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鵬飛,陳 輝
(1.湖北省通山縣林業局,湖北 通山 437600;2.湖北省通山縣慈口林業站,湖北 通山 437643)
2011年10月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通過了《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決定》。此決定的實施,對于提高中國文化的軟實力,帶動中華文化繁榮興盛,為把中國建成文化強國,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那么,如何繁榮中國的會計文化,為中國文化的大發展和大繁榮添磚添瓦,為實現“中國夢”獻計給力,增加正能量呢?本文就此問題提出了一些對策與建議,作為引玉之磚。
文化是一個廣義的概念,涉及的內容多,覆蓋的范圍和地域廣。既包括中國各民族的優秀文化,又包括各行業和各企事業單位的優秀文化,還包括世界各國的優秀文化。而要實現中國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就必須保護好、傳承好和發展好各民族、各行業和各企事業單位的優秀文化,積極吸收和借鑒國外優秀文化成果,開展國際文化交流與合作。會計行業是國家的一個重要行業,中國會計文化也是中國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國所有會計人員的共同家園和精神支柱。正是有了歷代會計人員的傳承和弘揚,才有了今天中國會計文化的繁榮和發展。因此,要實現中國文化的大發展和大繁榮,離不開實現中國會計文化的大發展和大繁榮。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是當代中國先進文化的精髓,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前進和發展方向。而繁榮中國的會計文化就是結合中國實際,堅持馬列主義的基本原理,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會計人員的頭腦,指導會計工作實踐。科學分析會計發展的世情、國情和行情,深入研究解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遇到的會計新課題。不斷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價值觀和榮辱觀。最終構建全國會計人員規范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鞏固全國會計人員的思想道德基礎。從而,為實現會計強國夢奠定牢固的思想“基石”。
堅持正確的文化創作方向,發展先進的中國會計文化,弘揚真善美,貶斥假丑惡,必須全面貫徹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而要繁榮中國的會計文化,就要牢固樹立人民是歷史創造者的觀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生動展示全國會計人員的精神風貌和工作業績,把會計學術探索和藝術創作融入到實現會計強國夢的偉大事業中。營造形式多樣、積極向上、健康和諧的學術與創作氛圍,發揚學術民主和藝術民主,開展不同觀點和學派的交流討論。提倡創作體裁、題材、形式和手段充分運用并發展,推動會計觀念、內容、風格和流派的推陳創新。最終使全國的會計人員創作出更多無愧于歷史、無愧于時代和無愧于人民的優秀作品,推出多種形式的文藝作品,發展健康向上的網絡會計文化。從而,為會計人員提供更多的精神食糧,為實現會計強國夢添磚加瓦。
滿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基本任務,加強公共會計文化建設是實現會計人員基本文化權益的主要途經。而要繁榮中國的會計文化,就要堅持政府為主導,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的相關要求,加強會計準則和制度建設,創辦優秀的會計報刊和雜志,鼓勵國有、集體和個人開發適應時代需要的核算軟件。完善會計文化服務網絡,讓所有的會計人員享有廣泛的免費或優惠的基本文化公共服務的權利。建立會計文化產品的評價體系、傳承體系和激勵機制,將群眾評價、專家評價和市場檢驗結合起來,形成科學的評價體系。堅持保護與利用并舉,普及與弘揚并重,取其精華,推陳出新,維護中國會計文化的基本元素。并加大對中國會計文化地理標志和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從而,保障全國會計人員的基本文化權益。
