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榮利
(陜西淳化縣林業局,陜西 淳化 711200)
側柏(Platycladusorientalis(Linn.)Franco)為柏科常綠喬木,又名扁柏,樹皮淺褐色,薄皮狀剝落,小枝扁平,鱗葉,交互對生;花單性、雌雄同株,喜溫暖濕潤的氣候,耐干旱及寒冷,在排水良好、土層深厚的土壤上生長良好,以鈣質土生長最佳,對土壤酸堿度要求不嚴,我國西北部山區廣為栽培,是北部山區造林綠化的主要苗木。
側柏以種子繁殖為主,而生產生活中多以容器袋育苗為主,容器側柏苗在造林實踐中成活率高,已廣泛應用林業造林綠化項目。現將容器側柏育苗技術詳述如下。
將側柏種子放入大缸中,加入足量的水,水要浸沒種子,用棍棒反復攪勻,間隔30min攪拌一次,使懸浮物、不飽滿的種皮、吸足水分后漂浮于水面的雜物浮于水面。待6~10h后,撈出漂浮于水面的雜物和劣質種子,最后撈出沉于底部的合格優質種子晾干待用。為保證出苗率、出苗整齊,實際生產中,側柏種子在點種前,多催芽。用20~30℃的溫水或冷水浸種。
容器側柏育苗最佳時期,每年3月上旬至5月底。對土壤要求比較嚴格,要求土壤過篩(土壤細小均勻),以便種子頂土破芽。容器袋多用7cm×14cm或8cm×15cm的容器袋,,由于側柏喜溫暖濕潤的氣候,所以選地作床時,要選排水良好,忌水澇的地方,床池多以1.0m×1.5m為主,便于后期作物管理。基肥可在土壤中加施適量的磷酸二氫鉀混合使用。
一般以黃土為主,采用作育苗低床,挖出的黃土和過篩后的森林腐殖質土,按7∶3的比例混合,每立方混合土需加入硫酸亞鐵0.25kg(磨成粉末狀),25%的多菌靈粉劑0.5kg,過磷酸鈣2.5kg,與混合土充分攪拌均勻后堆漚消毒滅菌,5d后即可裝袋使用[1]。
選擇塑料薄膜7cm×14cm或8cm×15cm的容器袋,袋底粘封,靠袋底下部打12mm的小孔12~18個(即6~9對),若培育大苗(苗高達100cm以上)袋的規格可加大,選用容器塑料缽,如18cm×26cm或17cm×23cm 均可[2]。
裝缽:將隔篩后加施基肥的營養土裝入營養袋中,放置于床池中,擺放整齊、擠緊,盡量使容器袋擺放在同一平面,左右成線,中間不留間隙,防止后期間隙太大,土壤墑情流失大,容器袋缺水而影響出苗。
點種,覆土:將選好的種子,以每缽2~3粒為佳(每畝播種量15~20kg),點于裝好的營養缽中,點種深度為1~2cm,最好事先用短枝點一個淺坑,放置于2~3粒種子,種子點完后要均勻地撒上過篩后的細土覆蓋,切忌覆土不宜太厚,以0.5~1cm為宜,均勻地覆完土后。蓋上草簾,澆透水(注意澆水時,水不能太大,以防沖亂容器缽中的種子,影響出苗率)。待2周后揭草簾,進行幼苗鍛煉(揭草簾、幼苗鍛煉最好選在陰天無風的清晨或下午。幼苗鍛煉最少需1d,以防苗木后期生長日燒、日灼的傷害。)
等到側柏容器苗長到4~5cm時,可間苗,以1缽留1苗為最佳。為防止養分競爭,更好地利于苗木生長,間苗要留大苗(健壯苗),除去弱小、有病菌的苗木(結合除去雜草)。間苗要選在陰雨天,土壤墑情良好,以防止間苗時,拔斷苗木。除草要做到“除早、除小、除了”。長到5~6cm時應注意增施肥料,可在陰雨天氣按每畝2.5~4kg尿素拌草木灰或黃綿土均勻撒在容器袋表面。西部及陜北地區8月底以后禁止追施尿素肥料,防止過于徒長,冬季寒冷傷及木質部造成苗木干頭凍害。
苗期如發現有病蟲害,立即噴施1%硫酸亞鐵溶液或甲基托布津溶液,以后每隔10~15d噴1次,連續噴灑3~4次可預防立枯病發生,用50%敵百蟲粉劑誘殺地下害蟲(螻蛄蟲等)。
起苗前,苗木應該澆透水,補充苗木水分。保證苗圃地土壤濕潤、疏松,防止傷及土壤根系,拔亂苗木,傷及容器缽。盡量少傷根系,起苗后立即修根,分級按數扎捆,泥漿根應及時假植或造林。
在整個苗木出圃過程中要嚴防苗木根系失水、風干,影響造林成活率。
將1年生的側柏容器苗,選健壯、長勢好的按數包裝。造林時應首先撕去容器塑料袋,將帶營養土的側柏苗置于18cm×20cm或20cm×22cm的坑中填滿土壤,株行距30cm×40cm或40cm×40cm。栽植后應立即灌蓋澆水,確保造林苗木的成活率。
與裸根苗相比,容器苗具有以下優點。
(1)苗木能形成完整根團,起苗、包裝時不傷根;
(2)苗木活力強、苗木成活率高,栽植后沒有緩苗期;
(3)由于是帶原土栽植,根系完好,幾乎不受損傷,對造林地適應性強,所以春、秋兩季均可造林,不受常規造林季節限制,延長了造林時間。
育苗所用培養基質經過精心配制,最適于苗木生長,苗木生長迅速,育苗周期短,1~2年苗木即可出圃、造林。
容器側柏育苗時,節省良種,每個容器袋只播1~3粒種子,由于營養、光照、肥力、水分基本一致,培育出來的苗木出苗整齊、苗木健壯。
造林質量高,一般不會出現窩根現象。
[1]郭向民.側柏容器育苗技術要點[J].陜西林業,2010(增刊).
[2]魏麥翠,楊麗琴.側柏大田育苗技術初探,陜西林業,2010(增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