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文
(廣東省東莞市環境保護局,廣東 東莞523000)
危險廢物是指在運輸、儲存、操作、處理、處置過程中產生的對人體健康或環境造成重大威脅的廢物。根據《國家危險廢物名錄》明確指出,具備以下情形之一的固體廢物和液態廢物,即被確認為危險廢物:其一,具有毒性、腐蝕性、反應性、易燃性、感染性等危害特性的廢物;其二,不排除具有危險特性,并對人體健康和環境能夠造成有害影響的廢物,如化學藥品廢棄物、醫療廢物、重金屬廢棄物等。
由危險廢物的定義可知,危險廢物主要會對人體和環境造成危害。對于人體危害而言,是指當危險廢物排入到水體、大氣、土壤后,被人體直接吸收造成的健康傷害和生命安全威脅。因危險廢物的特性不同,其對人體造成的危害種類和程度也有所不同,主要包括短期急性危害和長期慢性危害兩類。其中,短期急性危害是指通過人體吸入、攝入、皮膚吸收、眼睛接觸等引起的急性中毒事件,以及因危險廢物自身特性引起的爆炸、燃燒等危險事件。長期慢性危害是指慢性中毒、致畸、致殘、致癌、致突變等事件;對于環境危害而言,主要體現在危險廢物對環境污染方面,如侵占土地、破壞土壤中的生態平衡,影響自然環境碳循環,以及污染水體、惡化水質、破壞水中營養結構,致使出現抑制水生物生長、水藻叢生、湖泊沼澤化等問題。
雖然我國已經出臺了一些與環境保護方面相關的法律法規,但是涉及危險廢物的法規體系卻并不完善,尤其是與國外一些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仍缺乏具體的實施細則。目前,大多數法律責任都是以行政處罰為主,而卻少有追究當事人的刑事責任,量化標準十分不明確。同時,對于運營機構的收費、資質和技術等級認定以及稅收等方面也尚無與之配套的政策法規。由此可見,我國的危險廢物管理遠遠沒有達到規范化、程序化、系統化的管理要求,這樣的管理所能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為此,加快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體系顯得尤為重要。
由于受到經濟條件和技術水平等諸多方面的制約,使得我國在危險廢物的處理上落后于發達國家。目前,全國僅有幾個危險廢物處置場符合環境標準的要求,而在這為數不多的處置場中,因管理運行經驗的缺乏以及設計水平偏低,致使處理水平仍停留在原始的基礎上,對于危險廢物只能夠進行非常簡單的處置和處理,與資源化、減量化和無害化的要求差之甚遠。此外,在一些地方中小型鄉鎮企業當中,普遍存在危險廢物與生活廢物混合處理的現象,少數企業甚至將危險廢物混合在生活垃圾中倒掉,或是直接堆置在路旁和排入河溝當中。這種做法不僅會對周邊的地下水系及地表水造成污染,而且還會對土壤產生十分嚴重的危害。為此,解決危險廢物處理設施和處理技術方面的問題已成為當務之急。
由于一些危險廢物產生的企業或是單位對于這些危險廢物給生態環境造成的污染認識程度不足,加之有的企業或單位缺乏應有的社會責任感,使得隨意傾倒、焚燒的現象屢見不鮮。同時還有一些企業沒有在危險廢物收集和貯存的場所及設施上設置相應的標識,更有甚者違法將危險廢物混入到非危險廢物中進行收集和貯存,這種做法對環境造成了極大污染。此外,大部分企業在對危險廢物的處置和處理上都沒有制定相關的管理計劃,也沒有必要的應急處理預案和措施,不按法律規定向環保管理部門進行危險廢物產出量申報的企業和單位不勝枚舉。造成上述種種問題存在的根本原因是環保意識的缺失,這也是當前亟待解決的首要問題之一。
現階段,我國環保管理部門工作的側重點基本都放到對水資源和大氣環境污染的監管及治理上,而在環境執法方面的投入力度卻略顯不足。由于危險廢物產生的企業和單位非常之多,且分布范圍較廣,加之環境監管人員較少,從而形成了監管不到位的現象,由于環保部門監管力度不足,致使非法收集、利用、轉移、處置危險廢物的情況屢禁不止,這給環境污染埋下了巨大的問題隱患。此外,環保部門的基層管理人員由于缺乏應有的專業知識以及對現行法律法規掌握的不全面,導致了日常工作中難以依法行政,對于一些違法行為的管理嚴重不到位,這樣一來難免會使危險廢物對環境的污染不斷加重。