發展文化產業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滿足人民多樣化精神需求的重要途徑,推動文化產業跨越式發展,使之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則是實現經濟戰略性調整的重要支點。而要繁榮中國的會計文化,就要加快會計文化產業體系建設,構建結構合理、功能門類齊全、科技含量高、創新能力強和富有競爭力的現代會計服務產業體系。加快企業會計準則、小企業會計準則和事業單位會計準則體系建設,推進和實施與國際趨同化步伐。加強內控體系建設和實施,積極推進會計信息化工作,促進開放型經濟水平建設,使會計信息化成為服務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的“助推器”。認真貫徹國家人才強國戰略,全面推動全國會計人才隊伍建設,讓更多優秀的會計人才走上更重要的工作崗位,切實推動會計人才強國目標的實現。出臺支持注冊會計師行業做大做強的扶持政策,實施會計師事務所進行本土化轉制,推動現代會計服務業快速發展。從而,提高中國會計隊伍的能力建設和服務水平。
(1)成立組織機構。建議財政部成立繁榮中國會計文化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對繁榮中國會計文化工作的領導,出臺繁榮中國會計文化的方針政策。
(2)成立管理機構。成立領導小組辦公室,加強與成員單位的協調與溝通,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負責日常管理工作。
(3)成立基層管理和實施機構。各省、市、縣財政部門成立相應的領導小組和辦公室,具體負責繁榮會計文化的實施。
(4)加強宣傳。中央電視臺和各地方電視臺、經濟類報刊和財會(經)類雜志,各大網站要加大對繁榮中國會計文化的宣傳,使此項工作深入民心,為繁榮中國會計文化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從而,為繁榮中國會計文化提供組織保證和輿論導向,提高全民對繁榮中國會計文化的認識。
(1)創新培養機制。強力推進全國會計領軍人才培養工程,培養一批在國內領先、在國際上適用的會計高端人才。
(2)在國內的大中型企業實行財務總監、在行政事業單位實行總會計師、在會計師事務所實行總審計師制度,增強多方面知識的可交換性和會計業務的可操作性,打造一批政治合格、作風精良和業務精通的中端會計人才。
(3)加大對基層會計人員的培養力度。為他們提供良好的培訓環境,讓他們在會計實踐中鍛煉自己的才干,培養他們熱愛會計的情操,鼓勵他們積極參加初級和中級會計職稱考試。打造一批理論功底扎實,會計業務嫻熟,能扎根基層的低端適用型會計人才。從而,形成會計行業人才輩出的良好局面,為繁榮中國會計文化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撐。
(1)加快國家會計標準體系建設。建立一套由企業會計準則、小企業會計準則和事業單位會計準則組成的會計準則體系,打造各行業共同的會計語言。
(2)加快內部控制規范體系建設。建立企業和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體系,提升企事業單位經營管理水平和抗風險能力。
(3)加強與國際會計組織和發達國家會計組織的交流與合作。加快中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趨同化步伐,打造國際通用的會計語言,提高中國在國際會計舞臺上的影響力和話語權。
(4)推進會計信息化建設。挖掘會計信息化資源的價值,創新會計信息化資源的利用方式,服務中國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提升會計服務經濟社會的能力和水平。
(5)組織國內科研機構研制正版的會計核算軟件,提高會計核算電算化的推廣面和普及率。
(6)組織國內高等院校編制一流的會計專業教材和經濟適用的培訓資料,用最新的會計理論成果來武裝當代的會計人員。
(7)編輯出版會計百科全書、會計常用字(詞)典、會計名人大詞典、會計法律法規匯編、會計準則與制度匯編和會計年鑒等會計工具書,提高這些會計工具書的實用性、可讀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從而,建立一套完善的會計文化服務體系,不斷提高會計文化服務中國經濟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1)制定一套全國統一的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標準體系,編制一本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教育教材。并將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教育列為大中專院校會計專業學生的必修課,使會計職業道德成為每一位會計人員的職業操守和行為規范。
