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媛媛
(西安外事學院,陜西 西安 710077)
日本音樂包括日本的傳統音樂與采用外來音樂體裁創作的日本近現代音樂。
后者被稱為“洋樂”。日本傳統音樂日語稱作“邦樂”,通常都和“洋樂”相對而說,指西洋音樂以外的日本傳統音樂。
明治維新是指19世紀60年代日本在受到西方資本主義工業文明沖擊的背景下所進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全面西化與現代化改革運動。這次改革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在這一時期,日本音樂也迎來了重大轉折。明治維新給日本帶來了西方科技、文化和教育的全新理念,為此日本開展一場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革新運動,新政府有目的地將日本重構為一個強有力的、中央集權制的國家,他們認為教育對任何現代國家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1868年,日本進入明治維新時期,日本音樂也同時進入了近現代發展階段。日本急速汲取歐美音樂文化,從而形成延續至今的“邦樂”與“洋樂”并存的局面。這時期的傳統音樂變化很大,首先,受幕府保護的武士階層的音樂開始沒落,然后由于“王政復古”政策的影響,宮廷雅樂得以恢復。明治時期一直到二戰開始前民族音樂都得到了廣泛的普及。然而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在軍國主義統治下正常的音樂活動受到摧殘,各種音樂團體被勒令解散,音樂學校、樂器工廠、唱片公司等音樂機構幾乎停止了一切活動。戰爭結束后音樂發展一直處于低潮,直到從50年代起才逐漸復蘇,60年代開始出現了一大批才華出眾的作曲家,并出現了一批名揚國際的音樂作品。
日本自明治維新以來,開始向西方的先進文化學習。在藝術方面,音樂專業的許多學生去歐洲國家留學,他們在學成回國后創辦音樂學校,積極推動日本的音樂教育事業并傳播與普及西方音樂。日本近代音樂教育是與西洋音樂的傳入以及近代學校教育制度的建立同步開始并發展起來的。在此以前的日本音樂教育被稱為日本古代音樂教育。
明治時期最早傳入日本的歐美音樂是軍樂。1872年,日本政府開始引進歐美音樂教育制度,規定在中小學設立音樂課程,每個學校都有建立唱歌教育,每個學生都要學唱歌,在小學設立“唱歌”課程,在中學設立“演奏”課程。并確立音樂教育思想及目標、課程與學習領域、發展了音樂教材。20世紀初文部省開始組織編寫唱歌教材,《普通小學唱歌》后來成了日本所有學校的教科書,對于形成日本國民的音樂性也產生了重大影響。戰后中、小學大力發展音樂教育,無償供給中小學音樂教科書、中小學教學指導書及教學輔導材料。
1879年10月成立文部省音樂調研所,后稱東京音樂學校,后來成為了東京藝術大學音樂學部,是日本近現代最早的音樂專業機構。由此開始專業音樂教育也初具規模。在二戰后日本的專業音樂學校逐漸成熟,向社會輸出了更多專業的音樂人才。
日本音樂教育從初創期開始就明確規定了音樂教育的三個目標:學習音樂,培養美感,涵養德行。二戰以后日本明確了“培養美的情操”、“發展完善的個性”等審美方面的教育目標,培養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體驗音樂的美感、陶冶高尚情操。
1947年美國一個一百多人的教育代表團來到了日本,考察一個月后交給了日本政府一份日本教育調查報告和建議書,日本政府以此作為重要的參考。在戰后日本的教育政策很多都受到美國的影響,在學校音樂教育方面涉及到“表現”和“鑒賞”兩個領域。“表現”這個領域有歌唱教學、器樂教學和創作教學。小學階段更注重培養學生“聆聽”的能力,初中階段加強了音樂鑒賞和創作的指導。同時,在目標內容中還提到了對樂譜的讀寫能力和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文部省還要求每個學生學會一門樂器,民樂、鋼琴、管樂均可。這些目標與要求都使得日本的音樂教育及國民音樂素質能在短時間內得以提高。
1989年學校音樂教育是最繁榮的時期。日本政府制定了高等師范音樂教育大綱,提高了音樂教師待遇,建立日本中小學音樂教師的培養制度和教師資格證書制度。日本教師的入職前培養是在“開放性”師資培養原則下,在綜合大學和教師培養大學中進行,即在完成規定科目取得規定學分數和經過教育實習,成績合格后發給教師資格證書。但要成為正式教師,必須經過國家教員錄用考試,成績合格才能上崗。一旦成為教師便屬于國家公務員,收入穩定,待遇較高。
如今的日本中小學音樂教育,經過戰后幾十年的改革和調整形成了比較完整的體系。他們的教學條件和設備都比較好,音樂教師的水平也較高,課程內容豐富,教學方式靈活。各個中小學都有正規的音樂教室,各種設施齊備并實行多媒體教學,為學生識譜、唱歌、演奏器樂、欣賞音樂提供了良好和完善的條件。
在專業音樂教育方面,日本全國至今有60多個大專院校設有音樂系,每年都向社會輸送大量音樂人才,對提高日本演奏家的國際水平,普及社會音樂教育也起了積極作用。
日本是個非常重視教育的國家,明治初期就提出了“教育立國”的口號。它在教育改革的進程中能夠吸收歐美諸國之優點,建立并健全教育體系培育了新一代的高素質的日本國民。二戰以后日本能迅速從廢墟上站立起來并發展成一個世界矚目的經濟大國和科技大國,這和它致力發展教育、培養人才有著莫大的關系。
日本在努力的捕捉和模仿歐美文化的同時也沒有放棄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雖然如今世界科技信息高速發展,但其傳統文化教育依然在學校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在音樂教育方面日本也并沒有完全照搬歐美的教育方法,而是根據青少年的實際音樂能力來進行著不斷探索和開發。
[1]俞人豪,陳自明.東方音樂文化[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9.
[2]繆斐言.日本學校音樂教育概況[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3]趙維平.明治維新以來日本的音樂創作與音樂教育[J].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學報,2004.(3):62-69.
[4]張立新,孔繁志.日本概況[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