業、畜牧、財政、稅收、旅游等各部門的聯合行動,齊心協力服務于有機食品產業的各個環節。同時,要充分調動社會各界力量,建立和健全社會共同參與機制和投資保障機制,鼓勵建立形式多樣的有機食品產業發展模式、銷售模式,充分尊重農民及基層生產、工作人員的實踐經驗和首創精神,共同實現規劃制訂的目標。
[1]遂昌縣人民政府 .遂昌縣有機產業發展實施意見[R].遂昌:遂昌縣人民政府,2012.
[2]廣安市農業局 .整體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建設的現狀、經驗、問題和建議[R].廣安:廣安市農業局,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