(2)適時修改《會計法》,將會計從業資格管理辦法、會計職業道德、會計基礎工作規范、會計檔案管理辦法和企業財務報告條例統一起來,出臺一個綜合性的會計法律法規體系,形成一個會計人員必須遵守的會計行為規范。
(3)加快國家誠信體系建設,防止會計造假行為的發生。建議國家利用經財、經稅和經關工程建設的契機,將全國所有企業單位的會計報表由人民銀行進行統一聯網管理,將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報表由財政部門進行統一聯網管理,將個體工商戶的會計報表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進行統一聯網管理,使國家各職能管理部門在辦理業務時,可以隨時上網查詢每家企業、行政事業單位和個體工商戶的財務數據資料,做到數據資源共享。
(4)對表現突出的會計人員由各級財政部門和行業主管部門進行定期表彰,實行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并舉。并加大對會計造假行為的打擊力度,讓會計造假人員和單位受到應有的紀律處分、經濟處罰和法律制裁。從而,建立良好的會計人員職業道德體系,為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會計誠信文化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和工作氛圍。
(1)充分發揮各級會計學會及各行業分會的作用,做好學會的建章立制工作,及時進行換屆選舉,穩定老會員,吸收新會員。充分發揮老會員實踐經驗豐富,新會員理論水平高的優勢,及時做好傳幫帶作用,不斷提高新會員的實際操作能力,增強學會的活力。逐步將各級會計學會和行業分會打造成凝集會計人才的洼地,培養會計人才的高地,開展學術交流的陣地。
(2)建立會計人員之家。各級財政會計管理機構要為本級會計學會提供必要的辦公場所,配備必要的管理人員,安排穩定的工作經費,創辦“會計之家”。會計之家要配備必要的電腦和電教設備,收藏一定數量的會計書籍、經濟類報刊和財會雜志,便于會計人員查閱資料和閱讀,逐步將會計之家辦成會計人員的活動場所和真正的“娘家”。
(3)辦好《中國財政報》、《財務與會計》、《會計研究》和其他各會計分會創辦的財會雜志,為會計人員發表言論和進行學術交流提供良好的平臺。
(4)在電視臺、報刊和財會雜志開辟專欄,專門介紹工作業績突出的會計人員的事跡,為樹立會計人員的良好形象提供輿論陣地。
(5)創辦會計管理網站。由各級財政會計管理部門創辦會計管理網站,開設會計法規、會計從業資格管理、會計論壇和會計文化等欄目,為繁榮會計文化提供網絡交流平臺。從而,為繁榮中國的會計文化事業提供輿論陣地和交流平臺。
(1)設立中國“會計節”,創作中國會計人員之歌,增強全國會計人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開展全國“十佳”會計的評選活動,在中央電視臺舉辦全國會計風云人物年度頒獎晚會,在《新聞聯播》節目播放最美基層會計先進事跡,不斷提高會計人員的社會地位。
(3)開展多形式的會計學術交流。定期舉辦國家級、省級、市級和縣級或行業的會計學術論壇,共同研究、探討、解決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遇到的會計熱點和難點問題。
(4)定期征集、評選和獎勵優秀會計學術論文。由各級會計學會和各行業分會牽頭,以報刊或財會雜志編輯部為實施載體,定期舉辦會計優秀論文評選活動。
(5)組織會計人員參加會計公文和論文培訓。由專家和學者面對面地傳授會計論文、會計公文的寫作技巧,不斷提高會計人員的論文和公文寫作水平,充分發揮會計人員的創造性和聰明才智。
(6)開展國際會計交流與合作,吸收和借鑒外國優秀的會計文化成果。定期舉辦中國國際會計文化展覽會和會計用品博覽會,提升中國會計核算軟件和會計用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和占有率。
(7)開展多種形式的業余文化活動。定期舉辦會計法律法規知識競賽和珠算、會計電算化大比武活動,提高會計人員的執法執紀水平和實際操作技能。開展書法、詩歌、繪畫、攝影和象棋等業余文化活動,培養會計人員的文化素養和生活情趣,豐富會計人員的業余文化生活。從而,不斷提高全國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和文化內涵,為繁榮中國的會計文化事業增加正能量。
[1]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R].北京:中共中央,2011.
[2]楊 敏.中國會計準則建設和國際趨同的經驗[J].財務與會計.2013(2):4~6.
[3]王占國.芻議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企業文化[J].綠色財會,2013(1):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