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燕
(陜西國際商貿學院,陜西 咸陽712046)
玉米須是禾本科植物玉米(Z eamay s L. )的花柱和柱頭,又名玉麥須(《滇南本草》)、五蜀黍蕊(《現代實用中藥》)、棒子毛(《河北藥材》),其最早藥用記載見于《滇南本草》,后為中國藥典所收錄。 現代藥理學分析表明玉米須含有多種化學成分及營養物質,有顯著的利尿、降血糖、抑菌、降壓、增強免疫、抗癌等功效。 可用于治療腎炎性水腫、膽結石、糖尿病、濕熱黃疸、高血壓、高血脂等癥。
在我國,玉米種植遍布大江南北,玉米須資源十分豐富,但往往被當做農作物的副產品而被丟棄。 隨著國內外學者對玉米須的逐步認識(富含多種對人體有益的成分),可作為食品、化妝品及藥物的原料而備受關注。 因而,開發我國玉米須資源,具有廣闊的的經濟和社會前景。
玉米須富含多糖類、生物堿類、黃酮類、皂苷類、苦味糖苷、甾醇類、多聚戊糖、揮發性物質、氨基酸、礦質元素等多種化學成分。目前現在玉米須化學成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黃酮類和多糖類。
黃酮類:黃酮及其苷類物質是植物的次級代謝產物之一,也是臨床上治療心血管疾病的良藥,有強心、擴張冠狀血管、抗心律失常、降壓、降低毛細血管滲透性等作用。早在1979 年,黃酮類化合物鼠李糖-巖藻酮糖-黃酮碳苷(Mays in)及其衍生物(Apimays in、3-Metalhoxymays in)等就已經從玉米須中分離出來;Snook.M.E.等從玉米須中分離出抗玉米螟成分鼠李糖-巖藻酮糖-黃酮碳苷及其衍生物等6 個黃酮類化合物;研究表明萃取溶劑不同,得到黃酮成分有別,乙酸乙酯萃取的黃酮成分為木樨草素、 芹菜素, 而正丁醇萃取部分以黃酮碳苷為主;同時,黃酮類物質的含量與產地、品種及采收時期等多因素有關,采收時間延遲,含量降低。
多糖類:以多種單糖、低聚糖和多糖為主,如: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木糖、L-阿拉伯糖、鼠李糖和戊聚糖等。 與趙文竹、王磊[1-2]等通過對粗多糖類物質經色譜測定,得出玉米須多糖的單糖組成幾乎完全相同;研究亦表明同一玉米須多糖因品種不同、不同部位含量也不完全相同。 同時,紀莉蓮等通過正交試驗優化了玉米須多糖的提取工藝條件,分析并驗證了玉米須多糖能改進酸奶品質。
在玉米須的藥理作用研究方面,主要體現在以下:
(1)抗氧化活性:自由基與許多生命現象和疾病密切相關,如細胞的老化、發生及動脈硬化、血栓的形成等。田龍對玉米須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按200、400mg/kg 給老年大鼠連續灌胃30d, 測血清MDA含量,腦和肝組織脂褐質(Lf)含量,皮膚和肝組織羥脯氨酸(HYP)含量及血清SOD,CAT,GSH-Px 活性。結果表明:兩劑量組均能明顯降低老年大鼠血清MDA 含量及腦和肝組織Lf 含量, 明顯提高血清SOD,CAT,GSH-Px 活性及皮膚HYP 含量。 劉軍等采用四種體外抗氧化模型對玉米須分離得到的兩個黃酮苷的抗氧化活性進行了評估,效果良好。 張艷等通過對玉米須黃酮的抗氧化活性進行研究,結果表明其能夠降低血清和肝臟中的丙二醛含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
(2)降壓、降血糖和血脂:玉米須的發酵制劑對家兔有非常顯著的降低血糖作用;宋成武通過基因研究發現,玉米須水提物能夠改善糖尿病小鼠的血脂和血糖異常狀況,即玉米須能夠影響其相關基因的調控的變化。 亦有報道玉米須總黃酮可有效降低糖尿病、高脂血癥大鼠血糖與血脂水平。
(3)調節免疫功能:鄭鴻雁等給予小鼠不同劑量的玉米須多糖20d后,與對照組相比能顯著地提高小鼠抗體生成脾細胞數(低、中、高劑量組),小鼠巨噬細胞吞噬指數(中劑量組)和小鼠脾臟、胸腺器官重量(低、中、高劑量組)。 表明玉米須多糖具有較強的調節小鼠體液免疫功能作用。
(4)抗腫瘤:呂冬霞觀察不同濃度的玉米須多糖對肝癌SMM C-7721 細胞作用的影響, 結果表明玉米須多糖具有抑制SMM C-7721細胞的增殖,誘導細胞凋亡的功能。
(5)利尿作用:玉米須對人或家兔均有利尿作用,可增加氯化物排出量,但作用較弱。 張艷研究精制玉米須多糖和粗多糖對水負荷小鼠的排尿量的影響,結果:精制玉米須多糖能明顯增加水負荷小鼠的排尿量,與空白比較差異顯著P<0.05,表明精制玉米須多糖具有利尿作用,并且相同劑量下,其利尿作用要優于玉米須粗多糖。
(6)抗菌:紀麗蓮等[3]報道玉米須提取物對7 種常見的食品腐敗菌及致病菌的抑菌試驗,玉米須乙醇提取物效果最好,且玉米須提取物在常規食品殺菌條件(UHT)及中酸至酸性條件下,抑菌活性穩定。 研究表明玉米須總皂苷提取物對供試菌株均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其中,對沙門氏菌的抑制能力最強,其次為枯草桿菌、變形桿菌,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最差。
(7)清熱利膽、利肝:杜娟采用干酵母、2,4-二硝基苯酚致大鼠發熱的模型觀察玉米須多糖(SMPS)的解熱作用,采用測定小鼠膽囊重量的方法觀察SMPS 對膽囊的影響,結果高、中劑量的SMPS 對發熱大鼠有較好的解熱作用;能明顯增強膽汁分泌量;促進膽囊收縮,降低膽囊重量;表明玉米須多糖具有明顯的清熱利膽作用。
基于人類對玉米須富含的有效成分及其藥理作用的逐步認識,開發我國玉米須資源,具有廣闊的的經濟和社會意義。
[1]趙文竹.玉米須多糖純化工藝的研究[J].食品工業科技,2010,28(1):72-75.
[2]王磊,劉秀鳳,邱芳萍,等.微波輔助提取玉米須多糖及其組成的研究[J].食品與生物技術學報,2009,28(1):72-75.
[3]紀麗蓮.玉米須提取物對食品腐敗菌及致病菌抑制作用[J].生命科學研究,2001,5(1):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