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思國
(四川省冕寧縣林業局,四川 冕寧 615600)
城市綠化是現代文明的重要標志,近年來,冕寧縣造林綠化取得了很大成就,城市環境有了明顯改善,但調查發現,綠化植被病蟲害較為嚴重,因此有必要對其現狀、蟲害發生特點和發生成因進行總結,并有針對性地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綠化樹種的多樣性和健康度,從根本上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并降低其危害。
本次研究主要調查了冕寧縣人民路、文化路、城南大道、紅軍廣場、馬尿河等處的造林綠化狀況,該區域內綠化樹種為:天竺桂、雪松、桂花、垂柳、香樟、銀杏、羅漢松、紫薇等。經過詳細調查,發現該區域綠化樹種蟲害11種,包括毛蚜白輪盾蚧、天牛、球堅蚧、星天牛、柳大蚜、橙斑白條天牛、咖啡黑盔蚧、雙條杉天牛、長斑蚜、絨蚧、角斑古毒蛾。病害達7種,包括葉枯病、褐斑病、根腐病、赤枯病、白粉病、灰霉病、黑斑病。
從總體上看,存在病蟲害種類多、分布較廣以及部分抗藥性強等問題,總結分析病蟲害成因,探索治理對策勢在必行。
從調查結果看,綠化植被存在組成簡單、樹種單一、植被密度較大等問題,尤其是垂柳、銀杏等樹種。單一樹種過于集中,加快了害蟲的繁殖,容易引發病蟲害大范圍發生和傳播。因此城市綠化時應盡量避免單一樹種的大范圍種植,適當增加樹木品種和混搭種植,這樣不僅可減輕病蟲危害,還可豐富城市景觀。
城市綠化植被對周圍環境有很強的依賴性,環境對綠化植物的生長健康度有決定性作用。在較好環境中,植物病蟲害發生較少,植株生長健康,所以較差的生態環境給植物傷害是顯而易見的。但隨著城鎮建設的加快,汽車尾氣、生活污水和工業三廢過度排放,城市綠化植物生長環境日益惡劣,這很大程度影響了植物的正常生長,造成植物抵抗力低下,給病蟲害的入侵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一些危險性病蟲害傳入冕寧,對植物構成較大威脅。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建立,各個地區的交流日益頻繁,再加上外來苗木的增多,一些危險性病蟲害也傳入,而這些病蟲害在冕寧市缺乏天敵等因素的控制,往往造成更大的危害性。
由于城市綠化病蟲害治理是一個系統龐大的工程,在防治過程中需要較大的資金支持。但由于經費緊張,導致在分蟲種和病害進行治理的過程中遇到困難,個別病蟲害仍然嚴重。
由于城市人口密集,車流量大,廢氣塵埃污染嚴重,病蟲害生存能力較強,抗性較大,防治技術要求高,目前沒有系統有效的治理經驗可以借鑒,就治本而言,病蟲害綜合治理是一個集造林、城市綠化、病蟲害防治、生態經營等眾多學科技術為一體的系統工程,綜合性、針對性較強,為此對病蟲害的綜合治理技術進行總結研究十分重要。
在滿足城市美化的前提下合理配置綠化植被品種,要以長遠的眼光看待問題,解決病蟲害問題。在城市綠化植物的選擇上要結合環境條件,保證綠化植物的健康生長,提高其抵抗病蟲害的能力。另外,植物選擇和搭配應注意植物相生相克等生物學特性,科學安排植物配置,特別要避免有共同病蟲害的樹種、花草種植在一起。比如,羅漢松主要受雙條杉天牛危害較大,如果大面積密集種植,會造成該蟲害爆發,給治理帶來困難。
綠化植被的檢疫工作是防治病蟲害的基本措施之一,也是源頭防治的根本。隨著城市綠化的發展,為豐富城市景觀,經常引進外地的樹種和花卉等,這容易造成生物入侵,給新病蟲害的傳播和蔓延提供了便利的渠道。在引進綠化植物種苗或者植物成品時,要嚴格把關,對一些本地尚未發現的植被,要對其適應性、繁殖力、危險性做充分的調查、評估和預測。對于已建綠化植被,要動態監測,跟蹤記錄,掌握其生長動態,做好疫情防范。一旦發生病蟲害,應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其傳播甚至泛濫。
