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攀
(中國鐵通集團有限公司邯鄲分公司,河北 邯鄲 056003)
通信網中通常會用到很多交換設備,這些交換設備的使用目的就是為了在縮減成本的前提下,盡可能保證網絡的暢通可靠性和系統維護升級的能力,這有助于滿足現代科技所要求的網絡智能化的特點。數據傳輸的概念非常簡單,僅僅從字面上我們就可以了解,它是一方數據源的數據通過傳輸信道傳送到另一方的接受設備上的一種通信方式;由于數據傳輸具有真實性、直觀性、快速性,因而受到人們的廣泛青睞。
根據中國工信部統計數據,截至2013年3月底,中國共有11.46億移動通信用戶,比去年同期增長12.46%。這是一個巨大的消費群體,我國成為移動終端用戶最多的國家,同時3G 網絡技術的更新以及現在五花八門的應用軟件的開發,使3G 用戶人數激增。
通信網是將地理位置不同的用戶終端設備通過交換、傳輸設備連接起來,以達到可以通信和信息交換的一種系統形式;通信和通信網的概念有區別,通信最基本的形式只是點與點之間的對接建立通信系統,而只有將眾多的通信傳輸系統通過交換設備的中間介質,組合成拓撲結構才能把它稱作通信。換而言之,必須要產生交換系統這個中間介質,把不同區域的任意終端客戶相互連接,這才能組成有效的通信網。通信網的基本組成就是由三個部分,一是用戶終端設備;二是交換設備;三是傳輸設備,三者缺一不可。
網絡通信的形式目前有三種,一是單工通信,數據只能單向傳輸,有固定的發送者和接受者,如:遙控器;二是半雙工通信,數據可雙向交替傳輸,但不能同時作用,如:對講機;三是全雙工通信,數據可同時雙向傳輸,雙向作用;如移動電話等。
4.2.1 數據通信。數據通信的主要功能是借助可靠手段來實現傳輸信號;數據通信的發展,不僅使得包括人民生活質量得到提升,也使得全球技術綜合體有了進一步的飛躍,最直接的體現就是航空技術、自動化技術、以及資源探測開發、遙感技術、甚至是軍事技術方面;其數據通信是軟硬件的結合,包含內容有信號傳輸、傳輸媒體、信號編碼、接口、數據鏈路控制以及復用等項目。
4.2.2 網絡連接。網絡連接是指將各種通信設備技術,通過某種方式和連接介質聯系在一起的結構體系;這個體系相互關聯、相互組成、相互影響,具有協調統一性和分類多功能性;連接介質通常是電纜、雙絞線、光纖、微波、載波或通信衛星。連接介質在功能上要具有獨立的特點,能夠保證網絡連接的可靠性;目前連接介質的發展相當受局限,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會找到更好的連接介質。
4.2.3 協議。這里所說的協議并非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說的文字合同;它是在通信過程中,對不同體系總體結構以及各不同層次分體結構的一種具體分析和解析,通過解析的“密碼”來實現結構的開放性和融合性;計算機網絡通常就是按照網絡協議,將不同個體、不同位置的計算機相互連接起來的一個分散集合體。
科學發展使人們對光纖技術有了進一步認識,基于通信領域,光纖本身具有比一般金屬或其他電纜較強的傳輸性能,進而能產生數據較大的傳輸寬帶,如散波長窗口, 單模光纖具有幾十GHz km的寬帶;光纖通信系統利用的是光源的調制特性、調制方式和光纖的色散特性。這里存在一些問題,在單波長光纖通信系統中,由于終端設備不能發揮光纖帶寬大的優勢,借助其他技術擴大傳輸容量;據現代科學證實,密集波分復用技術是目前最實用的技術之一,從效果和數據來看,傳輸容量可達單波長光纖通信的數十倍,可將單波長光纖通信的2. 5Gbps 到10Gbps的數據最高增加至100Gbps。
光纖是光導纖維的簡寫,是一種利用光在玻璃或塑料制成的纖維中的全反射原理而達成的光傳導;玻璃制成的普通階躍型光纖是最基本最普通的。各種硅的合成物做成的光纖、晶體摻雜制成的光纖等多數是光子晶體光纖,這種光纖是晶體內部打上空氣空洞。目前最實用的光纖通信系統的材料,多數采用石英材質,石英材質損耗很低,在0.21dB/km以下;由此產生比其他介質結構較遠的中繼距離。
通訊信號在“長途跋涉”的路途上,不免產生光波能耗的損失,因此信號放大器成為組成光纖系統的必要組成元件。光波能耗損失的主要原因在于物質吸收、瑞立散射、米氏散射以及連接器造成的損失等。即便是石英的性能的優越,也不免內在雜質會讓吸收的可比系數加大。光纖變形、光纖密度不均衡,接合技術也是通訊信號衰退的其他原因。
通訊信號的衰退使得通訊傳輸受到阻滯,可能會造成惡劣的后果;為了避免此矛盾的產生和發展,現代光纖技術采用眾多技術來彌補通訊信號的衰退,由此產生了通訊信號的再生技術,再生技術的發展,使得光纖通訊系統成本大幅降低;體現出最優越的就是海底光纖,老式海底光纖傳輸借助中繼器,而中繼器維護成本高,再生技術的發展從根本上解決這個矛盾。
計算機通信網及光纖通信的發展依附于高科技,隨著科技不斷發展,計算機通信網及光纖通信將會更緊密融合在一起;推動通信事業不斷發展,給人類文明譜寫更美麗的篇章。
[1]段愛軍.淺析光纖通信技術的發展趨勢[J].甘肅科技,2011(07).
[2]孫建國.光纖通信技術[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