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德 楊曉豐
(湖北醫藥學院 圖書館,湖北 十堰 442000)
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 ,高校科研活動也愈加活躍和頻繁。然而科研活動的不斷發展使得傳統信息服務遠不能滿足科研人員日益增長的信息需求,研究網絡環境下新型信息服務越來越成為高校信息服務部門關注的焦點問題,本著為高校科研活動提供優質信息服務的理念,全面系統地收集、分析科研人員的信息需求,充分利用高質量的信息資源和先進的信息工具,開發、設計滿足科研需求的新型信息服務模式,新型的信息服務模式通過優化信息服務方法與手段,整合和共享信息資源,為高校科研人員提供良好的科研服務與科研環境,有力地促進高校科研活動的繁榮與發展。
信息時代知識的更新日新月異,科研競爭也越趨白日化科研人員只有通過不斷地學習和積累專業知識,提升自身的知識水平和認知能力 才能保持持續的科研競爭力同時,科研人員在開展科學研究時,需要運用大量的學科領域知識,支持其科學判斷、推理及演繹等。由此,無論是在學習和研究上,科研人員信息需求都具有強烈的模糊,新的交叉與綜合學科不斷涌現。同時學科的發展與分化使得各個學科不斷地衍生新的分支學科。學科的多樣化決定了不同學科領域科研信息需求的多樣。
科研活動是一項創新性的工作,科研人員只有在前人基礎之上開拓進取,不斷創新才能推動科研事業的向前發展。創新的前提條件是要及時、迅速地把握學科發展趨勢和前沿動態,獲取最新的科研成果資訊掌握最先進的科研技術與手段等。科研人員只有在最前沿科研成果的基礎上開拓創新,才能創造出領先性的科研成果。因此.科研的創新性使得科研信息需求具有強烈的時效性。
由于科研人員在研究范圍、研究方向、研究熱點、研究視角和研究方法等方面有所差別,加之在知識結構、認知風格和認知能力上的差異,科研人員在信息需求上呈現出個性化的特點,通過個性化信息服務模式能滿足不同科研人員的個體信息需求。包括個人圖書館、博客、論壇、個人專題網站、個性化搜索引擎等具有個人特色的信息服務個性化信息服務模式分為自助式和自動式兩種類型。一是自助式服務模式。由科研人員獨自完成,在該模式中科研人員自主檢索、篩選信息資源,并將獲取的信息資源整理歸類,形成組織化的管理以滿足自我科研的需要,是一種自給自足的服務模式,這種模式的優點在于貼近科研人員的信息需求,最大化滿足科研人員的需要,缺點在于所有的服務項目都需要科研人員獨自完成,耗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且服務效率不高。二是自動式服務模式。該模式中科研人員只需將信息需求提交給服務系統,信息資源的檢索、整理、組織、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由服務系統來承擔。該模式將科研人員獲取信息資源的服務轉化為與服務系統對話交互的過程,減少了資源獲取和管理的繁瑣環節,減輕科研人員的負擔,讓科研人員更專注于研究工作。其缺點在于由于自動化技術的缺陷,所提供的服務未能完全滿足科研人員的信息需求,因而系統自動化技術有待進一步提高。
現代的科學研究活動愈加趨向綜合化與交叉化,一項科研項目需要多個學科不同領域的專家、科研人員分工協作,群策群力共同完成科研任務,群體性的科研協作將產生多樣化、多層次的信息需求。群體信息需求具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整體性。在同一學科領域群體中,由于具有相近或相似的學科背景和研究方向,群體成員對學科領域知識的需求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內容和范圍,呈現出共性的特征,這是群體公共的信息需求,反映群體信息需求的整體性在同一研究專題中,多學科領域的專家聚集在一起圍繞同一專題展開研究。雖然他們具有不同的知識結構和認知風格,但對同一專題的共同關注,使他們的信息需求出現了交集,這個需求交集就是同一專題的群體的共同信息需求,同樣具有整體性的特征。二是分化性。不同類型的研究群體具有其獨特的信息需求,這是群體信息需求的初步分化各個類型的研究群體由更小的子群體組成,各個子群體之間的需求也會各不相同,這是群體信息需求的進一步分化的過程。即使在最小的群體中,由于知識結構與認知水平的差異,群體成員的需求也會進一步細化,形成個性化的信息需求。
信息不僅用于支持科學研究的開展,同時也為科研評價提供參考依據,為科研評價提供標準、要求、方法和手段。科研人員依據評價信息評估科研活動的科學性、可行性、創新性以及影響和意義,衡量科研成果質量的高低,評估科研成果的價值與效益。
總之,高校圖書館要創建以用戶需求為導向的服務理念,深化信息服務的內容,拓展信息服務的模式,更新信息服務的手段,積極開拓創新信息服務的新領域,提升高校圖書館為科研服務的質量。
[1]許挺.個性化信息需求與與服務模式研究[J].現代情報,2010(8):71-73.
[2]董凱.高校圖書館新型信息服務模式探討[J].圖書館學刊,2009(5):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