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春梅 朱 楠
(寧陵縣農村公路管理所,河南寧陵476700)
我國農村公路建設一直是薄弱環節,農村公路建設投資在公路基礎設施投資中所占比例一直比較低。其資金來源于中央和省下撥的計劃資金、市縣兩級的配套補助資金和鄉村的自籌資金。 國家對農村公路的投資為補助性質,只有當地自籌資金到位,村支兩委意見統一,充分發揮廣大農民群眾的修路積極性,鼓勵農民采用“一事一議”的辦法,解決農村公路建設中的各種問題。具備了實施條件后,方可申報年度實施計劃。
大部分鄉(鎮)村在修筑農村公路時,路基施工沒有按規范要求進行。 新路基填土沒有做到分層壓實,只把土堆起后,將表面推平了事,造成路基穩定性差,導致路基、路面不均勻下沉變形。 同時,在舊路擴寬工程中,新拓寬路基填土馬虎,與舊路接合處沒有挖成臺階,新舊路路基在車輛荷載作用下,產生不均勻的沉降拉裂。
混凝土路面存在的問題:施工質量差,砼拌和不均勻,震搗不實,產生蜂窩,埋下病害隱患,水泥砼路面板厚達不到設計。瀝青路面存在的問題:瀝青標號太低,基層平整度控制不好,局部面層厚度不足,導致了局部超壓,骨料破損嚴重。 另外建成的農村公路路肩不符合規范或沒有路肩,甚至建成后的農村公路路肩存在老百姓在路肩上復耕農作物現象。由于存在以上各種問題,嚴重影響了公路使用效率,大大縮短了公路的使用壽命。
農村公路建設涉及面廣,但主管部門技術人員少,無法正常給予農村公路建設技術指導,造成建設單位鄉(鎮)村不懂得公路建設的基本程序、施工組織和業務管理,不懂工程技術的要求,因而難以發現問題,也無法進行糾正處理。施工單位多是非公路專業施工單位,而是由建筑包工頭以最低價格承包,他們設備不全,不具備公路施工的資格,因而,工程質量難以保證。
農村公路建成后,未列養的公路失養嚴重,路況特別容易出現病害。 既給國家造成損失,又給人民群眾帶來不便,有的雖然按照《公路法》規定實現了鄉道鄉管,可村道沒有明確具體管養單位。有的縣鄉公路延伸公路建好了,入冊手續也辦了,但因未列入省廳補貼公路里程,市、縣部門沒有養護經費,也是造成各種病害的原因之一。
對工程施工沒有實行監理制,大部分農村公路修建時都沒有這一程序,工程施工質量檢查監督不力,無人監管,施工單位隨意施工,是造成工程質量低劣的主要原因之一。 實行監理制度,杜絕農村公路建設中出現任何工程質量事故、質量缺陷和違反有關規范的行為。
農村公路建設必須樹立“百年大計,質量第一”的思想。 增強思想認識和質量意識當前農村公路建設所暴露的問題。 必須實行公平、公正的原則進行招投標,確定施工單位,并由上級交通公路主管部門和工程建設單位共同對施工單位的資格、資質、資歷等情況進行審查,符合條件的,才能參與工程招標,不執行招標的項目,上級主管部門不給予補助,工程必須實行工程質量監理。
按照“統一領導,分級管理”的原則,縣交通部門負責縣級干線公路的建管養工作,鄉(鎮)負責鄉村公路的建管養,根據不同需要組織正常養護、季節性養護、流動性養護,大力推行鄉村公路“養護基金”制度,使鄉村公路有固定的資金來源來養護。
嚴格公路建設基本程序,做好施工圖設計,工程招投標,工程質量監督和竣工驗收工作。 合理規劃并維護規劃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農村公路建設應堅持按照規劃安排具體實施計劃,不得隨意更改,更不能讓規劃與計劃脫節。 各級領導應進一步增強對修建農村公路的意識,業主、設計、施工、監理各有關單位的工程技術人員要進一步增強對修建農村公路的質量意識,加強各個環節的監管力度,就能夠進一步提高農村公路建設的管理水平,將農村公路建設得更多、更好。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 交通建設不僅在城市大舉興建,也在廣大農村地區迅速開展起來,交通便利能夠為當地經濟發展提供更加便捷的條件,能夠加快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速度。 從大的范圍看來,農村公路建設管理方面還存在著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 政府部門制定相應的政策和配套資金,嚴格確保配套資金落實,只有不斷提高農村公路建設管理水平,才能保證農村地區公路建設穩步向前推進。
隨著農村公路里程快速增長,農村公路的交通流量顯著提高,養護壓力也逐漸增大。 大量的農村公路由于維修不及時或采取措施不當造成路面的使用品質快速下降,有的農村公路在很短年限內就急劇惡化,嚴重的甚至影響了車輛的正常通行。 農村公路有著線路多、里程長、分布廣、 密度大的特點, 單純依靠國家補貼或地方自籌都面臨著養護資金、養護機制等新的矛盾。 制定對公路養護原則、養護管理機構和養管費用籌措以及養管人員隊伍建設等方面的規定, 出臺一系列辦法和實施細則,并在養護機制、資金、人員等方面予以認真落實。 農村公路養護與管理中存在的問題:1)農村公路養護資金短缺,主要體現在養護資金經費無著落。 2)農村公路技術等級低,抗災能力差。 受到建設資金投入等條件的限制,建成的農村公路普遍性地存在技術等級偏低、抗災能力薄弱的缺陷。 3)農村公路實行有效管理難。 隨著農村公路里程的延伸,侵占、損壞公路的行為也會隨之增加,因此,以現有的工程技術人員、路政管理人員的配置和數量,根本不可能對農村公路實行有效管理。
農村公路養護走向市場化道路,我國現行的公路管理體制是按照計劃經濟的要求,以及“統一領導、分級管理”的原則建立起來的,但是隨著我國政治、經濟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入,這種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公路管理體制,愈來愈不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已經對新形勢下公路事業的健康發展產生了不利影響。 因此,必須加快培育和發展公路養護工程市場,建立適應市場規律的運行機制,允許和鼓勵組建不同所有制形式的養護工程專業隊或公司,參與公路養護工程項目競爭,逐步轉為具有一定規模的養護企業,推向市場。改變目前公路養護生產單位過于分散、效率低下的狀況,實現規模化、專業化、機械化,以提高養護質量和投資效益,也有利于公路管理機構從生產型向管理型的轉變。建立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機構成立辦事高效,人員精干、面向社會的新型農村公路管理機構, 對列養的農村公路進行調查,負責監督并調控的農村公路的養護工作。
農村地區要發展當地經濟,離不開農村公路建設,公路建設在農村經濟將設中發揮應有效用,就離不開加強公路建設管理,雖然目前我國農村地區公路建設管理還存在著諸多的問題,相信通過建設者們的不斷追求、努力,必然能夠找到符合真正適合我國農村地區的公路建設和管理方法,從而真正發揮公路建設在農村地區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