受環保部門人力、物力、時間等因素的限制,因此沒有足夠的能力對眾多產廢企業危險廢物運輸、收集、處置的全過程進行嚴格管理,加之產廢企業對危險廢物安全處置的意識薄弱,尚未掌握安全處置的技術和程序,從而導致危險廢物管理水平難以提高。為了有效解決這一難題,可針對危險廢物處置的關鍵環節引入第三方環境監理,通過環保部門和產廢企業的共同委托,使第三方技術咨詢單位全面監理危險廢物產生源、收集、運輸、利用、貯存和處置等環節。
目前,我國環境管理的職能仍處于原始的行政管理階段,距離技術管理這一層面相差甚遠,這主要是因為我國與國外發達國家在環境管理理念的差距所導致的。為此,我國應當盡快引入環境監理機構,并建立健全科學的環境技術管理體系,以此來將技術管理融入到環境監管當中,這樣有利于提高環境政策、法規以及標準實施的可操作性。對于管理技術而言,其應當主要為環境管理服務,并以技術指南和規范的形式發布,而技術指南和規范的制定則應由環境管理部門全權負責,環境監理機構具體負責落實實施。危險廢物控制管理技術規范應當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其一,污染防治技術政策;其二,處置處理工程技術規范,如填埋處置、生物處置以及綜合利用等等;其三,鑒別技術規范。
由于危險廢物本身既具有污染性又具有潛在的資源特性,為此,在防范污染的同時,應當對其潛在的資源特性加以利用。通過對危險廢物的綜合利用,不但能夠有效地減少處置量,而且還有助于資源的再生利用,這對于促進我國的循環經濟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而想要使危險廢物能夠獲得綜合利用,就必須制定與之相關的標準。該標準應當包含以下兩個方面的內容:即通用性綜合利用污染控制標準和特殊危險廢物綜合利用污染控制標準。在對前者進行制定時,應充分考慮危險廢物的再利用方式,并針對不同的方式提出與之相關的污染控制要求和原則,如簡化管理要求、豁免管理要求等等;而對于后者的制定,則應當以危險廢物的種類為依據,若是具有較大的回收再利用價值,便可采用相應的處理方式對其中的元素和物質進行提取回收,以達到再利用的目的。
環保部門應當明確環境監理的職能和內容,使產廢單位委托的第三方環境監理機構能夠對危險廢物的處置過程進行全面監理,確保環境監理的規范性、合理性、有效性。環境監理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審查從事危險廢物經營活動的單位是否依法獲取了經營許可證,開展的各項業務是否在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的規定范圍內;檢查危險廢物的包裝物、容器、收集場所、處置設施是否按照相關規定標準設置識別標志;檢查產廢企業危險廢物管理計劃的完備性,包括減少危險廢物產生量和危害性的措施,危險廢物收集、利用、貯存、處置措施等;了解企業是否向環保部門如實申報危險廢物的產生量、種類、特性、危害、處置、流向等相關信息;查看產廢企業編制危險廢物應急預案的可行性和合法性;查看產廢企業貯存、處置、利用危險廢物的設施是否符合相關規定標準;分配專業人員對危險廢物轉移處置的全過程實施監理等。
[1] 曹廣林,井 濤.危險廢物管理中調查方法、存在問題及優化對策分析[J].價值工程,2012(11).
[2] 徐 成,周揚勝.我國危險廢物環境標準體系研究[J].世界標準化與質量管理,2007(1).
[3] 渠玉英,李 毅.危險廢物環境管理探討[J].中國環保產業,2012(2).
[4] 高洪梅,李耀初,李朝暉.我國危險廢物環境管理與評價研究淺議[J].環境科學導刊,2008(4).
[5] 崔小愛.蘇州市危險廢物管理現狀及對策[J].江蘇環境科技,2007(z1).