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峰
(安徽省皖河長江河道管理局,安徽 安慶 246009)
水利工程是我國的民生建設的基礎內容之一,隨著國家經濟的進步,水利建設也相對前些年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發展的同時對于一些技術性的要求上也不斷的提高。因此建筑單位面臨著更多更大的挑戰。地基問題就是水利建設中常見的問題之一。
1.1 巖溶地區水利工程建設中的應用
巖溶地區的地質結構非常的復雜,目前在此類地區進行的水利建設對于基礎處理還沒有很完善的成型技術。對于這類地基,大多都是憑借著施工人員的工作經驗進行處理,或者參照相似情況的成功工程進行處理。對于巖溶地區在基礎施工上一般都分為兩種情況:首先是針對巖溶區沒有填充物的,這種方式一般只需要進行灌漿處理就可以。其次則是對于有填充物的巖溶區的處理,這種地質特點在技術要求上要更為嚴格一些。而對于基礎的處理方式以及所選用的技術還需要綜合考慮巖溶的深度和大小才能夠決定。
1.1.1 高壓灌漿的基礎灌漿法。由于巖溶區的地質特點,沖洗式的高壓灌漿法是不可取的,因此以密實度為目的地高壓灌漿法才是最科學可行的。這種高壓水泥灌漿的方法在穩定性以及防滲水性能上都可以滿足此類地區的水利建設基礎需求。并且這樣灌注出的的基礎在抗劈裂能力上十分的穩定。這也是由于高壓灌漿使得水泥在土壤中的滲透是以條形進行的,逐漸使得水泥在灌注和滲透的過程中就形成了結構穩定的網狀,從而使基礎也具有了穩定性。
1.1.2 高壓旋噴灌漿的基礎灌漿方式。高壓旋噴灌漿的方法是將高壓灌漿技術和機械鉆探技術進行結合的產物。機械鉆機能夠深入地下,在鉆頭的頂部加入高壓噴嘴,在鉆探的過程中利用高壓泵加壓,使得水泥從噴嘴噴出。鉆頭在鉆探的過程中破壞了原有的土層并在轉動的過程中將水泥和破壞的土層進行攪拌,如此在鉆頭進行上提的過程中,在巖溶區就會形成一個較為堅實穩固的柱體,以此對地基進行加固。
1.1.3 淺層含巖溶的基礎處理方式。有些地區巖溶層在離地表較淺的部位,對于這類地區都需要對沙土進行挖掘處理。然后只需要用水泥對挖出沙土的部位進行回灌處理就可以了。
1.1.4 深層巖溶區的處理方式。一般深度在五十米以上的巖溶區都可以成為深層巖溶,對于此類巖溶區的處理在施工中較為困難。因為深度原因不宜使用高壓旋噴技術。考慮到巖溶的深度問題一般都是對其周圍進行處理,即采用普通的灌漿法對需要處理的巖溶區的周圍進行處理,當水泥進入深層巖溶時會產生相當大的壓力,而這種排擠壓力會使得深層的巖溶層中的其他物質和水泥進行結合,并快速硬化達到穩固地基的目的。
1.2 針對吸漿加大的水利工程的灌注方法
一般來說,對水利工程中出現的巖縫灌漿會在1-3小時內結束,在對巖縫灌漿的過程中,使用水泥的數量也是有限的,一般情況,單位面積的巖縫在灌漿的過程中使用水泥的數量應該小于120-220kg/m。對于以上情況,我們應該使用一定的方法對其處理:
1.2.1 采取限流措施。限制單位時間內對巖縫關注砂漿的體積,一般情況下,應該將灌注的速度降為10-15L/min,采取限流的目的是減小砂漿在巖縫中的流動速度,從而使灌入的砂漿快速沉淀并凝結。
1.2.2 采用降壓處理法。采用降壓處理法的原理是降低灌漿的壓力,從而減小砂漿流動的速度,依靠較小的壓力來維持砂漿的自流狀態,自流的過程中砂漿不斷凝結,當砂漿在巖縫中不在流動時適量增加壓力,然后可按照一般的工序進行灌漿。
1.2.3 采用多次灌漿法。多次灌漿法就是在對巖縫進行灌漿的時候是有間歇的,每灌漿一段時間就要等待一會,像這樣保持有間隔的對巖縫進行灌漿,灌漿的間隔時間可以根據工程的具體需要來定,但是灌漿時間一般也不要大于8小時。
在做水利工程的工程中,很容易見到基礎嚴重漏水的現象,根據以往工程經驗判斷,產生漏水的原因主要是水利工程建設選點失誤,水利工程建設在可溶性巖石地區是水利工程建設點失誤的主要體現。
2.1 采用模袋灌漿的處理方法。模袋灌漿法中使用的模袋具有很強的耐磨性,常用的模袋材質多為尼龍、聚丙烯等。在使用模袋灌漿的時候,模袋中裝有水泥砂漿,在模袋互相擠壓的過程中水分流失,袋中只剩下水泥及沙土,因此降低了水泥砂漿的含漿量,提高了砂漿的凝結速度。
2.2 采用填充級配料進行處理。一般情況下采用的填充級配料多為水泥、粗砂及礫石,在使用歷史作為填充級配料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礫石的大小。假設在單純使用礫石的情況下仍然沒有很好的成效,則可以利用粘稠度較高的水泥沖灌級配料,水泥沖灌及配料的主要組成材料一般為礫石、礫石與沙土混合物,使用這兩種材料的目的是可以形成自然的反過濾層。在級配料的過程中,配料的材料和數量應該靈活掌握。使用粒料的主要是使用加大的粒料在狹窄處形成“橋架”,使用巧匠將縫隙在中途完全阻塞,形成反過濾層,以達到將整個通道堵死的目的。
上述的灌漿技術存在著自身的優點,但是同時也有缺點,灌漿施工特別是在熔巖地區的灌漿施工常常要結合施工人員的經驗以及對相似工程的總結和借鑒;在大吸漿量大的地帶所用的灌漿技術雖然簡單,但是由于砂漿的擴散造成了極大的浪費,增加了施工的經濟成本;在嚴重漏水的情況下選擇的灌漿基礎操作與其他灌漿技術相比要復雜很多,正確的使用灌漿技術技能起到很好的灌漿效果,同時也能減少大量的成本。我們在水利施工的工程中應該因地制宜,在不同的地質條件下選擇不同的基礎灌漿技術,選擇合適的基礎灌漿技術,或是把多種灌漿技術相結合,爭取使每種基礎灌漿方法在施工的過程中都發揮更大的作用。
[1]李景志.分布式水利灌溉自動控制系統的研究與設計[D].蘭州:蘭州理工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