城市綠化植被發生病蟲害是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果,誘因也復雜多樣,防治上不能單方面因病而論,一方面要結合實際采用綜合手段防治。比如合理地施肥,多種肥料聯用,保障植物營養供應;采取適當的灌溉方式,適時適量澆水,增加清潔度,增強抗病能力,防止爛根和細菌滋生;樹木涂白、捆扎草繩,防蟲保暖,促進植物的生長;適時除草,減少營養流失;適時修剪,剪除病蟲枝,調節植物營養分配,同時病枝集中處理,防止病蟲害的擴散傳播。另一方面也要完善管理制度,豐富管理隊伍,提高管理人員的素質,使植被保護工作得以順利、高效地完成。
植被病蟲害具有發展變化快、生物種群復雜多樣和可變因素多等特點,需要多學科多專業研究探索新的防治方法和途徑。目前主要采用物理方法和化學方法,生物方法也是研究的重點。
物理方法主要指利用捕殺工具或用光、電等物理技術來控制病蟲害的方法。該方法具有簡單易行,污染低,不殺傷天敵等優點。這類方法主要包括:利用人工或各種簡單的器械捕捉或直接消滅害蟲,人工或機械摘除蟲卵,捕捉大型昆蟲;利用一些害蟲的趨光性,采用燈光誘殺;利用害蟲生活習性,人為營造其喜好的生活環境,并在其喜歡的食物中,加入一定劑量的殺蟲劑將其誘殺。
化學方法主要指通過噴灑農藥、殺蟲劑防治蟲害。該方法適用于大面積、突發性病蟲害,具有高效、便利、易于規模性操作等優點。但一定程度上污染環境,破壞生態平衡,害蟲容易產生抗藥性。這就需要加強病蟲害追蹤,掌握及時有效的信息,合理用藥。比如在幼齡幼蟲期進行病害防治,尤其是害蟲的孵化期和蛻皮期;避免在植被幼苗期和開花期用藥,即便要用也要嚴格控制量;要注意保護天敵,在天敵的卵期和蛹期用藥較為安全;用藥注意安全、低毒、高效,同時加強交叉用藥,混合用藥,避免用藥單一,防止害蟲產生抗藥性,為病害防治帶來新困難。
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的生物或其代謝產物來防治病蟲害的方法,是當前植被病蟲害防治的最具發展潛力的方法,也是一段時間內研究的熱點和重點,具有高效、靈活、應用廣、安全、環保等特點。該方法主要包括“以蟲治蟲”、“以鳥治蟲”和“以菌治蟲”三種類型。“以蟲治蟲”是指通過寄生性、捕食性天敵昆蟲來防治害蟲;“以鳥治蟲”是可通過益鳥來防治害蟲;“以菌治蟲”是利用真菌、細菌等或其代謝產物來防治害蟲。以上三種方法均能取得較佳效果,但城市環境中“以蟲治蟲”可行性較小,可重點采用“以鳥治蟲”和“以菌治蟲”。生物防治也有其缺點,就是除治害蟲耗時長,不易控制量,有破換區域生態平衡潛在威脅。對此,可以采用生物方法與化學方法混用技術,兩者有機結合既可降低危害又可加快殺蟲效果。
城市綠化植被病蟲害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投入大,耗時長,因此一方面應增加投入和資金支持,另一方面應引進專業人才,豐富知識結構。比如設立專項基金支持蟲害防治項目;提升待遇,吸引高端人才,提高研究水平。
城市綠化過程中,只有在遵循自然法則的前提下,科學合理地搭配種植結構,采取合理防治手段,才能實現病蟲害的有效防控。
[1]計 志.試論赤峰市城鎮建設中園林植物病蟲害出現的新情況與對策[J].赤峰學院學報,2006,22(4):44~45.
[2]王德清.沈陽市園林樹木病蟲害的防控措施之我見[J].遼寧農業科學,2007(3):84~85.
[3]黃少彬.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0.
[4]盧 榮.林業有害生物的發生及防治措施 [J].中國林業,2008(1):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